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92620
- 條形碼:9787030592620 ; 978-7-03-05926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回顧和梳理了改革開放至今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歷史脈絡, 審視了各個歷史階段的政策特征與影響, 解析了政策變遷的動因, 總結了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 提出了改革思路, 預測了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發展方向。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研究 目錄
**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基本概念
一、民辦高等教育
二、教育政策
三、教育政策變遷
第二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意義
一、政策研究已成為民辦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推動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發展與完善
第三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主要研究內容和階段劃分
一、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主要研究內容
二、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階段劃分
第四節 國內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現狀
一、關于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
二、關于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歷史分期的研究
第五節 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現狀的評價
第二章 破冰引航: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濫觴與起步(1982~1993年)
**節 濫觴與起步階段的政策環境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啟動
二、鄧小平對教育的戰略思考
三、大眾的高等教育需求被喚醒
四、民辦高校的重新興起
第二節 濫觴與起步階段的主要政策
一、主要政策文本
二、主要政策內容
第三節 濫觴與起步階段的主要政策特征
一、主要滿足政策決策主體的利益需求
二、以規范性教育政策為主
三、政策形成受政策環境制約嚴重
第四節 早期教育政策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一、形成早期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經濟理性價值觀
二、制約早期民辦高等教育的成長
三、加強早期民辦高等教育辦學行為的規范
第三章 彷徨前行: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推進與發展(1993~1999年)
**節 推進與發展階段的政策環境
一、政治體制改革的穩步深入
二、私營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高等教育私營化的國際趨勢
四、高等教育市場的不斷擴大
第二節 推進與發展階段的主要政策
一、主要政策文本
二、主要政策內容
第三節 主要政策特征
一、開始關注政策執行主體的利益需求
二、政策內容結構中矛盾突出
三、“營利與非營利問題”開始成為影響政策制定的核心問題
第四節 主要政策影響
一、吸引更多社會力量投資參與民辦高等教育辦學
二、限制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空間
三、導致民辦高等教育營利性與非營利性之爭
第四章 有法可依: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拓展與延伸(1999~2010年)
**節 拓展與延伸階段的政策環境
一、市場經濟的多元化所有制結構形成
二、政治體制改革的縱深發展
三、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突出
四、高等教育領域引入市場機制
第二節 拓展與延伸階段的主要政策
一、主要政策文本
二、主要政策內容
第三節 主要政策特征
一、平衡政策決策主體與執行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
二、加強政策內容的可行性與針對性
三、重視政策過程的系統性與規范性
第四節 主要政策影響
一、出現新的合法性訴求
二、初步建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
三、促進民辦高等教育辦學行為的規范管理
第五章 邁向治理: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調適與深化(2010年至今)
**節 調適與深化階段的政策環境
一、經濟強國時代的來臨
二、人力資源開發的戰略機遇
三、依法治國與依法治教
四、私立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擴張
第二節 調適與深化階段的主要政策
一、主要政策文本
二、主要政策內容
第三節 主要政策特征
一、政策主體多元化
二、政策內容注重教育質量
三、政策過程關注監測與評估
第四節 主要政策影響
一、推進民辦高等教育規模穩定的同時促進其質量提升
二、有利于形成民辦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格局
三、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轉變促進有法可依的實現
四、推動民辦高等教育從社會邊緣步入社會中心
第六章 探尋規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動因
**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外部動因
一、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二、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私營經濟繁榮
三、社會形勢變化增大高等教育需求
第二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的內部動因
一、政策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
二、政策多元利益主體的博弈
第七章 審視現實: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成效與問題
**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政策文本不斷充實與完善
二、政策價值取向實現宏觀國家價值與微觀自身價值的融合
三、政策基調實現“合法-限制-規范-扶持”的良好轉型
四、政策內容賦予和加強民辦高等教育的合法性
五、政策實施引導和規范民辦高等教育實踐
第二節 當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內容不明確影響民辦高等教育的規范管理
二、政策主體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恰當制約民辦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
三、政策執行效果不理想阻礙民辦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四、政策模型轉變緩慢影響多元主體參與的教育治理
第八章 迎接挑戰: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與走向
**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高等教育適齡人口變化
二、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與利益博弈
三、國外高等教育的強大吸引力
第二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思路
一、合理調整政策目標,實現穩定規模與提升質量并進
二、有效發揮政策主體職能,實現多元利益主體參與的教育治理
三、增強政策效應,推進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分類管理
四、加強政策監測與評估,完善政策執行過程
五、形成合理的政策價值選擇,實現教育的公益性與營利性雙贏
第三節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未來走向
一、保持政府與民辦高校之間的合理張力,協調政策主體之間的關系
二、堅持開放性原則,建構完善的政策體系
三、擴大教育的公益性,整合政策價值追求
