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50157
- 條形碼:9787519250157 ; 978-7-5192-501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 內容簡介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試圖建立一種“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并希望借此制度的建立,能夠實現‘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改革目標。因此,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能夠解決我國實際問題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把教育質量評價作為診斷教育問題、完善教育政策、改進教育教學的重要舉措是完成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手段,也成為確保改革成功而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 目錄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 節選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 教學評價的功能和價值,不僅在于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在于引領學生的學習過程。新課程十分強調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形成性評價,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習的評價”的主要方式是考試,具有客觀、精確和易操作等優點,突出教學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為學習而評價是相對于對學習的評價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并能主導自己的學習,使評價活動成為幫助學生逐步完成學習目標的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其關系到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學會學習。“對學習的評價”和“為學習而評價”都是教學評價組成部分。踐行“對學習的評價,為學習而評價”的評價理念,兩者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師生的成長。 一、把教學評價視作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現代教育評價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對評價對象進行整體的、全方位的、動態的評價,而不僅僅指向對結果的評價。所以,教學評價的對象是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即教和學相統一的全部活動過程及所產生的多方面的結果。 可以說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評價被用來輔助教育的,是教與學主要的、本質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課堂評價不能游離于教學活動而存在。 傳統教學常常采用一次性評價方法,把評價作為一種對結果的檢驗安排在教學的*后一個環節。這樣的評價方式,很難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理解的作用,也很難測定出學生真正的理解水平。構建新型課堂必須改革傳統的總結性評價,將其變為形成性評價,倡導教學與評價一體化,評價的實施不能脫離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在教學結束以后,還應當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評估,以便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實現評價在教學中導向、診斷、交流和激勵的作用。 教學中的評價是為了改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要善于運用評價手段,對教學進行有效的微觀調控。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多種評價形式激勵學生,要關注學生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教師要讓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真正使評價成為推動學生樂于學習的有效手段。 有效的課堂其實是在一個個評價活動中展開的。通過將評價融入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加細致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及時啟發和幫助學生,還能把握住指導學生的有利時機,相應地調整教學。成功的評價策略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狀況,從而明確努力方向,*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
基于學生發展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與指導 作者簡介
郭瑞春,1966年出生,哈爾濱市虹橋中學校長、高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三十余年,一直潛心學習、研究課程建設、隊伍建設、學校管理等工作,在特色學校建設方面取得可喜成績。編、著有《路在腳下》《校長點撥》《虹橋史志》等書。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