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fā)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家庭心理百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3438
- 條形碼:9787510893438 ; 978-7-5108-93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庭心理百科 本書特色
◎韓國**部心理學百科全書,內容無懈可擊、編排科學合理的心理自助工具書 以人的一生為時間線索,將從小到老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悉數囊括。篇章短小,將知識化整為零,隨用隨翻,省時高效。 提煉生活困擾,側重引導解決,講解深入淺出,內容扎實全面,文風親切易讀。 ◎專為東亞家庭定制,“家家**的心理急救醫(yī)藥箱” 儒家傳統、長幼尊卑、婆媳關系、升學考試……從西方的心理學理論出發(fā),專注破解東亞家庭困局。 ◎韓國國民MC劉在石盛贊,明星作者群聯合編寫 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將多年來在醫(yī)院、課堂、學會的經驗及見聞與各自領域的知識有機結合,獻給每個家庭的每位讀者。 ◎解救被生活扼住喉嚨的現代人,化解有口難言的小眾難題 父母做愛時被孩子看見了怎么辦?晚晚夜宵戒不掉怎么辦?為什么總是遇到渣男?不想再依靠父母,卻又為此感到害怕,怎么辦?剛生完孩子,覺得他特別丑怎么辦?總是想起從前父親出軌的往事怎么辦?
家庭心理百科 內容簡介
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接下挑戰(zhàn), 將多年來患者常見的問題整合篩選, 以人的一生成長為線索, 采擇出近200條對東亞家庭*具價值的條目。本書分為人類心理發(fā)展 ; 家庭心理百科 ; 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三部分。
家庭心理百科 目錄
家庭心理百科 節(jié)選
017 父母做愛時被孩子看見了 孩子睡到一半醒來,看到了我們發(fā)生性關系的樣子,我嚇了一跳呆住了,不知道應該如何向孩子解釋這件事情,很驚慌。這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嗎? 在發(fā)生性關系時被孩子看見,父母可能會因為太過驚慌和丟臉而想要逃避,騙自己孩子可能根本沒有看見。再來,父母如果因為驚慌發(fā)出尖叫或像做錯事一樣愣住不動,可能會導致孩子從此對性產生負面的認知。 看見父母發(fā)生性關系時,所處年齡階段不同孩子的想法也并不一樣。三四歲的孩子可能會認為父母在“打架”,由于孩子更加依賴媽媽,所以可能會認為“爸爸打媽媽了”“爸爸在折磨媽媽”,因此變得害怕爸爸。五六歲的孩子則會意識到這是某種性行為,并因此陷入混亂之中。 *好的方式其實是父母在進行性行為前將門鎖好,避免被孩子看見。但如果還是被發(fā)現了,不能夠選擇回避,可以坦誠地和孩子聊一聊。首先要對孩子受驚的心情表示理解。“寶貝嚇到了吧?”一邊輕輕安撫他,并詢問他此刻的感受。不必過分仔細地進行解釋,如果是三四歲的孩子,可以告訴他爸爸并不是在打媽媽,是在表達對媽媽的愛。面對五歲以上的孩子,則可以相對真實地簡要說明,告訴他夫妻之間因為相愛所以會做這件事,孩子也是這樣產生的。解釋得過于詳細可能會導致孩子陷入更大的混亂之中。有時孩子會模仿自己看到的場面,此時不必嚴加訓斥,過段時間之后他就會忘記了。 給孩子閱讀簡單的性教育童話故事也會帶來幫助。在這里我們?yōu)楦改競兺扑]《聽說媽媽生了小寶寶》《我的妹妹出生啦》《我是女孩,我的弟弟是男孩》《寶貴的身體》等童話書籍。 130 我是否患上了抑郁癥 我今年27歲了。*近總是動不動就流眼淚,在別人面前控制不住情緒。3個月前因為男朋友劈腿所以分手了,我實在太生氣了,到現在還是天天失眠,也完全吃不下飯,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甚至打算辭職了。之前老是跟家人朋友抱怨自己辛苦,現在大家好像都有點躲著我了。不是說時間會治愈一切嗎?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會好起來了。 抑郁癥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通常人會感到十分低落,容易煩躁,對生活失去熱情,欲望低迷,無法將一件事情堅持到底,同時胃口也變差了,體重下降,當然也有與此截然相反的暴飲暴食患者。