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張翼健語文教育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66103
- 條形碼:9787519266103 ; 978-7-5192-661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翼健語文教育論集 內容簡介
本書將張翼健先生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等匯集一起。細讀文章可發現, 中學語文教學, 實在是一門深邃的學問。本書從思考篇、探索篇、實踐篇等方面匯總張翼健先生語文教學思想, 書中所收集的文章, 除了少數幾篇外, 多數都是在歷年報刊發表過的。結集時除個別字句作了潤色, 及對印刷錯誤進行訂正外, 沒做任何修改。這樣做, 是為了把張翼健先生的思想與觀點, 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通過梳理其教育教學思想與操作范式, 借鑒其成功經驗, 以期對于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有所幫助, 同時助力新課程改革。
張翼健語文教育論集 目錄
張翼健語文教育論集 節選
《張翼健語文教育論集》: 思想教育,應該是中學語文課的任務,這些年來意見大體是統一的;但對于思想教育在語文課中的地位、特點以及怎樣去實施,則又見仁見智,而且研究得不很深入。從近幾年的社會實踐與青少年思想狀況看,在中學加強人文科學已成為必需,因而對語文課中的思想教育也就必須進一步認真地探索。 思想教育,在語文課中的地位與分量比起中學其他學科來,應該重要得多,這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我們所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個方面,我們要探討的正是怎樣既在經濟建設方面趕上并超過資本主義的速度,同時又在精神文明、道德文化方面,避免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經濟所出現的嚴重弊端。 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以“人的解放”為口號的,雖然較之封建主義有其歷史的進步性,但是階級與歷史的局限,必然使這種“人的解放”表現出兩個不可避免的痼疾:一是這種“解放”只是個人的解放,因而實際上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二是這種“解放”本質上只是資產階級的解放,其他階級尤其是被壓迫的勞動階級是沒有份的。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根本目標也是人的解放,但與資本主義有了本質的不同。馬克思所說的“人的全面發展”是指全社會所有的人說的,而絕不是指某一部分人;而與此相聯系,個人的發展絕對離不開其他人的發展,亦即既有賴于又有助于其他人的發展。 可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課題,必然突出了普及教育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也正是基于此,在教育中忽視智育與提倡“智育至上”同樣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小學里,大部分時間是應該用來進行智育的,但是又絕不能離開德育的統帥;而在語文課中,就更需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中,進行思想教育。 這是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語文教學是“人”學。不管是寫一篇文章,讀一篇文章,說自己的話,聽別人的話,都有主體本身的立場、思想、感情,而所讀所聽的材料又必然帶有作者與說話者的立場、思想、感情。一般說來,尤其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沒有了這些,實際上也就等于沒有了文章與語言,這與解一道數學題,做一個理化實驗,其間區別何止以道理計! 語文課本身這種與其他課程迥然不同的特點,使它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顯著的、獨特的意義:它所傳授的知識與能力是掌握文化的基礎與工具,同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即智育以外其他方面的基礎與工具;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既可以有效地進行思想教育,而且又完全離不開思想教育。因而,今天看語文課中的思想教育的地位,是必須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度來著眼的。 其次,是當今青少年思想、心理發展的要求。 可塑性強,是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但是當代青少年的這種可塑性又明顯帶有八十年代所賦予的特點與含義。他們生活、成長于“文革”到改革開放這樣一個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這既使他們獲得成長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也使他們的“自主意識”格外增強,甚而發展到不可駕馭的地步。 “文革”的結束,改革開放的深入,使當代青少年一方面在認識與思想上站到了比以前同齡人更高的高度,有著對舊事物更強烈的疾惡如仇心理與批判意識,有更強烈的改革愿望與開拓勇氣;但另一方面也滋長了過分相信自己一代人的優越感,而出現完全否定老一代人的傾向,片面地完全否定民族傳統,而出現盲目崇拜西方的傾向,漠視養育自己土地的國情,而出現用主觀愿望代替現實的傾向。于是他們中有些人既脫離實際地“超前”——如對待民主化的進程,又想當然地欲圖倒退——如所謂“補資本主義課”。 當代青少年的這種心理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自然的、正常的,如果引導得法、教育得當,完全能揚長避短,使他們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道路。遺憾的是,由于前幾年一手硬、一手軟的大背景,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也相應地放松了。 ……
張翼健語文教育論集 作者簡介
張翼健(1941-2008),湖南平江人,教授。1963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任教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曾任語文組組長。1978、-1981年在全國首倡“初中語文讀寫能力基本過關試驗”,并取得顯著成效,《光明日報》為此發表通訊,在國內產生巨大影響。1984年調入吉林省教育學院,先后任中學部副主任、綜合部主任、副院長、正院級調研員。曾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長春版)主編,著有《不惑集》。1992年與同仁首倡“語文教育民族化”,主張遵照漢語文字特點與漢語學習規律,遵照現代先進教育思想來進行和改造語文教學,以尋求應有的、更高的效率,加速提升青少年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