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20世紀的中國·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6800
- 條形碼:9787108066800 ; 978-7-108-0668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的中國·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本書特色
作者的話: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主要從漫長的歷史演變及其內在視野勾勒現代中國的歷史前提,但在*后一冊圍繞科學話語共同體及公理世界觀的討論中,已經清楚地顯示了發生在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的系統性斷裂或置換。在有關民族區域自治和區域關系的分析中,規范內外關系的基本范疇不再是朝貢或藩屬關系,而是主權與公民權的范疇了。對于我而言,這一轉變的含義無法在一般規范或原則的區別中加以抽象界定,而必須置于漫長的中國革命所締造的新秩序及其價值系統中加以觀察。因此,世紀的誕生標志著歷史的斷裂,即再也無法在舊的時間序列中理解自身了;這一概念的普遍化同時還意味著一種源自當下性的時勢觀將主導對于全部歷史的敘述。在這個意義上,將世紀或20世紀本身作為對象,既是將這一時勢觀建構為一種能動的力量,同時也是將其從普遍的和客觀的位置上解放出來的努力。 ——《作為思想對象的20世紀的中國》
20世紀的中國·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內容簡介
作者延續《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很后一卷的問題意識,將“有關中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分析”作為全書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將中國20世紀的思想和歷史建構為思想的對象。全書共三卷,主題分別為:卷“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二卷“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系的運動”;第三卷“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展現了他長期以來對“短20世紀”的中國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社會、從政治到信仰之巨變的宏大研究。本書為卷。開篇即開宗明義,對于“世紀”這一新時勢概念的“誕生”和20世紀中國的歷史地位進行了宏闊又縱貫的闡釋與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從“世紀誕生”時期的系統性斷裂與置換、民族國家危機、“一戰”與“亞洲覺醒”、五四啟蒙運動、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等重大的歷史事件與結點中尋找“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探討民族國家如何在傳統帝制中艱難地脫胎而出,其間國家與政治、文化與政治、大眾與政治,尤其是革命與政治之間上演了怎樣的分合纏斗,又如何共同塑造了20世紀中國在世界歷史中的獨特面貌,誠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個不斷變革與革命的世紀;是激烈反對舊世界也激烈反對著自身的不斷自我否定的世紀;也是將他者的歷史納入自身內部,同時將自身的歷史置于優選范圍內的世紀。‘短世紀’和‘漫長的革命’構成了20世紀中國很顯著的特質。”
20世紀的中國·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目錄
緒 論 作為思想對象的20世紀中國
長世紀、歐洲世紀末與作為時勢的世紀
短世紀的條件:帝國主義與太平洋時代
中國革命與短世紀的起點:非均衡性與“薄弱環節”
空間革命、橫向時間與置換的政治
多重時間與自我否定的政治:作為異物的“20世紀”
失敗與勝利:斗爭哲學的辯證法
**章 世紀的誕生:20世紀中國的歷史位置
20世紀已經存在
世紀概念、帝國主義與普遍歷史的誕生
作為世紀前史的他者歷史
對獨特性的探索與對普遍性的重構
第二章 國家與政治:“亞洲覺醒”時刻的革命與妥協
中國的“短20世紀”:兩個獨特性
革命與連續性的創制
帝國與國家、北方與南方
民族自決與“落后的北方”
三種政治整合與革命:議會多黨制、行政集權與革命建國
第三章 文化與政治:“一戰”、內戰與“思想戰”
“覺悟”的時代
從“文明沖突”到“文明調和”
洪憲帝制、政體危機與“新舊思想”問題
調和論與20世紀新(舊)文明
第四章 科學與政治:現代中國思想中的“科學”概念
“分科之學”、實證方法與社會模型
格物致知與科學概念的理學根源
科學體制與科學的公理化
文明論戰與知識領域的再分化
第五章 預言與危機(一):中國現代歷史中的“五四”啟蒙運動
“五四”啟蒙運動的態度的同一性
“五四”啟蒙運動的意識危機
附 論 什么是“五四”文化運動的政治?
——關于“五四”的問答
第六章 預言與危機(二):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
如何思考革命及其“失敗”?
民族自決權與中國革命
“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第七章 大眾與政治:地方形式、方言土語與“民族形式”問題
作為“民族形式”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
“地方形式”概念的提出及其背景
“地方性”與“全國性”問題
方言問題與現代語言運動
“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否定之否定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篇目說明
20世紀的中國·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相關資料
作者的話: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主要從漫長的歷史演變及其內在視野勾勒現代中國的歷史前提,但在最后一冊圍繞科學話語共同體及公理世界觀的討論中,已經清楚地顯示了發生在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的系統性斷裂或置換。在有關民族區域自治和區域關系的分析中,規范內外關系的基本范疇不再是朝貢或藩屬關系,而是主權與公民權的范疇了。對于我而言,這一轉變的含義無法在一般規范或原則的區別中加以抽象界定,而必須置于漫長的中國革命所締造的新秩序及其價值系統中加以觀察。因此,世紀的誕生標志著歷史的斷裂,即再也無法在舊的時間序列中理解自身了;這一概念的普遍化同時還意味著一種源自當下性的時勢觀將主導對于全部歷史的敘述。在這個意義上,將世紀或20世紀本身作為對象,既是將這一時勢觀建構為一種能動的力量,同時也是將其從普遍的和客觀的位置上解放出來的努力。
——《作為思想對象的20世紀的中國》
20世紀的中國·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作者簡介
汪暉,1959年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中國現代文學和社會理論等。
三聯書店汪暉作品:
“20世紀的中國”三部曲
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
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系的運動(即出)
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即出)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全四冊)
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紀的終結與90年代
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外二篇)
聲之善惡:魯迅《破惡聲論》《吶喊·自序》講稿
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修訂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