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及展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4413
- 條形碼:9787509674413 ; 978-7-5096-744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及展望 內容簡介
本書分五章, 內容包括: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綜述 ;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分析 ; 科技引領的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 ;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區域與風險防范等。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及展望 目錄
**節 相關概念與理論綜述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二、對外直接投資文獻綜述——國外部分
三、對外直接投資文獻綜述——國內部分
四、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發展——基于數字經濟的一般性分析
第二節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背景與環境
一、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分析
二、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分析
第三節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地區與類型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地區
二、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類型
第四節 對外直接投資理論與中國的實踐檢驗
一、壟斷優勢、內部化理論在中國對外投資中的體現
二、鄧寧的理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理論基礎
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理論與實踐的新問題
四、結語
第二章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分析
**節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驅動因素
一、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尋求動力
二、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東道國影響因素
三、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全球技術價值鏈因素
四、小結
第二節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基礎與進展
一、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政策與優勢分析
二、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模式與進展
三、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問題與思辨
第三章 科技引領的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
**節 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國際生產分工
一、智能時代與國際生產分工的未來圖景
二、高度認識科技在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作用
第二節 傳統產業與科技革命迭代融合發展
一、技術迭代和產業融合發展
二、企業家需要認識和思考信息化和數字化
三、數字時代高速成長背后的變化
四、技術和數字對產業的影響
第三節 互聯網下的對外宣接投資
——以阿里巴巴并購LAZADA為例
一、阿里巴巴及LAZADA
二、阿里巴巴并購LAZADA的動因分析
三、阿里巴巴并購LAZADA中的風險與應對
……
第四章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區域與風險防范
第五章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挑戰、應對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及展望 節選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及展望》: (一)投資區域應以亞洲國家為重點——以南亞、東南亞地區為例 南亞、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訴求大,社會出現了新的分化,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增強,所以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在“一帶一路”的合作發展上互利共贏、成效顯著。 1.南亞、東南亞是產業轉移的重要區域 東南亞地區發展基礎較好,基礎設施、制度相對完善,具備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從地理位置看,越南港口條件好。泰國與越南類似,因此這些國家比較容易受益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以下是2017年的數據對比可以充分說明這個問題:從人口紅利上看,目前中國有14.09億人、南亞地區17.53億人、東南亞地區6.49億人;中國人口的平均年齡大致為38~39歲,南亞人口平均年齡大概在27歲;中國GDP大概是12.24萬億美元,南亞國家與東南亞國家的GDP之和為6.05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GDP的1/2。中國的*終消費支出是6.4萬億美元,南亞國家與東南亞國家的*終消費支出之和為4.23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的2/3。 龐大而年輕的人口以及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是這兩個地區的巨大優勢,同時由于使用互聯網的人口數量龐大,所以這些國家直接跨過了個人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階段,進入了移動互聯網階段,所以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很多產業就能快速成型,經濟成本較低。這兩個地區的巨大潛力正在被發現,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包括歐美日韓一些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正在把自己的總裝廠搬到南亞、東南亞地區,還有很多企業為了規避貿易戰影響,主動將工廠南遷,使得這些地區制造業升級的速度非常快。在各國的總裝廠遷到南亞、東南亞地區之后,又繼而帶動了整個供應鏈的南遷,所以使得南亞、東南亞地區整個基礎設施快速增長,*終完全有可能出現產業跨越性地發展。2.東南亞制造業給中國制造業帶來壓力東南亞制造業近幾年的異軍突起和中國工廠的遷移也已經給中國制造業敲響了警鐘。我們會因此經受種種陣痛,同時也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騰出了新的空間。根據越南勞動部的數據顯示,一個越南工人的月均工資在1500元左右,而在緬甸和柬埔寨則是在每月600元左右,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是中國工人月均工資的1/8~1/3。中國把服裝、鞋子等貨值較低的商品出口到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就必須采用海運,“走海運”就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需要在新加坡港中轉和停靠,中國企業每年會為此支出一筆不菲的海運費用。東南亞國家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航線更短,擁有自己的港口,運輸的成本優勢更為明顯。中國的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產業轉移是從2008年開始的,到2011年產業轉移逐漸成為潮流。在這些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國家中,東南亞是*重要的一個區域,其中越南的熱度*高。 3.投資東南亞的機遇與挑戰 如果你錯過了中國過去10年的高速發展期,那么你絕對不能錯過東南亞市場。近年來,在互聯網科技的推動下,人口眾多的東南亞市場孕育了一批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除跨國公司的增長方式外,亞洲經濟體必須找到未來的創新之路。互聯網的出現,給東南亞帶來了一種新的范式。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滲透和崛起,在B2B領域更有可能打破傳統供應鏈,使數字渠道變得更加高效。對于東南亞市場有創新、人才和增長,這是一個即將迎來快速增長的市場。 東南亞確有很大的機會,同時挑戰也是有的:**,政治體制及監管制度。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環境一定要審慎,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們對外國投資的監管制度。有些經濟體正在開放過程中,所以會存在一些外企是否能夠公平競爭的問題。中國民營企業如果希望在東南亞進行發展的話,一定要找到一個合作伙伴,建立一個良好的結構。尤其是民營企業,如果能夠一起合作的話,能夠更好地進入東南亞國家,進而所有東盟國家。這是非常有效的、積極正面的方式。 第二,供應鏈不完整,很多原材料、零件、機器等都需要從中國進口。柬埔寨70%的出口商品是服裝,而面料和配件都要從中國進口。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1600多億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設備占到800億元,從中可以看出越南制造業對中國的依賴。這有點像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三來一補”政策,原料、設備、技術從海外引進,然后利用國內廉價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再把制造出來的商品銷售到其他國家。 ……
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及展望 作者簡介
張琦,女,北京物資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多年來致力于國際貿易、商品流動、對外投資的研究,成果顯著。承擔過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先后在《經濟日報》《國際金融研究》等報紙、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要代表性成果有《中國利用外資的新戰略》《北京市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對策研究》(專著)、《雙邊貿易:兼容性與非兼容性及其走向》等,主編、參編學術著作10多部。 陳景同,男,北京物資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國際結算、供應鏈金融和信托與租賃的教學與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流通經濟研究動態——供應鏈金融專題》(專著)、《我國金融物流理論發展與應用狀況研究》(論文)、《國際結算教學模擬系統》和《粵珍小廚七年發展規劃及可行性研究》(課題)。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