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大美“非遺”:大運河邊的“守藝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56492
- 條形碼:9787214256492 ; 978-7-214-25649-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美“非遺”:大運河邊的“守藝人” 本書特色
一次對大運河文化發展親歷者集體記憶的精彩呈現一幅飽含國與家、歷史與現實、人文與自然等豐富元素的大運河時代畫卷生動呈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大運河文化的記憶、理解和認同,在具體而微中展現了大運河文化的滄桑巨變
大美“非遺”:大運河邊的“守藝人” 內容簡介
本書既從宏觀角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與利用實踐進行系統研究,也從微觀視角對大運河文化發展親歷者集體記憶的精彩呈現。既對大運河城市發展的歷史性考察,也對沿岸百姓生產生活狀況的現實性思考。既關注了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又探討了大運河文化的開發與利用。一幅飽含國與家、歷史與現實、人文與自然等豐富元素的大運河時代畫卷正徐徐展開。這套叢書豐富的視域與內涵,得益于南京郵電大學眾多學者們廣闊的研究視野,特別是他們中的數十位優秀青年學子,都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大運河兒女”,對大運河有著真摯的情感體驗和天然的文化認同。他們從微觀的、個體的視角出發,生動地呈現了普通人對大運河文化的記憶、理解和認同,在具體而微中展現了大運河文化的滄桑巨變,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青年學者寶貴的人文氣質和強烈的文化自信。
大美“非遺”:大運河邊的“守藝人” 目錄
緒 論/1
工匠精神與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01 洋片唱春秋/20
老北京拉洋片傳承人鄒建民
02 靈心巧手/28
天津面塑手藝人溫明英
03 千秋年畫繪生活/35
山東聊城木版年畫傳承人徐秀貞
04 一車一耬撒春/44
河南修武縣“雁門耬”傳承人韓永太
05 始于傳奇,傳于責任/56
河南洛陽濟世堂李占標膏藥傳承人李瑞成
06 細醅黃酒滿城香/65
河南洛陽李龍錫黃酒傳承人李世凱
07 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76
河南洛陽梨膏糖手藝人董金斗
08 窯遙相對,命中注定/88
河南新安窯傳承人王志成
09 百年傳唱/98
河南永城墜子藝人陸文芝
10 鼓聲傳唱,初心藝守/110
安徽淮北大鼓傳承人曹庭虎
11 刀筆生花/119
江蘇泗陽桃雕手藝人云波先
12 花影翩躚泛似舟/129
江蘇泗陽花船表演傳承人韓玉寬
13 紙間寰宇/141
江蘇淮安紙扎大師李國祥
14 百肴薈萃/149
江蘇淮安長魚宴傳承人張軍
15 鍋里蓋,面中人/158
江蘇鎮江鍋蓋面制作者李嫂
16 平布生錦/167
江蘇丹徒上黨挑花能手王月蘭
17 烙鐵筆下的畫卷/177
江蘇丹陽烙鐵畫代表性傳承人孫紅芳
18 厚土調漿塑萬象/190
江蘇鎮江泥塑傳承人葛志仲
19 千絲梳篦理/201
江蘇常州梳篦手藝人李文華
20 情線合一/212
江蘇常州亂針繡第三代傳承人周明敏
21 火針刺繡/224
江蘇常州烙畫工藝大師汪鶴鳴
22 千絲萬縷,余味猶存/234
江蘇無錫手工銀絲面傳承人胡法律
23 甜在梁溪/242
江蘇無錫糖畫傳承人王峰
24 泥火之舞/250
江蘇蘇州陸慕蟋蟀盆手藝人袁中華
25 質若金石/258
江蘇蘇州金磚匠人馬俊才
26 虛實相映/268
江蘇蘇州同里剪紙大師計建明
27抬鑿鏨刻,勾勒歲月的故事/280
江蘇蘇州銅器手藝人姚士榮
28 一生一事,兩面兩醒/292
江蘇蘇州葉家燒餅手藝人劉大勇
29 盤核記/300
江蘇蘇州“蘇工坊”金云玲
30 鑄剪人生,打磨歲月/310
浙江杭州張小泉剪刀代表性傳承人丁紀燦
大美“非遺”:大運河邊的“守藝人” 節選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歷史形成、遺留和再生的有形、無形的文化在諸多領域累積和實踐。有形物質文化如建筑、雕刻、繪畫、工藝品、器物、遺址等,無形物質文化如各類民間知識、語言、風俗、音樂、醫道、信仰等,均代表著人類行為主體對物質客體的文化表述,是認知與實踐的結合;同時,物質文化也攜帶著歷史情感、信仰和文化認同等。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歸納為“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005年我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多種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是保護傳統文化智慧的途徑之一,也是重視傳承,不斷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新和轉化,適應科技現代化和物質現代化的需要。