此外渾身疼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等問題也十分常見。還有80%以上的抑郁癥患者同時具有失眠問題,90%以上的患者焦慮情緒也很嚴重。首先我們需要對正常的抑郁情緒和需要治療的抑郁癥加以區(qū)分。受到壓力時人多少都會陷入抑郁之中,但這樣的狀態(tài)通常會在2天之內得以恢復。如果上述癥狀持續(xù)2周以上不見好轉,則可以診斷為患上了抑郁癥。 就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而言,抑郁癥癥狀也有所不同。兒童青少年時期的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拒絕上學、成績下降、持續(xù)的身體不適、行為異常、煩躁、叛逆等。中年患者則大多疑病心理嚴重、長期感到內疚、懷疑另一半、記憶力嚴重衰退、易怒,同時還可能表現出空巢綜合征的問題。老年抑郁癥患者通常會出現模糊的身體不適,失眠,焦慮,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帶來的假性癡呆癥狀。此外對女性來說,產后抑郁、育兒抑郁、主婦抑郁等問題產生的概率較高,到了50歲之后還需要警惕更年期抑郁癥的出現。 在抑郁癥的診斷問題上,不能只考慮外在的癥狀表現,還需要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背景等因素進行分析。希波克拉底曾率先提出了憂郁癥(melancholia)的概念,是目前為止我們指代抑郁癥狀時*具代表性的稱呼。樂趣喪失、睡眠淺、早醒、食欲下降、體重減輕、容易在小事上感到內疚等癥狀都是包含其中的典型癥狀。相比心理方面的因素,抑郁癥的產生更多受生理方面的影響,例如當體內5-羥色胺缺乏時,人們就容易表現出類似的癥狀。 非典型抑郁癥(atypical depression)則是指代那些看起來不夠典型的抑郁表現。患者并不存在失眠或食欲低下等問題,更多是表現出嗜睡(睡很久但還是覺得很困),食欲暴增(肚子不餓但是一直吃東西),鉛樣癱瘓(leaden paralysis,渾身像綁了鉛球一樣沉重),與人交往時極度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傷害)等四類癥狀。這些同時也是主婦抑郁癥的典型癥狀。 季節(jié)性抑郁癥是指在某些時節(jié)感到抑郁的一種障礙,多出現在女性身上。患者通常在秋冬狀態(tài)惡化,到了春夏則自動好轉。當然也有少數患者與此相反,會在夏天表現出抑郁癥狀。冬季抑郁癥主要受紫外線不足、日照時間短等因素的影響,而夏季抑郁的問題則大多是在高溫和高濕的綜合作用下產生的。季節(jié)性抑郁癥*為典型的癥狀便是周期性的嚴重無力感。冬季發(fā)病時患者可能會陷入暴食的怪圈。相反夏季發(fā)病時則會出現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癥狀。 相比女性,男性通常較少因為抑郁癥問題前來醫(yī)院接受咨詢,坐在我們面前時也難以吐露真實的內心狀況,只是說自己容易覺得煩躁,或總感覺事情不太順利。由于對心理治療的抵觸情緒較大、抗拒藥物治療,同時日常關心的領域較為宏觀,男性的抑郁癥問題通常會隨著客觀狀況的好轉自行減輕。 事實上,可能由于女性們更善于表達自身的情感,常將細小的抑郁感受外露出來,抑郁癥的確診比例也就相對更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男性抑郁癥患者的數量并不真的比女性患者更少。 盡管女性罹患抑郁癥的人群相比男性高出2倍之多,男性的自殺率卻高出女性2倍左右。這就意味著男性一旦患上抑郁癥,情況就可能十分嚴重,同時越是年長的男性越是容易表現出類似的自殺傾向。在韓國的自殺人群中,老年男性占據了極大的比例。 雖然并不是說一旦出現了類似的輕微癥狀就應該立即就醫(yī),但我們大多數人對于抑郁癥的認知仍然不夠充分,社會體系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幫助也有所欠缺。身體出現不適時,我們就會去醫(yī)院接受檢查,那么心理出現了不適自然也應該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治療,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如果疑心自己患上了抑郁癥,便應該大方前往醫(yī)院接受心理狀況評估。