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說手:太極拳靜思錄:肆:誠修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408213
- 條形碼:9787571408213 ; 978-7-5714-082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說手:太極拳靜思錄:肆:誠修篇 本書特色
○實戰技擊,*級階段訓練的核心與升華 ○量敵、接手、控制,重現真實應敵的具體方法 ○拳與槍的糅合,追求“階及神明”的階梯 ○回歸“說手”,分享大量切身經驗的拳學講記
說手:太極拳靜思錄:肆:誠修篇 內容簡介
本書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為綱,對傳統太極拳傳承中含混不清的概念和方法,給出明確、嚴謹的解釋和訓練標準,是太極拳練習者可以直接用于對照實踐的指導手冊。全書四卷本,本冊為第肆卷·誠修篇。 壹·承道篇 闡述太極拳“非先天自然之能”的求道、養生、技擊原理與特點,貫穿于完整訓練體系中的指導原則。反對神秘主義和夸夸其談,以現代語言講解學習太極拳的正確方法。 貳·躬行篇 正確、精準的訓練方法是不走彎路、事半功倍的保證,以大量具體的實踐實例講述太極拳身法要求、技術技擊、內功訓練、樁功動功及其它輔助訓練。 叁·述真篇 懂勁是太極拳的真正門檻,從大量的接觸性訓練中,真正懂得太極陰陽之理;而太極拳器械訓練往往也超越器械本身的意義,是對徒手太極拳訓練的補充。 肆·誠修篇 太極拳訓練的*級階段,以實戰技擊為核心,以打法訓練為重點。對應的器械訓練是槍術,拳與槍的糅合,是功夫“階及神明”的重要階梯之一。
說手:太極拳靜思錄:肆:誠修篇 目錄
**章 太極拳頂級訓練概述及拳架與推手訓練
太極拳訓練的頂級階段
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技擊
技擊的有效性與境界
綜合技擊能力
傳統武術技擊與搏擊比賽的同異
技擊技術的層次
再論太極拳的技擊特點
傳統拳論對太極拳技擊狀態的描述
太極拳技擊技術的基本思想
效果與效率
有法與無法
太極拳技擊狀態中的感受與體會
太極拳的境界
太極拳頂級階段的訓練內容與方法
拳架訓練的方法
推手訓練與實戰技擊
推手是實戰技擊的訓練手段
推手也是技擊
競技推手與實戰技擊的關系
推手訓練
“授秘歌”解說
第二章 太極拳頂級訓練之實戰技擊訓練
實戰技擊訓練
實戰技擊訓練中的有法與無法
量敵
接手,**接觸點
接手練習方法
接手與跟進
控制
發與打
技擊中的手、眼、身法、步
應敵時的心理
實戰訓練與實戰經驗
太極拳中的實戰技擊與打法
技擊時的基本狀態
技擊中的基本技法原則
實戰技擊中的技術要領
實戰技擊中的戰略戰術
實戰技擊中的打法要訣
實戰技擊中的打擊與勁力
實戰技擊中的操手
打法中的反與忌
太極拳中的打法訓練
太極拳中幾種常用打法的練習
太極拳的實戰技擊能力
第三章 太極拳頂級訓練之槍術訓練
太極槍二十四勢
太極槍二十四勢套路與技法應用
太極槍套路練習中的要點
對扎練習
預備式
定步對扎
活步對扎
槍法實戰
槍法的基本原則
太極槍法在實戰中的原則
太極槍的追求
第四章 說手——太極拳訓練中的一些體會
太極拳大綱
中國武術發展綱要
太極拳的理論
太極拳的實踐
太極拳的訓練
太極拳訓練是對人體的全面改造
太極拳的功效
太極拳的修煉
太極拳的境界
太極文化與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的目的
拳架辨證
基礎與技術的關系
練拳過程中的正確感覺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盤架時是否應該在形體上做到虛實分清
虛實轉換中的要點
虛實轉換練習
盤低架子的利與弊
快架子的意義
競賽套路無法獲得真實的太極拳功夫
“拳打萬遍理自通”
“低頭貓腰”——“高”還是“不高”
花架子與套路中的拳勢
搭手要義
推手的要點
推手需要進入狀態
推手中能力、技術與技巧之間的關系
……
第五章 藝無止境——太極拳的修煉
從訓練到修煉
太極拳的修煉
傳統文化之傳承
后記:太極拳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說手:太極拳靜思錄:肆:誠修篇 節選