2019年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組織的大運河沿線實地調查,對大運河沿線的“手藝人”進行生活史和手藝創作過程的深度訪談和觀察,探究手藝“成為遺產”的背后,手藝傳承的工匠精神,面臨的困惑以及出路。通過詳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案例整理,結合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多樣方式,為這些傳統智慧結晶留下寶貴的記憶,并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提供探究性參考。 成為遺產 從物質文化或非物質文化到“成為遺產”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是通過對嵌入日常生活中的資源動員和介入,被認知;通過調查和評估文化資源價值與意義,被研究和挑選;通過實踐進入保護和管理范疇,*后進入“被操作”階段,如被展覽、參觀、活態闡釋等。貝拉迪克斯(BellaDicks)認為,從物質文化到遺產的過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文化意義的溝通實踐。這種實踐涉及一系列價值和認知的建構和管理。史密斯認為成為遺產的過程中,與之相關的物件、地方與行為實踐等是促成遺產生成的文化工具。尹凱總結,文化成為遺產過程中,一是強調實踐主體和行動者的角色和地點,關注過程中的參與性和能動性;二是關注不同文化體系在特定社會情境下的互動與對話過程。成為遺產,是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的被認知,解讀和再生產過程,并*終實現文化轉化與更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活態的文化遺產。近年來,我國加大力度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首要價值和現實意義是保護和傳承文化。在人與自然相互關系以及歷史條件的不斷變化下,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也會隨之變化或消失,具有歷史意義、特殊價值和情感的物質文化得以傳承,有利于保存文化多樣性;第二,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人類的文化創造力。從傳統手技藝到工業時代機器生產,再到信息化時代,尤其是當下信息數字化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在新的社會情境中,闡釋文化意義,創新和創造文化價值。第三,從傳承到創新,非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是國家、民族精神的精華體現,也是一代代手藝人內心修養和匠心文化的表達。“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周禮·考工記》)通過對這些手藝人的技術和理念進行挖掘、記錄和整理,聚集新的文化理論,*終形成文化合力,達到“守藝”的目的。 手藝人與手藝 人類學者金光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但其中*重要的因素仍然是“人”。人類學家強調文化的主體,費孝通先生強調“文化自覺”,國家強調“文化自信”,都是要避免“看文化不見人”,目睹當地的現狀,聽見當地人的聲音,體會當地人的思考。 在大運河沿線,有這樣一批手藝人仍在堅守。安徽淮北大鼓傳承人曹廷虎,河南洛陽濟世堂李占標膏藥傳承人李瑞成,河南新安窯傳承人王志成,天津面塑手藝人溫明英,山東聊城木版年畫傳承人徐秀貞,江蘇常州亂針繡傳承人周明敏,江蘇無錫手工銀絲面傳承人胡法律,浙江杭州張小泉剪刀代表性傳承人丁紀燦等。這些手藝人各個精通絕活,并不斷發揚傳承。學者徐雯雪在對大運河江蘇段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梳理的過程中發現,全國共有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江蘇省共有14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劃分為十大門類,其中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江蘇省占有量排名前三類別的分別是:傳統技藝類(33項),如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制造技藝、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雕版印刷技藝、揚州漆器髹飾技藝、茶點制作技藝(富春茶點制作技藝)等;傳統美術類(27項),如桃花塢木版年畫、剪紙、蘇繡、泥塑、常州梳篦等;傳統戲劇類(22項),如昆曲、京劇、蘇劇、揚劇、木偶戲、淮劇、徐州梆子等。本書所調研的江蘇地域,傳統手工藝包括了傳統戲劇、美術、醫藥、雕刻、泥塑、剪紙、美食文化等。這些文化精華的保存和傳承,是手藝人的堅守,也是工匠精神的延續。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