對我們來說,這或許也是一次回顧人生、重新檢視自我的機會。 176 節(jié)日臨近,壓力倍增 我是一名家庭主婦。33歲左右結的婚,現在已經過去3年了。去年中秋節(jié),我的右邊手臂突然有些抬不起來,像麻痹了一樣活動不了。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結果卻都正常,等到中秋過后也慢慢好了起來,就沒怎么去管它了。結果今年春節(jié)又出現了同樣的癥狀,之前還挺擔心我的老公和婆婆覺得我在裝病。我真的很委屈,又去檢查了一次,竟然還是顯示一切正常,醫(yī)生也建議我去精神科接受治療。 節(jié)日到來之際,由于受到了巨大壓力,許多已婚女性都表示自己會出現不安、焦躁、憂郁、失眠、胃病和呼吸困難等各種心理上和身體上的不適。這便是所謂的“傳統節(jié)日綜合征”了。其癥狀表現主要為,每當傳統節(jié)日臨近,在過去的節(jié)日期間經歷過的一切不愉快體驗就會再次涌上心頭,身體也不自覺地表現出各種壓力導致的癥狀。從前,大部分的已婚女性在傳統節(jié)日到來時都得從早到晚地忙碌,里里外外大掃除一番,還要準備祭祀用品和招待家人的飯菜,累到肩膀和胳膊幾乎脫臼。 更加令人難以忍受的還有心理上的煎熬。原本家境就不寬裕,加之節(jié)假日期間物價瘋狂上漲,不停嘆氣之余卻看到丈夫和婆家親戚滿臉笑容地坐著等待開飯,心里的氣自然是不打一處來。然而這樣的情緒無法表現出來,只能選擇壓抑,*終就導致壓力不斷堆積。再加上看到并不親近的婆家親戚和妯娌們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樣子,心中的不快情緒當然是無處發(fā)泄。
家庭心理百科 作者簡介
宋炯錫 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韓國多個人氣綜藝節(jié)目的常駐心理學專家,因以犀利的言辭精準分析主持人和眾多嘉賓的內心和行為而贏得觀眾的熱烈追捧。主攻青少年及青年問題。 姜成敏 韓國“最佳健康”醫(yī)院院長。高麗大學精神健康專業(yè)客座教授。大韓老年精神醫(yī)學會、大韓抑郁躁郁癥協會會員。主攻老年問題。 姜和延 畢業(yè)于高麗大學,曾就職于漢陽大學醫(yī)院兒童精神科,曾任首爾市立恩平醫(yī)院精神科科長,現為高麗大學醫(yī)學院客座副教授。大韓兒童青少年醫(yī)學會正式會員,主攻兒童青少年問題。 金鐘勛 畢業(yè)于高麗大學,曾為高麗大學安山醫(yī)院臨床教授,安山市戒酒中心主任。歐洲阿爾茨海默病總會《EDCON阿爾茨海默病評判標準》韓語版譯者。大韓老年精神醫(yī)學會終身會員,韓國臨床藝術學會正式會員。主攻老年及壓力排解問題。 柳英珉 高麗大學博士畢業(yè),曾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科研修,曾任韓國國立春川精神病院精神科科長,現為大韓神經醫(yī)學會、韓國女性精神醫(yī)學會正式會員。主攻女性及兒童青少年問題。 樸成根 畢業(yè)于高麗大學,曾先后擔任慶南道立醫(yī)院精神科科長,始興市精神保健中心負責人,新川聯合醫(yī)院精神科科長,現為高麗大學醫(yī)學院客座教授。大韓精神藥物協會、大韓老年健康學會、肥胖研究醫(yī)師協會正式會員。主攻腦科學。 尹秉文 高麗大學博士畢業(yè),大韓焦慮醫(yī)學會終身會員,高麗大學醫(yī)學院客座教授,韓國性科學研究所研究委員。曾進修進食障礙及人際關系精神分析專家課程。主攻抑郁及焦慮問題。 梁在媛 畢業(yè)于高麗大學,兒童青少年精神醫(yī)學專業(yè)博士。曾任高麗大學九老醫(yī)院及安山醫(yī)院臨床助理教授,現為三星首爾醫(yī)院客座教授,就職于韓國科學技術院壓力診所。主攻兒童青少年及壓力問題。 李玢姬 現任首爾市立恩平醫(yī)院精神科科長,高麗大學博士畢業(yè),曾任高麗大學安山醫(yī)院臨床助理教授,此前就職于KARF醫(yī)院,江南乙支醫(yī)院成癮中心。主攻成癮及焦慮問題。 曹方鉉 畢業(yè)于高麗大學,曾任未來醫(yī)院診療科科長,高麗第一精神醫(yī)院聯合院長,安養(yǎng)市精神保健中心負責人。大韓焦慮學會終身會員,大韓老年醫(yī)學會、兒童青少年精神醫(yī)學會、大韓生物精神醫(yī)學會正式會員。主攻焦慮及壓力問題。 譯者簡介 任李肖垚 廈門大學文學學士,韓國首爾大學語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延世大學韓國語教育專業(yè)碩士,持有韓語2級資格證,教學經驗豐富。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