量敵 “量敵”是說在與對手直接對抗之前,對于對手的能力、特點做出基本估量。一般推手時總是先搭手,即雙方先有一個基本接觸。這樣就有一個了解對手的機會,有經驗的人可以從這一搭手的瞬間接觸中,體會、了解對手,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與推手不同,實戰時,大多沒有這種預先搭手的情況,因此學會如何量敵,是實戰訓練中應該考慮的**件事。 量敵也是一種能力。 實戰中的量敵首先是目測,而后再不斷地進行調整修正。目測量敵的能力主要源于經驗積累,譬如以走路的形態來判斷對手的日常訓練狀況,從而判斷其橫力好還是沖力強;以身體運動狀態來判斷對手屬于進攻型還是防守型。缺少實戰經驗的人,不可能具有高水平的量敵能力。目測中,對手的眼神往往是*重要的量敵依據之一,所謂“眼是心之苗”,這也正是太極拳需要的“神宜內斂”,為的就是不讓對手看出苗頭。然而目測的準確性往往不足,特別容易被假象所欺騙。在武術技擊中,絕大多數的假動作都是為了迷惑對手的目測而設計的。所以真正的量敵,*終還是要通過接觸。太極拳訓練發展出的超高水平的感知能力,是量敵*有效的工具。在實戰中接觸量敵的水平,除了通過推手訓練所獲得的感知能力外,在技術方面更強調的是機警的即時能力,要特別防止推手中易產生的怠慢、呆滯現象。以接觸量敵,自然需要先接觸,因此**接觸點就是關鍵。 實戰中一種高水平的量敵方法,是目測與虛擬接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虛擬接觸對對手產生定向干擾,同時通過目測進行判斷。譬如以一個虛擬的強力前沖動作來觀察對手的反應,從而判斷對手是否懂勁。這種方法是從大量的實戰經驗中很自然地積累、總結出來的,沒有固定的練習方法,需要在訓練中時刻留心。 接手,**接觸點 實戰技擊不必先搭手即可以直接進行打擊。但對于太極拳而言,直接打擊往往不是*佳選擇。太極拳追求的是后發制人,就是指將對手完全控制住的、*高效率的打擊。要控制就要有接觸,從接觸中量敵,從而達到控制的目的。推手訓練中解決了接觸中的控制問題,即懂勁;實戰技擊訓練中,需要解決如何接觸的問題。因此,如何取得**接觸點,是實戰技擊訓練中的重點之一。**接觸點可以是身上的任何位置,只是因為在技擊中,大多數技術都是以手臂為先導,所以這個**接觸點發生在手臂上的機會更多,故而稱為“接手”,這里的“手”可以指對手的進攻之手,也可以是自己用來接住對手進攻的手。與之對應,技擊中的任何進攻技術都可稱之為“進手”。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進入太極拳實戰技擊訓練階段的人,必然是已經練過推手并且能夠達到懂勁程度的人。在懂勁之前,不必急于練習技擊,因為練也沒用,除了一些實戰經驗外,得不到什么對太極拳技術真正有幫助的東西,甚至還會造成負面影響。只有在達到懂勁后,與對手接觸時才會感覺到接手的意義,才能達到所謂“接觸一點管全身”的程度,就是說,通過一個點上的接觸,就可以感知對手、控制對手。太極拳沒有練到一定水平的人,是很難想象這種狀態的。
說手:太極拳靜思錄:肆:誠修篇 作者簡介
趙澤仁,自幼習武,技藝出眾。1967年起,從學于武學大師王培生(印誠)先生之開門大弟子駱舒煥老師,并被駱師推薦到王培生師爺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師爺視為再傳弟子中的佼佼者,口傳心授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及各類器械與氣功等,為印誠功法第三代、吳式太極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傳人。 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導的“真東西必須能當場試驗”,面對各種挑戰從容應對,被美國、歐洲等多家武術團體聘為高級顧問。2016年、2019年,兩次應邀赴美國多個城市巡回講學,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張云,少時學習少林拳,1974年經趙澤仁師兄介紹,師從駱舒煥先生系統學習吳式太極拳,并經駱先生推薦,至王培生師爺家中深造近30年,為印誠功法第三代、吳式太極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傳人。 移居美國后,常年傳授中國傳統武術。1993年受王培生師爺委托,在美國成立“印誠功法研究會北美總會”。出版《中國劍法藝術——太極劍教程》《太極刀全書》《太極拳譜——翻譯解釋與歷史文化評注》等專著,并在《太極拳》《亞洲武術》《中國武術》《內家拳》《武魂·太極》等武術雜志上發表文章二十余篇。入選《中國當代武林名人志》。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