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全3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68481
- 條形碼:9787564568481 ; 978-7-5645-6848-1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全3冊) 內容簡介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上、中、下集》共有三集:上集為學校管理,中集為語文教學,下集為學校規章制度。各集都有前言,分類介紹內容和觀點。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全3冊) 目錄
**部分 學校文化選輯
一、校訓
二、校歌
三、內鄉高中精神風貌概要與釋義
四、教學樓楹聯
五、內鄉高中主要建筑建設記
六、教師紀念碑文
第二部分 內鄉高中發展史(1939-2002年)
一、內鄉高中發展簡史
二、內鄉高中發展簡史續(1999年8月-2002年7月)
第三部分 關于辦學向縣人民政府的呈文
一、關于進一步提高內鄉高中辦學水平和招收新生等問題的報告(內教[1997]50號)
二、內鄉縣人民政府關于《內鄉縣教育委員會內鄉縣高級中學(關于內鄉高中再次擴大辦學規模和需要確定的有關事宜的請示)》的批復(內政文[2000]39號)
三、關于內鄉高中再次擴大辦學規模和需要確定的有關事宜的請示(內教[2000]70號)
附錄關于大力辦好普通高級中學的意見(國家教育委員會文件教基[1995]13號)
第四部分 學校建設與園林管理
一、嚴格學校建設管理,創設優良育人環境
二、關于內鄉高中新校區園林建設的意見
第五部分 招生文書
一、關于內鄉高中2002年招收少年保送生的通知(內教[2002]27號)
二、內鄉高中2002年招收少年保送生工作方案
附錄內鄉高中——歷史名校,大學生的搖籃
第六部分 德育文選
一、對學生家長的建議
二、正源辨流,弘揚中華孝道文化,促進家庭與社會和諧
三、關于依法治校的意見——《基礎教育政策法律法規規章編選》說明
四、關于《中小學生守則》
第七部分 學生學業與學習基礎
一、學生各種作業本封面《學校贈言》
二、建設良好學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三、關于學生學業基礎內容的思考
附錄發表于1998年第12期《河南教育》的《關于學生學業基礎的思考》
第八部分 教師培訓文選
一、持續開展教學基本功訓練,著力提高青年教師業務素質——在南陽市辦學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二、關于教學工作的談話
三、關于教學工作的意見
四、《教育教學改革文選》按語選
五、談學習理論與認真實踐-《教育教學改革文選》前言
六、關于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張志善先生編《論各科素質教育》序言
七、口誦心惟,可通古今——《歷史名人教育名言》引言
……
第九部分 內鄉高中教師年度教研論文集“序言”選
第十部分 教學改革,課程與管理
第十一部分 畢業總復習教學
第十二部分 講演稿
第十三部分 1984年以來學校發展回顧
第十四部分 辭職報告
第十五部分 “打工”之聲
第十六部分 中小學校長的能力和創造力修養
附錄
中冊:
**部分 語文學習
一、談背書
二、讀寫短文4篇
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關于一本應考作文法的《序言》
四、關于一本書法集的《跋》
五、談學生積累詞匯
六、淺談“概述”
第二部分 語文教師的素養
一、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素質的途徑與方法
二、張志善先生《語文教學管窺》序言
三、關于現代社會中學語文教師素質
第三部分 鄉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
一、鄉村中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
二、堅持教學改革,逐步深化,大面積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第四部分 語文讀寫序列教學改革與管理
一、堅持系統的訓練序列,加強語文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管理
二、既要搞活,又要求實——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教法問題
三、按文章體裁安排教學順序,改革語文教學的情況
四、作文訓練程序舉例
五、認真組織實施,推動教改實驗
附錄一:人教社關于《高中語文實驗課本》介紹
附錄二:教學實驗經驗總結
第五部分 語文良好習慣與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談學生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
二、談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改革語文教學的首要環節
第六部分 寫作研究,作文指導與評改
一、漫談我國古代作文訓練的發展
二、審清題意與扣緊題目
三、作文還是要認真評改
四、作文評改與培養修改能力
五、漫談寫作規范——關于一本書稿文字工作的建議
第七部分 教材研究
一、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的氣勢
二、就《荷塘月色》看朱自清的觀察技巧
三、《荷花淀》的情節和語言
四、一代新女性的心靈歷程——《荷花淀》的情節發展和人物的成長
第八部分 教學設計
一、全國特級老師系列叢書《中學語文教與學設計新編》
二、《語文報》社《語文教學通訊》約稿
第九部分 閱讀述要
一、《閱讀述要》新序
二、原印發序言一
三、原印發序言二
四、閱讀能力養練指要·前言(節選)
五、閱讀述要
第十部分 條件作文解說
一、《條件作文解說》新序
二、條件作文解說
……
第十一部分 古詩文研究
第十二部分 楹聯與楹聯研究
附錄
