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57146
- 條形碼:9787201157146 ; 978-7-201-1571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結構清晰,理論性較強,探索性提出的組織間網絡理論對于解決我國目前公共服務供給中存在的問題,優化合作供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內容簡介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分析了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變遷,指出合作供給是公共服務供給的理想選擇。結合合作供給的案例和訪談材料,指出中國的合作供給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多元主體在合作的過程中忽視了合作的環境條件和操作條件。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借鑒了組織間網絡理論,提出了公共服務的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模式。在對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基本含義進行闡釋之后,又對組織間網絡是如何創造了有利于合作的環境條件和操作條件的機理進行了分析,闡釋了組織間合作供給網絡的具體構建和運作過程,為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運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目錄
**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相關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三、對既有研究的評價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創新與不足
一、研究創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
**節 基本概念
一、公共服務供給的相關概念界定
二、組織間網絡
第二節 相關的理論
一、交易成本理論
二、多中心治理理論
三、關系嵌入理論
四、社會資本理論
五、元治理理論
第三章 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變遷
**節 政府壟斷供給公共服務
一、政府壟斷供給公共服務的理論支持
二、政府壟斷供給公共服務的弊端
第二節 市場競爭供給公共服務
一、市場競爭供給公共服務的理論支撐
二、市場競爭供給公共服務的內涵
三、市場競爭供給公共服務的缺陷
第三節 多元主體合作供給公共服務
一、多元主體合作供給的特征
二、多元主體合作供給公共服務的意義
第四章 公共服務合作供給在實際應用中的變異
**節 公共服務合作供給在實際應用中變異的表現
一、合作主體間的關系是“中心-邊緣”式的機械團結
二、合作關系是基于算計的表象協作
三、合作關系缺少治理性資源的交換
第二節 公共服務合作供給在實際應用中變異的原因分析
一、促進合作的環境條件不存在
二、促進合作的操作條件不健全
第五章 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公共服務合作供給的路徑
**節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概述及其理論范式
一、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含義
二、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理論范式
第二節 公共服務組織間網絡供給的合作機理
一、組織間合作網絡創造了有利于合作的環境條件
二、組織間合作網絡提供了有利于合作的操作條件
……
第六章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構建及運行
第七章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政策建議
結語
參考文獻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節選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一)預期型利益相關者的績效維度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預期型利益相關者主要指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供給主體,包括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等。每個供給主體都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參與合作并不意味著要全盤改變本組織的模式。否則,參與合作的門檻就太高了。依據交易成本理論和資源相互依賴理論,對于那些考慮成為合作供給中的一名成員的組織來說,他們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參與合作網絡能給自身帶來多大的好處。雖然合作供給可能比單個的組織更能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但對供給主體來說,他們既是合作供給網絡中的一員又保留自身的獨立地位,因此自身的生存才是*重要的。換言之,他們是主角而非配角,應重視他們的意見。只有當不同的供給主體認識到參與合作供給能給其帶來一定的優勢,尤其是有利于他們的生存時,他們才會決定參與合作供給。因此,評價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績效應首先考慮網絡對于網絡成員的有效性。政策目標達成或是單純的效率標準并非評價合作供給對供給主體的有效性的標準。合作網絡供給對合作主體層面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評估: 1.資源的獲得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合作是資源相互流動的一種方式。組織參與合作的目的是獲得他們不能自己生產的資源。這些資源對于組織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生存是必須的。對于組織來說,*重要的資源是那些能夠幫助組織形成自身獨特能力的資源。單一的公共服務供給部門可能缺少處理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的能力,單一的機構也可能因為組織傳統和專業化在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的種類和數量方面受到限制。空間限制也會影響公共服務供給部門向分散在較大地理區域范圍內的顧客提供服務的能力。因此,單一組織參與到合作供給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互補的資源。有效的合作供給中的供給主體應能從合作網絡中獲得其所不具備的,但對它的運行至關重要的那些資源,包括獲得隱性的知識和互補的能力、新的技術或市場、超于組織邊界提供更廣范圍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等。 2.合法性的建立 合法性是指網絡或組織的活動和行為在外部和內部的利益相關者看來是令人滿意的、適當的。制度理論認為戰略聯盟源自一個組織期望提高他們的聲譽、形象、威望的動力。比如,一個非營利的公共服務組織可能選擇與一個受人尊敬的組織交往從而來提高自己的聲譽。因此,供給主體認為有效的合作供給應賦予他們一定的合法性,使他們能夠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可接受性。而這些是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很難得到的。有效的合作供給還應允許不同的供給主體作為合作網絡的組成部分可以分享網絡的信息、主張和顧客,尤其是對于那些規模比較小的、權力不大的、相對來說不太出名的網絡成員。 3.過程的公平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過程是一個不同的供給主體互動的過程。在這一互動過程中,不同的供給主體通過共同制定決策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協商來一起建立合作網絡的規章和結構。在協商的過程中,要求合作主體處于平等的地位。優化項目的共同運作也是合作供給的重要互動過程。合作供給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供給主體來提供公共服務。因此,合作供給需要明確不同的供給主體的責任、協調供給主體的活動。合作的互動過程也是供給主體分享信息和資源的過程。在互動的過程中,不同的供給主體應能獲得其他合作伙伴的互補技能并能分享到其他供給主體所掌握的信息。因此,對于供給主體來說,有效的供給網絡不僅能為供給主體帶來好的互動的結果,比如上面所說的資源的獲得和合法性的建立,還能使不同的供給主體在互動的過程中自由表達自己的立場、平等地參與民主討論、共同制定決策。 (二)確定型利益相關者的績效維度 正如前文所述,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的確定型利益相關者主要有服務的接受者和政府。評價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對服務接受者的有效性在評價合作網絡供給對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的有效性中處于優先地位。有效的合作供給應能向服務的接受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并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這與管理學中的“物有所值”的觀點和民主理論中的“尋求公共利益”的觀點一致。 ……
公共服務組織間合作網絡供給研究 作者簡介
李洪佳,畢業于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合作治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在《東岳論叢》《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甘肅行政學院學報》《理論月刊》《理論導刊》等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