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無畏的天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4173
- 條形碼:9787518084173 ; 978-7-5180-841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畏的天才 本書特色
由于獲得了喬布斯的充分授權,彰顯其創新精神和追求極致的珍貴視覺記憶得以保存 喬布斯給予了本書作者門德斯莫大的信任,讓門德斯可以不受限制地訪問蘋果公司,因而獲得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珍貴歷史記錄。在三年的時間里,門德斯通過對這位享譽世界的科技明星的日常行動的觀察,將其創新精神和極致的追求通過照片保存了下來。此后,很多硅谷Z具開拓性的公司都給予了門德斯和喬布斯所給與的一樣的完全訪問權限,比如Adobe的約翰·沃諾克、蘋果的約翰·斯卡利、微軟的比爾·蓋茨、凱鵬華盈的約翰·杜爾、太陽微系統的比爾·喬伊等。 ● 《無畏的天才》既是一部視覺化的回憶錄,也是對科技歷史的個性化解讀 本書既是一部視覺化的回憶錄,也是作者對自己有幸親歷的那一段科技歷史的個性化解讀。在20世紀的*后幾十年,一群聰明而古怪的人引領了一場創新的大爆發,如今我們稱其為數字革命,而本書就是對那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數字革命發展歷程的視覺記錄。 l 湛廬文化出品。
無畏的天才 內容簡介
本書是屢獲殊榮的紀實攝影師道格·門德斯 (Doug·Menuez) 的全新力作, 是一本揭示令人驚嘆的高科技繁榮的視覺歷史, 門德斯見證了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 和其他70多位領先創新者在創造當今數字世界的過程中職業生涯中的關鍵時刻。主要內容包括: 無畏的天才、身著戲服、英雄的旅程等。
無畏的天才 目錄
時代之變,還有那些天賦非凡的人 / Ⅱ
艾略特 · 厄威特(Elliott Erwitt)
知名攝影師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 / Ⅳ
庫爾特 · 安德森(Kurt Andersen)
知名制作人、導演
25萬行代碼: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時代的開始
無畏的天才 / 001
身著戲服 / 043
英雄的旅程 / 069
這是人類的故事 / 095
走出失敗 / 117
黃金時代 / 151
致謝 / 168
無畏的天才 節選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 庫爾特 · 安德森 知名制作人、導演 時值1985年,道格·門德斯和硅谷的大多數人一樣,正值28歲年華。在過去的4年里,IBM 推出了**臺個人電腦,蘋果也推出了**臺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萬維網則將在6年后誕生。時值1985年,門德斯同硅谷的所有人一樣,聰明好奇,精力充沛,總認為*好的機會能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刻降臨到自己身上。他也總是相信,未來將誕生于散落在舊金山南郊的一群年輕人手中,他們整天盯著計算機屏幕,不停地敲擊著鍵盤。如果門德斯是一位詩人,而不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攝影記者,那么他記錄那個紛繁年代的方式,可能正如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在巴黎的理想主義青年時代結束20年后,回憶法國大革命的開端一樣: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 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噢!一次又一次, 習俗、法律與規范之貧乏、陳腐與令人生畏 摧毀了這個浪漫國度的吸引力! 當理性似乎*能維護她的權利之時, 當大多數人蓄意將她視為 正值鼎盛的女巫——她前來協助 于是,這項事業便以她之名,砥礪前行 門德斯曾遠赴埃塞俄比亞,報道當地的干旱情況和內戰。1985年,他從埃塞俄比亞回到美國,想開啟一個不用記錄人類痛苦和絕望的新的長期項目。與此同時,史蒂夫·喬布斯被他自己創建的公司“趕”了出來,正準備啟動一項新計劃。在這個新計劃中,他無須討好短視的董事會成員和投資人,而這在針對大眾市場的計算機公司里是無法避免的。喬布斯同意給予門德斯自由出入他新公司NeXT的權利,《生活》(Life)雜志則承諾資助并發表門德斯對喬布斯創造“新新玩意兒”的報道。門德斯日復一日地從馬林(Marin)驅車前往雷德伍德城(Redwood City),同喬布斯及其團隊閑逛、聊天,并拍攝照片。然而,3年后,當NeXT計算機終于瓜熟蒂落即將面世時,喬布斯這個人嘛……你懂的,很遺憾,他改變了主意。“我只是突然覺得《生活》雜志很差勁,”他對門德斯說,“不過別擔心,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照片能給你帶來意外之喜!” 事實證明,喬布斯的直覺是正確的——事實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這一點。在硅谷,人人皆知喬布斯是出了名的難搞和神秘,而他竟然允許門德斯自由出入 NeXT 公司,這令門德斯仿佛擁有了“尚方寶劍”。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這把“尚方寶劍”讓門德斯能夠自由出入硅谷所有的科技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就是一位“自由的記錄藝術家”,無拘無束地游蕩在Adobe系統公司(正當Photoshop誕生的時刻)、英特爾、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Sun Microsystems)、NetObjects 公司、凱鵬華盈和蘋果公司。他是唯一一個在數字革命的每條戰線上都奮斗過的戰士。門德斯在硅谷的暢行無阻之所以引人注目,還源于硅谷的文化——盡管許多人對硅谷的認知十分膚淺,認為硅谷的文化不外乎就是以比薩和桌上足球為代表的懶散風格,但是實際上,硅谷里那些創造了數字未來的人是狂熱如火的,他們之間展開了白熱化的競爭,因而極易走上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偏執之路。 