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地理學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6727
- 條形碼:9787570216727 ; 978-7-5702-167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地理學十講 本書特色
1、本書通俗易懂,妙趣橫生,適合大眾普及祖國歷史地理知識。從大師的作品中了解真實的過去,可拓展視野,可傳承文化,可普及知識。 2、史念海是歷史地理學創建人之一,治學嚴謹,其資料具有極高可靠性,本書可為專題研究提供準確的一手資料。
歷史地理學十講 內容簡介
史念海先生是我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歷史地理學十講》匯聚了其學術成果的精粹,以十個專題分別從我國的古今氣候、人口遷徙、版圖規模、交通運輸、城市演變、經濟重心等方面厘清歷史地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作者治學嚴謹,用詳實的史料、嚴密的論證再現了我國古代歷史時期地理的發展與沿革,為歷史地理學的創建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歷史地理學十講 目錄
**講我國古今氣候的同異001
第二講我國歷史上人口的遷徙025
第三講統一的封建王朝的版圖規模049
第四講秦漢及以后各時期都城的營建及其演變077
第五講祖國的歷史名城112
第六講春秋時代的交通道路128
第七講黃河流域經濟地區的再造和長江三角洲的富庶144
第八講富饒的經濟地區的歷史演變175
第九講河西與敦煌189
第十講歷史時期黃土高原生態平衡的失調及其影響247
歷史地理學十講 節選
我國古今氣候的同異 自然現象中,氣候和人的關系*為密切,寒燠燥濕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得到的。這在遠古時期就是如此。殷墟發掘出來的甲骨文應是我國*早的文字記載,其中就有很多有關求雨求雪的刻辭。后來到《禮記·月令》,記載就更為周到。孟春之月,記載著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其后每個月的記載都相當具體。而各史的《五行志》中就愈加詳細。根據這樣的記載,前人亦多所究心,北宋的沈括就是其中的一位,其遺說具見于所著的《夢溪筆談》之中。近數十年來,學者間的研究絡繹不絕,立論雖不盡相同,但對于解釋有關問題,都費了很多心機。
一、進入歷史時期的溫暖氣候
論古今氣候的異同,可以追溯更為渺茫的遠古。但從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其上限也應是由人類*初從事生產勞動的時期開始,這時已進入新石器時期。一般都以半坡文化遺址所顯示的情況作為準則。半坡文化遺址經C(碳)14年代測定為距今5600年至6080年。由于具體遺存物的發現和測定,不盡都能一致,在年代上有所伸縮也是可以理解的。氣候溫暖時期和寒冷時期變遷的顯現,并非短時之內所可覘見,因而有關的年代就難得若何具體,當然也不能過分懸殊。
從進入歷史時期,氣候就顯得較現在為溫暖。由東北部直到長江以南都是如此,就是內蒙古和青藏高原也都不是例外。據估計,東北黑龍江和吉林等處,當時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以上,冬季*冷月平均氣溫比現在高6℃以上。遼寧南部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左右。黃河下游和長江下游各地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2℃—3℃,正月的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5℃。長江中游年平均氣溫也比現在高2℃左右,天山北麓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1℃左右。西藏自治區希夏幫馬峰西北佩估錯低湖旁階地的當時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左右。珠穆朗瑪峰北坡河曲谷地里亞村的當時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正因為這樣,當時的亞熱帶北界就由現在的淮水流域北移,現在的京津地區在那時已經接近亞熱帶的北緣龔高法等《歷史時期我國氣候帶的變遷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當時不僅氣候溫暖,而且顯得濕潤,應是溫濕的亞熱帶氣候《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和現在很不相同。
歷史地理學十講 作者簡介
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陸人,歷史地理學家,史學大師顧頡剛的弟子,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奠基者之一。1948年后,歷任西北大學、西安師范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后任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長、副校長。著有《中國的運河》《河山集》等,與顧頡剛合著《中國疆域沿革史》。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