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觀海聽濤·校園紀實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24502
- 條形碼:9787567024502 ; 978-7-5670-245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觀海聽濤·校園紀實篇 本書特色
“觀海聽濤”網站下設“海大要聞”“校園縱橫”“院系聚焦”“記者觀察”“媒體海大”“特別關注”“回瀾閣”等十余個欄目,每個欄目都有著不同的定位,也各具特色,以多種形式,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海大事業發展的成就,以及師生校園生活的面貌!队^海聽濤(校園紀實篇)》匯總為《觀·校園》《品·校園》《議·校園》三章,每章20余篇。一篇篇作品,如同一朵朵浪花,閃現著海大人的身影,描畫著海大園的風姿,值得細細品讀。
觀海聽濤·校園紀實篇 內容簡介
本書全部為原創文章, 有貼近社會及校園熱點事件的深度報道, 也有關于新生入校、畢業季、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考研、出國等的專題采訪, 還有關于教學改革、選課制度、通識教育、課桌文化、讀書方面的調查研究, 還不乏對青春、愛情、友情的憧憬和描述, 當然還有對海大優秀教師和學子的人物專訪, 通過他們執教心得、學習和成長的經歷, 鼓勵著海大人繼續砥礪前行, 為學!半p一流”建設貢獻力量。
觀海聽濤·校園紀實篇 目錄
聞一多故居探訪記
夢想闖入現實新生初見海大
揮手作別那些存著記憶的地方
海上奏古音天涯蕩樂思
世界讀書日書香伴我行
海大志愿者流年志
——不一樣的志愿者不一樣的感受
形狀物語話校運
家鄉的A面與B面
盛會之彩附眾生年少之魂繞筆尖
今朝此地與君別愿君不負少年意
汗與淚之后擷英采杲的兼職人
給你所有我看到的世界愿你對過往有所紀念
清歌淡影不訴離殤
足跡不停揮別只為再相見
畢業后的明天
——探討大學畢業后的不同出路
我們為什么打辯論
象牙塔:幸福在似水流年中綻放
采擷一分情清釀藏于心
——記畢業生師生情
此刻一別何處是故鄉
對話展現力量舞臺堅守夢想
愿此去繁花似錦再相逢依舊如故
“我們都是汶川人
——發生在校園里的平凡感動
他們終于追到了心中的星星
品·校園
我的足跡留在了南極
——訪我國**位登上南極的科學家董兆乾
卓然于世平凡于心
周繼圣:匯五湖之詩誦無韻之歌
二十八載功成卸甲老驥伏櫪依舊可愛
一位探索在治學之路上的行者
戎馬滄桑寫春秋桃李芬芳壯志酬
平易為師廣博為學
快樂地在大學校園里成長
-
那一份平易近人的生動
王秀海:不是英語老師的“英語老師
攀思想高峰享人生豪邁
——記王付欣老師
一次遠行
——記海大人參與第31次雪龍號南極科考
紅顏有幸著藍甲 巾幗何見讓須眉
有一種夢想叫IGEM
蒼松勁柏靜默中的奉獻
——記后勤工作者
山間的三尺講臺
鏗鏘玫瑰盡顯女兵風采
海大自媒體:竹杖芒鞋輕勝馬
莊生曉夢海育藍鯨
小人物之光
那些水仙般的少年
擇路終不悔揮汗鑄青春
棒壘青春的答案
了無遺憾的青春如靜靜的山岡
從生活中改變世界
——訪杰出青年志愿者得主錫復春
海大情緣海之驕子
議·校園
經驗·能力·素質·人格:你如何增加成功的籌碼
大一新生的六門“必修課
英語試點教學:決勝口語交際
曲徑通幽認識奔向科學殿堂的人
點點成線圈出世界
——致你我的四年青春
行遠未遠靜候君至
敢問路在何方:海大版“西游記”
用心感受高雅藝術
教育路漫漫在線修遠兮
——淺談在線教育現狀
走近校園“課桌文化”
大學是人生加油站
青春與夢想沒有國界
轉專業,獨行者的戰斗
莫讓浮云遮望眼
——大學生“兼職"面面觀
背起夢的行囊一路踏歌而行
——淺談中國青年背包客
出國留學熱背后的冷思考
嘆讀書無用不如覺自身之弊
后記
觀海之“戀”
觀海聽濤·校園紀實篇 節選
