-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馬克思公共性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0631
- 條形碼:9787519460631 ; 978-7-5194-6063-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公共性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的闡述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及其當代意義和價值啟示,深入探討了馬克思公共性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并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公”的思想、西方公共性理論等與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比較研究,明確馬克思公共性視域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從學理上、實踐上以及世界觀意義上等多維度剖析了馬克思公共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照。第三大部分,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境遇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
馬克思公共性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目錄
緒論
**節選題理由和研究意義
一、選題的理由
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第二節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現狀及述評
一、關于公共性理論的梳理
二、關于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研究述評
三、關于公共性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研究現狀述評
第三節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創新之處
**章馬克思公共性思想
**節馬克思公共性的立場與生成邏輯
一、馬克思公共性的立場:全人類的解放
二、馬克思公共性的生成邏輯
第二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人類共同體:公共性的生成場域
二、公共利益:公共性的核心構件
三、自由人聯合體:公共性的理想歸宿
第三節“公共人”理想生成是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旨
一、“公共人”是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落腳點
二、“公共人”理想生成的前提
三、走向“公共人”的理想生成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視域選擇
**節思想政治教育與公共性的關聯
一、思想政治教育為何要關涉公共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關涉公共性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公共性理論的比較
一、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公共性理論
二、馬克思公共性思想與其他公共性理論的比較
第三節馬克思公共性視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馬克思公共性視域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新發展需要馬克思公共性視域
三、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繼承和發展著馬克思公共性思想
第三章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觀照
**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學理價值
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意蘊闡發提供了框架范式二、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提供了方法論資源
第二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提供了歷史“問題意識”
二、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提供了實踐性的思維范式
三、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提供了中性智慧
第三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提供了世界觀意義上的啟示
一、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培養“接班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辯護
二、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構建提供了行動指南
三、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澄清和真偽明辨提供了判斷標準
第四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當代境遇
**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遮蔽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遮蔽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表現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遮蔽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后果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遮蔽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要原因
第二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機遇和挑戰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出場語境
二、當前國內社會變革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提供了生長平臺
三、新媒體環境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雙刃劍”效應
四、社會轉型的價值沖突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沖擊
第三節把握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歷史方位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的歷史方位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構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價值意義
四、培養“公共人”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
第五章馬克思公共性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構建
**節以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的價值論確立培養大學生“公共人”的目標
一、以培養“公共人”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二、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人”培養的目標范式
三、培養當代大學生“公共人”的總體目標方向
第二節以馬克思“共同體”的存在論方式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模式
一、塑造高校各主體的公共性維度
二、構建“真實的公共性”教育內容
三、打造公共性教育的“生活化”
第三節以馬克思“公共實踐”的方法論創設公共性教育實踐之路
一、課堂教育:公共性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
二、情景實踐:多途徑助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三、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的公共立意
余論培養世界歷史的“公共人”
主要參考文獻
馬克思公共性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簡介
莫春菊,漢族,2000-2004年就讀于南京農業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士學位;2004-2007年就讀干南京農業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7年起任南京師范大學輔導員,其間,2012-2016年于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南京師范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自2018年11月起兼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1項,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項,江蘇省輔導員研究會指導項目1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在《社會主義研究》《學!贰端枷肜碚摻逃返瓤锇l表論文20篇。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