在那個開創性的10年里,他們夢想著創造一個酷炫的新世界,不管那意味著什么,反正在那個新世界里,知識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傳播與擴散,人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作為芝加哥一個社區工作人員的兒子,門德斯對這種愿景滿懷期待。舊金山灣區早期的淘金熱標志著童話式現代化的開端,而這種現代化是通過追求個性與自由的反主流文化運動實現的。從那時起,烏托邦主義就根植在當地人的基因里。這一切皆源于加利福尼亞州那終年怡人的氣候,以及無止境地重塑自我的精神。在20世紀末,那令人眼花繚亂的、沉迷于計算機的極客一族便順理成章地扎根于此,并茁壯成長起來。 在北加利福尼亞州的“嬰兒潮一代”看來,失敗也有可能是自我實現的機會。對于被逐出又重回蘋果公司的經歷,喬布斯這樣評論道:“從頭開始的輕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對待任何事情都多了一份不確定性。我得到了解放,并進入了人生中*富有創造力的一段時期!惫韫仁鞘澜缟*能體現“嬰兒潮一代”特點的地方,而喬布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瞧瞧他,一個只穿牛仔褲、渾身散發著“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首席執行官,不僅是一個多愁善感、反主流文化的浪漫主義者,還是一位殘酷無情的科技大亨,更是一個心態永葆年輕的工匠,致力于消除工具與玩具之間、工作與娛樂之間的界限。(若想了解硅谷里上一代搞技術的家伙是什么樣子,可以看看門德斯拍攝的肖像照片《貝克曼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們》,這張照片拍攝于1989年的加利福尼亞州富勒頓市。)正是在本書描繪的這段時期里,“嬰兒潮一代”的人*年輕的在1985年只有21歲,*年長的到2000年也不過54歲,他們盤踞在文化與經濟的繁榮地帶,而這絕非巧合。事實上,在那段時間里,他們已不再是孩童,但也不算太老,并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與決心。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之所以未能成為硅谷英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并不屬于那一代人,他的年紀太大了——當他擔任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時,已經有44歲“高齡”。 門德斯所拍攝的照片往往非同尋常,能在觀看者的大腦中喚起許多難以形容的虛擬的熱鬧場面,這是因為他極具藝術天賦,能將乏味的辦公室生活背后的戲劇張力和激情展現出來。不過,這些照片也極具諷刺意味。在那個滿是陽光、綠草、碧空與黃金的地方,他卻有意識地選擇在室內拍攝黑白照片,以老派的方式來描繪這個新時代的來臨。與此同時,他將數字革命的歷程記錄在膠片上——這種源自19世紀的古老媒體即將被它所記錄的這場革命淘汰。 當你啟動這樣一個開放式的項目時,你怎么知道何時才算大功告成?對門德斯來說,結束時期的開端是十分明確的。1994年年末,一個剛大學畢業、從伊利諾伊州搬到芒廷維尤(Mountain View)的黑客開發的網景瀏覽器(Netscape)橫空出世。通過網景瀏覽器,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且方便地訪問萬維網,這在歷史上是**回;ヂ撌接嬎阕兂闪爽F實!信息的洪流渴望掙脫牢籠,無拘無束地奔流!1995年夏天,當首次公開募股(IPO)和貨幣化對金融界以外的人來說還是陌生的概念時,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就上市了。不到一年前,這家公司的估值還只有2100萬美元;而此時,它的市值飆升到了29億美元。于是乎,硅谷的時代精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做夢都在開發軟件和研究計算機的年輕人,從一門心思搞技術的科技先鋒搖身一變成了淘金熱中的弄潮兒。在那之前,并非所有人都是酬不抵勞的勤勞工匠;在那之后,也并非所有人都變成了總想著大撈一筆就抽身而退的財迷。然而,他們對一切事物的“計算方法”卻陡然發生了深刻且永久性的變化。 對門德斯來說,“NetObjects的功虧一簣即為那個*后時刻”。NetObjects是坐落于雷德伍德城的一家初創公司,其開發的Fusion 軟件讓普通人也可以創建網站。1999年, NetObjects成功實現了首次公開募股;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它的市值達到了 15 億美元,相當于其收益的 51 倍。門德斯表示:“那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我的任務也完成了。”于是,數字革命的第二階段拉開了帷幕。這一階段中充滿了廣告、無處不在的小程序和大規模項目,人人都想利用 20世紀末的工匠們所取得的突破,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一個巨大而嶄新的復合產業。當門德斯剛開始在硅谷拍攝照片之時,互聯網還不存在,幾乎沒人擁有手機,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上初中,而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是襁褓中的嬰兒。15 年后,當門德斯大功告成,懷揣著 25 萬張底片(相當于每天拍攝 45張照片)時,幾乎一半美國人可以訪問互聯網,并用上了手機;佩奇和布林已經創建了谷歌公司;扎克伯格則上了高中,正忙著破解音樂播放軟件和即時通信軟件。數字革命的第二階段無疑是激蕩人心的,那**階段呢?那個讓無畏的天才們漫不經心、無知爛漫的年代呢?“生命的黎明是樂園!
無畏的天才 作者簡介
道格 · 門德斯 ● 著名紀實攝影師,現居紐約。他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始于1981年在華盛頓郵報的工作,后來作為自由撰稿人為《時代》《新聞周刊》《財富》《紐約時報》等出版物工作,獲得了由通信藝術、凱利獎、AOP倫敦、圖片新聞等頒發的獎項。 ● 他常在美國和歐洲的個人展和團體展覽中展出自己的攝影作品。斯坦福大學圖書館擁有他的超過100萬張照片的檔案,并創建了道格·門德斯的攝影收藏展。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