四、改善和提高教育公平度,優化政策環境
附錄
后記
民辦高等教育政策變遷研究 節選
第四節 主要政策影響 20世紀90年代末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無疑給民辦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多年積累的辦學實力和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此階段的民辦高等教育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與公辦高等教育形成了競爭,這就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提出了強烈的訴求,具有目的性與整體性的一個動態的政策系統才能有效地解決民辦高等教育政策問題。因此,此階段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產生了顯著的效果,真正賦予了民辦高等教育新的生命力。一、出現新的合法性訴求 “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史就是一個高等教育不斷尋求其合法性來源的歷史。”此階段的民辦高等教育在國家政策層面的確得到了支持與認可,尤其是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但是其發展險象環生,諸如辦學質量不高、生源短缺、經費困難、管理混亂等,這些現象如影隨形地伴隨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而這些現象與其存在的合法性有著緊密的關系。“任何新制度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是在舊制度出現重大危機時,作為原有制度的代替品或者修補品出現。”②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正是以“修補品”的形態出現在高等教育制度中的,而且借助于原有的高等教育制度尋找到其早期的合法性基礎。“一種制度的變遷與建構都需要合法性,而這種合法性并非是自然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覺努力的結果。”改革開放初期,由于高等教育資源的嚴重缺乏,出現供不應求和供需錯位等問題,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復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的建立,這就使“國家辦學的補充”成為認同民辦高等教育合法性地位所形成的早期民辦高等教育政策。如潘懋元教授所提出的民辦高等教育對其合法性地位的訴求從“納入國家體系”到“重要組成部分”再到“教育體制的變革”,這在政策中也得到了體現。如1982年《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1997年《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第三條指出“社會力量辦學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學工作的領導,將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條強調和重申“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這些政策不斷發展完善可以說明,從政策層面,民辦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訴求在不斷加強并得到了實現。然而,進入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新的合法性訴求出現,即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的營利與非營利問題。2002年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此做出了回應,以“合理回報”既肯定教育的公益性,也不否認其營利性,保證了與《憲法》中“不營利”內容的不沖突,這讓此階段的合法性訴求得到了認可。然而,與此同時,民辦高等教育進入新的困境。高等教育大眾化歷程的開啟導致了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的生源因高考分數線的不斷降低,公辦高等教育機構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而減少,原本以公辦高校落榜生為主要生源的民辦高校立刻陷入生存危機。因此,此階段政策的主要影響之一就是賦予了民辦高等教育新的合法性,但是其新的合法性危機也產生。二、初步建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 廣義而言,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規。“根據法規的層次和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將我國的法規依次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6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法規對教育都有所涉及。除了教育法規之外,教育政策還包括各級政治機關出臺的規范各級學校辦學行為的教育規劃、通知、(部長)令、意見等文件。”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發展至今,先后經歷了政策的初步介入到政策的推進發展,終于在此階段初步建立了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框架。相較而言,在國外私立高等教育發展成熟的國家或地區,私立高等教育立法一直是一項被重視的內容,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體系。而由于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歷史較短,加之國家對其的態度一直處于原則性鼓勵和實際性限制的狀態,且政策意識淡薄,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近30年才初步建立相關的政策體系。當各項關于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陸續出臺后,該政策體系框架才基本形成,主要包括以下4個基本組成部分。其一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發展民辦教育的表述。主要有:黨的十三大報告(1987年)提出“繼續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集資辦學”;黨的十四大報告(1992年)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黨的十七大報告(2007年)提出“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其二是《憲法》(1982年發布)、《教育法》(1995年發布)、《高等教育法》(1998年發布)等關于教育發展的重要法律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做出的重要規定。其三是《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定》(1993年發布)、《社會力量辦學條例》(1997年發布)、《民辦教育促進法》(2002年發布)、《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04年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民辦高校規范管理引導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通知》(2006年發布)、《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定》(2007年發布)等相關法規、規章直接規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其四是國家財政、人事、金融、稅務、民政等多部門出臺的部門規章,也影響到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成為該政策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如《教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辦法》《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民辦教育收費管理暫行辦法》。雖然目前這一政策體系中有些領域仍然較為模糊甚至缺失,但是我們應看到,正是在這樣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框架下,黨和政府才能不斷積極探索,盡快出臺和修訂政策內容,明晰各方的責、權、利,增強政策法規的目的性與可行性,使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