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0578
- 條形碼:9787520370578 ; 978-7-5203-705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內容簡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推動教育教學信息化的重要路徑。本教材與其它類似教材的優選不同是“立足實際”,強調“實用性”。書中分五篇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了系統梳理,主要包括政策理論篇、教學模式篇、工具資源篇、教學案例篇、研究進展篇。政策理論篇力求反映出國家層面對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宏觀引導,系統性呈現教育教學理論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指導意義;教學模式篇,則力求將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構架起橋梁,為實踐者在現實教育教學中踐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有意義的指導;工具資源篇,則是為學習者提供可操作、實用的工具,為其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支架性幫助;教學案例篇,則在各個學科精選案例,為實踐者提供實踐性素材,幫助其認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體化教學實操;研究進展篇,則力求為學習者提供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領域的技術、理論近期新進展,開拓視野,拓展認知,助其認知未來信息化教學,助推個體成長發展。每一篇都立求用科學系統的方式呈現此領域的研究現況,為學習者學習提供實用可結構化知識體系,促進學習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系統性知識體系的架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目錄
**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政策發展
**節 從普及教育到中國教育現代化
第二節 教育均衡發展
第三節 現代化教師隊伍建設
第四節 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
第二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理論
**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史
第二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與本質
第三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
第四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
第三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基礎
**節 學習理論
第二節 教學理論
第三節 教學設計理論
第四章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節 教學結構的轉變
第二節 “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方法
第三節 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的理念
第四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評價的基本理論
參考文獻(一)
第二篇 教學模式篇
**章 教學模式相關概念及其分類
**節 模式與教學模式
第二節 教學模式的相關概念
第三節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的特點及分類
第二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內整合模式
**節 傳遞一接受教學模式
第二節 探究性教學模式
第三節 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模式
第四節 TPACK整合模式
第三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外整合模式
**節 基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第二節 WebQuest整合模式
第三節 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
第四節 STEM整合模式
第五節 創客整合模式
參考文獻(二)
第三篇 工具資源篇
**章 基本教學工具
**節 PPT課件制作工具1:101教育PPT
第二節 PPT課件制作工具2:Focusky
第三節 圖像處理工具:Photoshop
第四節 語音合成工具:InterPhonic
第五節 格式轉換工具:格式工廠
第二章 學科教學工具
**節 數學:幾何畫板
第二節 化學:ChemDraw
第三節 物理:Algodoo
第四節 文史類科目教學工具
第三章 微課制作工具
**節 利用手機制作微課
第二節 Powerpoint
第三節 Camtasia Studio
第四章 知識管理工具
**節 XMind
第二節 印象筆記
第五章 教學科研工具
**節 中國知網
第二節 問卷星
第六章 教學互動工具
**節 雨課堂
第二節 UMU
第三節 班級優化大師
參考文獻(三)
……
第四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
第五篇 研究進展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作者簡介
趙可云,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師,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全國教育碩士優秀研究生導師,山東省智慧教育創新團隊負責人。主要從事智慧教育、教師專業發展、STEM與創客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山東省教學項目、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等,長期致力于一線教育教學信息化實踐。在《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等國內核心雜志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