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305222412
- 條形碼:9787305222412 ; 978-7-305-2224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 本書特色
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里?在這部極為大膽的學術(shù)著作中,馬丁•貝爾納挑戰(zhàn)了我們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思考的全部基礎(chǔ)。他認為,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亞非語文化;但自18世紀以來,主要由于種族主義的原因,這些亞非語影響被系統(tǒng)地忽視、否認或壓制了。 流行的觀點是,希臘文明是來自北方、充滿活力的說印歐語的族群或雅利安人征服高度發(fā)展但勢力薄弱的土著居民的結(jié)果。但貝爾納論證,古典時期的希臘人根本不知道這一“雅利安模式”。他們并不認為他們的政治制度、科學、哲學或宗教是原創(chuàng)的,而認為它們源自東方,尤其是埃及。 《黑色雅典娜》卷一集中討論了1785—1850年的關(guān)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和種族主義對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做出反應(yīng),北歐文明向其他大陸的拓展得到鞏固。貝爾納在廣泛的研究領(lǐng)域和學科范圍中――戲劇、詩歌、神話、神學論爭、秘傳宗教、哲學、傳記、語言、歷史敘述以及“現(xiàn)代學術(shù)”的出現(xiàn)——建立起了有意義的聯(lián)系,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 內(nèi)容簡介
《黑色雅典娜》共分三卷。卷集中討論1785到1850年的關(guān)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和種族主義對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做出反應(yīng),北歐地區(qū)向其它大陸的拓展得到鞏固。在靠前的壯舉中,貝爾納在廣泛的領(lǐng)域和學科范圍中建立起有意義的聯(lián)系――戲劇、詩歌、神話、神學爭論、秘傳宗教、哲學、傳記、語言、歷史敘述以及“現(xiàn)代學術(shù)”的出現(xiàn)。作者積十年之功,終成順應(yīng)時代潮流之作。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 目錄
浪漫主義語言學:印度的興起與埃及的衰落,1740—1880 印歐語系的誕生 與梵文的情事 施萊格爾的浪漫主義語言學 東方文藝復興 中國的衰落 19世紀初期的種族主義 古埃及人是什么膚色? 現(xiàn)代埃及的民族文藝復興 迪皮伊、若馬爾和商博良 埃及一神教還是埃及多神教 19和20世紀對古埃及的民間認知 埃利奧特史密斯與“傳流論” 若馬爾與金字塔之謎 第六章
希臘狂(**部分):古代模式的衰落,1790—1830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沃爾夫與威廉馮洪堡 洪堡的教育改革 親希臘的人 骯臟的希臘人與多利安人 過渡人物(一):黑格爾和馬克思 過渡人物(二):黑倫 過渡人物(三):巴托爾德尼布爾 珀蒂拉德爾與對古代模式的**次攻擊 卡爾奧特弗里德繆勒與對古代模式的推翻 第七章
希臘狂(第二部分):新學術(shù)向英國的傳播與雅利安模式的興起,1830—1860 德國模式和英國的教育改革 喬治格羅特 雅利安人和古希臘人 第八章 腓尼基人的興起和衰落,1830—1885 腓尼基人和反猶主義 閃米特人是什么種族? 閃米特人在語言和地理上的低劣 阿諾德父子 腓尼基人和英國人:1.英國人的觀點 腓尼基人和英國人:2.法國人的觀點 《薩朗波》 摩洛神 腓尼基人在希臘:1820—1880 戈比諾刻畫的希臘形象 謝里曼和“邁錫尼人”的發(fā)現(xiàn) 巴比倫 第九章 腓尼基問題的*終解決,1885—1945 希臘文藝復興 薩洛蒙雷納克 尤利烏斯貝洛赫 維克托貝拉爾 阿克那頓和埃及文藝復興 阿瑟埃文斯和“彌諾斯人” 反猶主義的高潮,1920—1939 20世紀的雅利安主義 馴服字母表:對腓尼基人的*后一擊 第十章
戰(zhàn)后局勢:回歸寬泛的雅利安模式,1945—1985 戰(zhàn)后局勢 古典學的發(fā)展,1945—1965 原地生成模式 地中海東部的聯(lián)系 神話學 語言 烏加里特 學術(shù)與以色列的崛起 賽勒斯戈登 阿斯特和《希臘閃族比較論》 阿斯特的繼任者?J. C.比利希邁爾 折中的嘗試:魯思愛德華茲 鐵器時代腓尼基人的回歸 納韋和字母表的傳播 埃及人的回歸? 修正的古代模式 結(jié) 論 附 錄 非利士人是希臘人嗎? 詞匯表 參考文獻 索 引 譯者后記 修訂版后記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 相關(guān)資料