下冊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全3冊) 節選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上集》: 本月7日,新任校長李建功同志邀我到新校區察看,并希望我對園林設計、栽培與護理等提出意見。 學校園林建設,是學校教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說:“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高中學段,是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形成的時期,學校能夠創設出優良的人文環境、科學環境、植物生態環境,對于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有直接的,或者潛移默化的作用。其道德品質、環保意識、審美觀念和能力,也可以從參與園林建設勞動、保護及四時觀賞樹木花卉景色中提升;還能與一些教材內容聯系,或由教師的引導、指教中得以良好發展。 由于園林公司或出售苗木者,一般缺乏教育文化知識、中外文學常識,且審美觀有限,所以,學校園林要由學校自主設計。設計好了,樹木花卉栽活了,只是園林管理的開端,而此后的修剪、養護等工作則是永久的,一年四季都不能間斷。否則,園林荒蕪的教訓,后果嚴重,往往難以挽回。內鄉高中1954年栽的柏樹,前幾年枯死多株;1987年在辦公樓前栽的廣玉蘭,20世紀末已長6米多高,花開甚美,卻在前些年接連死去。更可惜的是,1964年杜如樓校長帶領教師栽好一批毛白楊,經過“文革”,幸存兩棵,正好生長在中院東西大道北沿兩端,左右對稱,高達18米,6把多粗,雄姿壯美。然而,它們卻和教學大樓前與廣場兩側的100多棵玉蘭、櫻花、蠟梅、羅漢松等,先后同歸于盡了。緣由是,2010年7月,拆毀和教學大樓連建的電教館、圖書館,即鏟除了這些已長到3米多高的樹木,又平毀了樓前廣場南端,東西大道北側的兩片各長40米寬6米的灌木花圃,以及流經毛白楊根根的雨水排灌暗道,而嚴鋪上豪華的花崗巖地磚。于是,到2014年,這兩棵百校罕見的巨樹,相繼枯死,在悲嘯的西北風中,慘然倒地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項核心主張:天人合一。其意義是人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適應和運用自然變化規律,為人的生存、發展服務。當然,人也可以適度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力造福人類。老子主張“道法自然”,意義也在此;孔子在大河邊上說:“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這些話都是從自然現象中獲取的哲學啟示。《易·系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大自然的運行是剛健的,四季變化,風雨雷電霜雪,旱澇地震海嘯,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君子只有自強不息,才能適應自然,從自然運行中獲得以生存和發展;地勢是渾厚的,有高山深谷之異;君子只有修養起純厚的德行,才能承擔起社會、人生的重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從自然物的生存與變化中,獲得諸多發明、創作的靈感。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唐庚《文錄》說:“一葉落知天下秋,一燕來知陽春至。”白居易《大林寺挑花》:“人同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韓愈《山石》:“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天涯何處無芳草?”元好問《詠(兩府)海棠》:“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鄭板橋愛竹,說“不可一日無此君”。他在《墨竹題圖詩》中寫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尖銳批判清朝社會搞“文字獄”壓抑人才,禁錮思想,扭曲知識分子人格。一部《紅樓夢》寫花草樹木100多處。凡此種種,以樹木花草寫景、抒情、議論,借以喻人、抒志的詩文,將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而感染人,啟示人積極向上的作品,不可勝數,同時也每每表現時令變化,引導人珍惜時光。 在科學發現上,牛頓和蘋果落地的故事等,事例繁豐。牛頓晚年,當人們贊譽他的科學成就時,他卻謙遜地說:“我不過像一個小孩,在海邊玩耍,偶爾撿到幾片貝殼,而真理的大海,在我面前,還遠遠沒有發現。”中國生物學與氣象學家竺可楨,觀察并記錄北京等地各種花開時序幾十年,創立了中國物候學。世界上的有心人,常能從自然現象中,獲得仿生、優生等種種科技創新啟示。 再說,在中國傳統教育中,總是把“樹木”和“樹人”聯系起來。可見,學校園林的設計、建設、保護和管理,既是優化環境資源,也是優化教育資源。新中國成立后,河南省首任教育廳廳長王錫璋(他一直任職到20世紀80年代離休),是革命家,也是教育家。1952年,他建議省政府撥款,讓內鄉高中在縣城西郊建立蘇式新校舍。他曾經告訴劉建功、李啟舜兩位校長說:“校園里要多栽果樹,讓學生保護,參加勞動;果子熟了,沒有學生偷摘,就表明學校辦好了。” 這是內鄉高中校史上一條珍貴的經驗,也是一項優良傳統。 當前,在新校區實施園林建設工程,十數年后,喬木就能成材,其他小喬木和花卉也將很快繁榮。若非當今設計不周,有些樹長得不好或礙事,需要移除、更新外,后來的管理者,無論因為淺薄無知而“拍腦袋”,還是為了“創造業績”而亂揮“大手筆”隨意砍伐、毀壞,那既是不尊重歷史,更是可笑的自我貶損。1981年的高考作文題是“毀村容易種樹難”。如今,在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時,就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此外,樹木的枝葉和干、根,是一個有機的循環系統,樹根不論深淺,都要“呼吸”,并從地下水土汲取營養。因此新種喬木,樹根距離水泥道路要在80厘米以上,更不可用地磚把樹根“圍堵”而致死。 ……
學校教育與管理文選(全3冊) 作者簡介
張維新,1938年12月生于河南省內鄉縣。1961年開封師院(令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到內鄉高中任教1984年6月至2002年7月任校長、黨支部書記。河南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1980),省優秀專家(1993),國家專家(1994,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勞動模范(1989),受國務院表彰的全國先進工作者(1989),省優秀黨務工作者(1994),南陽市十佳中學校長(1994,1996)。曾任中共內鄉縣委委員,縣政協常委;河南省中(語)文學研究副理事長,全國教育信息研究會副理事長。工作上,傳承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并以現代教育理論帶領和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同時以多種方式和方法培訓教師,按年齡段分,帶領過5代教師,薪火相傳,培養出一批批業務骨干。從1995年起,按省示范標準建設學校,到21世紀初,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善于立德樹人的教師隊伍.共發表研究教材、教法、閱讀、寫作、教與學的發展、學校管理等文稿120多萬字;是《實用古漢語大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的撰稿人之一。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