聞一多故居探訪記 聞一多故居位于青島市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校園東北角,該建筑建于20世紀20年代,具有南歐建筑風格,磚石結構,地上兩層,有地下室和閣樓,屋頂呈四面坡狀,占地面積214平方米,建筑面積607平方米。聞一多住于南面一間房子,面積約20平方米。1930年深秋,他應聘來到青島擔任國立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前身)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樓內,故此樓又稱“一多樓”。1984.年,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將此樓辟為聞一多舊居展室,樓前立有聞一多雕像,碑文由臧克家撰寫。 朝著一多樓的方向走去,遠遠就望見大片蔓延的深綠色。如今的一多樓,常年被青藤覆蓋,似乎將記憶凝固在20世紀30年代聞一多在海大的時候。時至深秋,也漸漸有了些涼意,風吹過,那些葉子便揚起一角,滿墻似蕩起漣漪。它是安靜的,連同樓前矗立的聞一多雕像,都只是默默沉寂在歷史的書卷中。在戰亂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一多先生,如今,該安靜地休息了。 在青島的這段日子,對先生來說,是怎樣的一段歲月呢?從他在《青島》這篇散文中的描述我們似乎能窺見一二。“公園里先是迎春花和連翹,成籬的雪柳,還有好像白亮燈的玉蘭,軟風一吹來就憩了。四月中旬,綺麗的日本櫻花開得像天河,十里長的兩行櫻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樹下走,一舉首只見櫻花繡成的云天!边@是聞一多眼中的青島,濃墨重彩地描繪著一幅絕美的風景圖。他說,往山后深林里走去,每天你會尋見一條新路,每一條小路中不知是誰創制的天地。他在青島的生活,想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初來青島時,聞一多住在匯泉浴場附近的小房子里,海水漲潮時離門口不到兩丈,他對這種生活是感到十分愜意的。蓬萊仙境的夢在青島逐漸展開。 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位于小魚山上,校園依山而建,走在校園中就能看見群山環繞。當年的聞一多,怡然自得地享受這種環境。每次上課時,他總是邀上當時同為國立青島大學教授的梁實秋,沿著漫長的山道策杖而行。聞一多是一個詩人、一個文人,對生活所抱的態度,始終是浪漫的。先生曾經住過的一多樓披著那綠色的外套,也算是罩上了一層浪漫的面紗。 這座樓是如此安靜,以至記者不敢驚擾。小心地踏人一側的青石板路,只覺得陷入了一片沉寂。陽光此刻還無法照到這里,空氣有些潮濕。樓的一面新安裝了一扇鐵門,可惜大門緊閉著,無從探訪里面的世界。再往里走,忽然閃出明亮的燈光,像是有人在這辦公的樣子。拐過一個小彎,就進人了一個小小的庭院。剛一步人,便驚起兩三只鳥兒。它們原本在一棵樹下悠閑憩著,大約久未見人來,一看見我,大受驚嚇似地撲棱棱飛到附近的院墻上,警惕地打量著我。小院子里看起來也是久未經人整理,一根葡萄藤沿著墻邊的架子勉強爬到半人高的地方,幾顆小小的葡萄掛在不起眼的地方,讓人感嘆它們生命力的頑強。院子中間是一棵不知名的樹,開了一樹淺淺的花朵,俯身下去細看,有莫名的感動。還有一株小灌木,綴著累累的小紅果,枝干纖細,可是并不覺得脆弱。院子深處的一棵老樹上纏繞著深灰色的藤蔓植物。四周的院墻痕跡斑駁,有著年代久遠的氣息,已是80多年前的建筑了,禁不住顯露疲態。 再走幾步,就走出了小院子,感覺像是剛從一個時空隧道中走出。無人的舊庭院,爬滿藤蔓的樹,還有那無盡的覆了滿樓的葉子,恍然是另一個年代。似乎四周的景物慢慢褪去顏色,一切變成黑白膠片般的老電影里的情景,漸漸蒙塵,仿佛在故紙堆中看見了先生伏案的情景。被突如其來的陽光刺痛了眼睛,一抬眼便看到了聞一多的雕像,思緒又轉回到先生在國立青島大學的日子。1930年6月,聞一多在上海遇見了老朋友楊振聲和梁實秋,正在負責籌建國立青島大學的楊振聲力邀聞一多來青。梁實秋回憶此事時說:“青島的天氣冬暖夏涼,風光旖旎,而人情尤為淳厚……就一言而決,決定在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比肭锖,聞一多開設了“中國文學史”“唐詩”“名著選讀”“英詩人門”等課程,一邊授課,一邊進行學術研究。同樣是在他的散文《青島》中,他說:“等秋風吹起,滿島又恢復了它的沉默,少有人行走,只在霧天里聽見一種怪木牛的叫聲,人說木牛躲在海角下,誰都不知道在哪兒。 P3-5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