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017487
- 條形碼:9787554017487 ; 978-7-5540-174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 本書特色
本書著眼于分析中國本土博物學與西方舶來博物學、日本“妖怪學”的關聯與差異,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博物學的觀點。文風輕快,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 內容簡介
本書是自由撰稿人劉朝飛寫的一部關于《山海經》的文化隨筆集。本書關注《山海經》尤其是《山經》部分的名物問題,重點是這部多談怪物之作中的平實內容,將經典中的神奇之物和生活中的常見之物聯系起來,參考《莊子》等道家文獻及其他古典文學作品,挖掘《山海經》中名物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內涵。分析了中國本土博物學與西方舶來博物學、日本“妖怪學”的關聯與差異,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博物學的觀點。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 目錄
《山海經》VS《詩經》
“妖怪”三義與《山海經》
桂華秋皎潔
貍奴·小於菟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豕與彘有什么不同
忘憂草
嗯?什么鬼?
蘋果還是荔枝
狗拿耗子的歷史
桃花之源
食鐵之獸
臘肉的學問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我想說我不是雞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香草
美人
悲催的山藥
孔雀不驕傲
鯉魚跳龍門
首飾
五雷、雷法、雷劫
夸父神話的流變
《山海經》與神仙思想
《山海經圖》補說
神秘的《山海經》、古文字與二重證據法
《山海經》Vs《詩經》
——漫談中國傳統博物學的來源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 節選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知趣》: 本文分六部分,依次探討:《詩經》與中國傳統“多識”“名物”之學、《山海經》與中國傳統“博物”“志怪”之學、儒家“博物”“志怪”之學暨兩種博物學的交融、博物學在儒學系統下的地位、道家與博物學,以及《山海經》中的博物學內容。 中國傳統博物學(非西來之博物學)的定義我們這里不做專門探討,本文默認其范圍為草木、鳥獸、魚蟲、器物等。至于本文未曾展開的如“《本草》系列”“《爾雅》系列”“異物志系列”等等博物學的話題也只能另做討論。 中國傳統博物學是來源于《山海經》還是《詩經》? 前些日子我們在群討論中提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馬上就有朋友說是來源于《詩經》,因為子L子說過“多識”的話。 我的看法也是這樣,中國傳統博物學主要來源于《詩經》,而非《山海經》。 “多識”一詞的具體出處是《論語·陽貨》,原文是這樣的:“子日:‘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這段話,說的是學《詩》的好處。在學《詩》諸多好處的*后,提到了“多識”。“多識”的概念,后來隨著儒學/經學的盛行,而被繼承發展了下來。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叫作多隆阿的人,寫了一本解讀《詩經》名物的書,書名就叫“毛詩多識”。類似的,在之前的明朝還有一本林兆珂《毛詩多識編》。 *早專門解釋《詩》名物的書,是三國時東吳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簡稱“毛詩草木疏”或者“草木疏”)。我認為,這應該算是中國*早的“博物學”專書(也有人認為是《爾雅》系列的《釋名》)。后來也出現了專門解釋陸璣《草木疏》的著作,比如明代毛晉的《毛詩陸疏廣要》、清代趙祜學的《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校正》和焦循的《陸氏草木鳥獸魚蟲疏疏》等,還有日本人淵在寬的《陸氏草木疏圖解》。 陸《疏》開的是這樣一種傳統。與陸《疏》同類的書,多以“名物”為題,比如北宋蔡卞的《毛詩名物解》,元朝許謙的《詩集傳名物鈔》和羅復的《詩集傳名物鈔音釋纂輯》等很多著作。“名物”一詞,來自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周官》。中國傳統博物學,也可以被稱作“多識之學”或者“名物之學”,這兩個名稱昭示著儒家文化或者說孔子本人的文化思想對中國傳統博物學的深刻影響。 “陸璣為《詩草木疏》,劉杳為《離騷草木疏》,王方慶有《園庭草木疏》,李文饒有《山居草木記》,君子所以貴乎多識也。”(《困學紀聞》卷八)《詩》之外的博物學著作,受其影響而存在的.便是《楚辭》系列。劉杏《離騷草木疏》(又名“楚辭草木疏”)早佚。今見存者有南宋吳仁杰《離騷草木疏》、明代屠本唆《離騷草木補》、清代周拱臣《離騷草木史》等。 儒家著述中,與博物學密切相關的還有《爾雅》系列,包括其各種注疏,以及《廣雅》《埤雅》等等,茲不詳述。 以上是儒家文化與中國傳統博物學的內容。 相對而言,《山海經》名物研究方面就完全沒有與《詩經》相抗衡的大量著作。中國古代專門解讀《山海經》名物的著作一本也沒有——即使今天也很少,很多博物學家作研究甚至不取用《山海經》。古代研究《詩經》名物的著作,也幾乎不引用《山海經》,比如聲望比較高的《毛詩多識》,對《山海經》的態度是:“子L(穎達)疏據《山海經》有獸名‘駁’以申毛(《毛詩傳》的作者)義。然《詩》中用物,惟取其常,山隰所有,當屬習見,漫及怪獸,不足信也。”又評論《山海經》“多志怪物,*難信”。 如果非得說有,明代朱銓《山海經腴詞》和清代涂景濤《山海經類對賦》,勉強算是《山海經》博物學的著作。二書皆取《山海經》名物,如山水草木鳥獸之名,以類相從,編成韻文。然而只有名物,很少有解讀,這樣的“博物書”實在沒法跟《毛詩草木疏》系列完善的博物著作相抗衡。 那么我們今天為什么討論“中國博物學傳統是來源于《山海經》還是《詩經》”這個話題呢? ……
志怪于常:山海經博物漫筆 作者簡介
劉朝飛,1987年生,河北省南皮縣人,致力于《山海經》研究,在省級學術刊物《社會科學論壇》上發表論文《夸父神話流變考論》,點校出版有郝懿行《山海經箋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9年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