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非遺傳承研究 2021(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07095
- 條形碼:9787572007095 ; 978-7-5720-0709-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遺傳承研究 2021(1)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主要欄目有: 法律法規 (中外非遺法律法規及其權威解讀) 、調查與報告 (有關非遺傳承的各種調查報告、問題綜述等) 、理論研究 (非遺專家、非遺理論與實踐工作者對非遺重點、熱點、焦點問題的見解、觀點) 、非遺學人 (非遺專家、學者, 非遺研究新人其人其事) 、非遺項目 (經認定的非遺項目、待申報的非遺項目介紹及研究) 、非遺傳承人 (各級非遺傳承人報道、采訪等) 、非遺進校園、非遺在社區、非遺企業家、史料與掌故等。
非遺傳承研究 2021(1) 目錄
卷首語
非遺保護:全民的自覺行動
法律法規
構筑上海非遺保護傳承的法治保障——《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的一種解讀
調查與報告
關于上海市“篆刻藝術進校園”項目試點學校的調研報告
上海市藝術教育委員會篆刻專業組
理論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剪紙類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基于對長清剪紙的田野考察
傳統節日類非遺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傳承實踐及其思考——以甘肅西和乞巧節為例
中小學“非遺進校園”課程的研究現狀與反思
獨聯體國家非遺保護合作機制研究
社區再造:論作為社區的大學及其非遺傳承的意義
蘇長鴻
特稿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及其實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我的朋友“馮·唐·吉訶德”——馮驥才印象記
傳承項目
一幅老上海石庫門弄堂的長卷風情畫——讀董鳴亭“上海十八”系列石庫門紀實文集
傳承人風采
如夢瑰麗的藝術人生——記滬劇袁派藝術開創人袁濱忠
非遺在社區
上海市華涇鎮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的傳承與傳播
上海市四平街道元宵行街會民俗文化活動
限深葉茂源遠流長:中國非遺在渥太華
非遺進校園
上海市朝陽中學“打花棍”進校園的實踐探索
專承與創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黃道婆棉紡文化的傳承”課程建設思考與實踐
史料與掌故
60年前的上海越劇進京
樂耘和他的榫卯作品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簡介
展開全部
非遺傳承研究 2021(1) 作者簡介
陸建非,男,漢族,1954年3月生,江蘇省人,中共黨員,教授。曾任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徐匯區人民代表。曾任中共上海師范大學委員會書記,F任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黨委書記。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