一部紀念碑式的、具有開拓意義的作品。 ——薩義德 馬丁·貝爾納迫使學者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西方文明的根源。 ——《新聞周刊》 貝爾納堪稱古典研究領(lǐng)域異乎尋常的闖入者。他的裝備是兩種出色的才能,即對知識社會學——也許應(yīng)該說是知識政治學——的非凡敏感,和杰出的語言天賦……貝爾納所講述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不乏妙趣橫生的題外話……對歐洲想象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批評性探索。 ——佩里·安德森,《衛(wèi)報》 《黑色雅典娜》所引起的對希臘文明起源的討論,不但使人們注意到埃及文明對希臘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不時發(fā)現(xiàn)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jié)。 ——中華讀書報 作者在對大量史料做了周密的考證以后,揭示出一個被人們長期忽略了的事實,即我們所熟悉的那個"言必稱希臘"的西方文明發(fā)展史,實際上是十八世紀以來的歐洲學者、尤其是德國和法國的語文學家編出來的一個歐洲中心主義的故事。 ——劉禾 一部巨著。……為了更正人們對中東古代史的認識,貝爾納認真研究解讀了古希臘傳說。在這些傳說的描述中,古希臘文明主要源于中東,特別是源于埃及。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這部嚴謹?shù)淖髌窂闹T多方面認真探討了公元前兩千年代愛琴海歷史的主要問題。在歷史研究方面,本書幾乎達到了極致。 ——《古典語言學》(Classical Philology) [貝爾納]從多個層面批駁了學術(shù)界的自滿自大,這可以極大地促進考古學向著更加開放、強調(diào)歷史、側(cè)重文化的后過程主義方向發(fā)展。 ——《當代人類學》(Current Anthropology) 一部驚世之作,極具挑戰(zhàn)性的觀點,熱情洋溢的寫作……裨益良多,引人入勝,并且在歷史寫作內(nèi)容令人心悅誠服。 ——G·W·鮑爾索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 作者簡介
馬丁·貝爾納(Martin Bernal,1937—2013)
著名左翼學者,漢學家、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生于倫敦,其父J. D. 貝爾納系英國著名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其外祖父A. H. 加德納爵士系著名埃及學家。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66年獲得東方學博士學位,曾在北京大學(1959—196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62—1963)和哈佛大學(1964)學習。生前系康奈爾大學政治學與近東研究榮休教授(2001年退休),1972年加入康奈爾大學之前任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研究員,2009年被任命為馬其頓共和國參議員。貝爾納掌握古今多種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漢語、日語、越南語、阿拉伯語、齊切瓦語以及古代埃及和近東的數(shù)種語言等。《黑色雅典娜》(三卷,1987,1991,2006)為其代表作,引發(fā)激烈爭議,被譯為東西方十余種文字,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另有《一九〇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1976,1985年中譯本)、《黑色雅典娜回信》(2001)、《一生的地理》(2012)等著作行世。
《卷一:編造古希臘 1785—1985》 郝田虎、程英 譯馬丁·貝爾納(Martin Bernal,1937—2013)
著名左翼學者,漢學家、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生于倫敦,其父J. D. 貝爾納系英國著名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其外祖父A. H. 加德納爵士系著名埃及學家。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66年獲得東方學博士學位,曾在北京大學(1959—196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62—1963)和哈佛大學(1964)學習。生前系康奈爾大學政治學與近東研究榮休教授(2001年退休),1972年加入康奈爾大學之前任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研究員,2009年被任命為馬其頓共和國參議員。貝爾納掌握古今多種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漢語、日語、越南語、阿拉伯語、齊切瓦語以及古代埃及和近東的數(shù)種語言等。《黑色雅典娜》(三卷,1987,1991,2006)為其代表作,引發(fā)激烈爭議,被譯為東西方十余種文字,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另有《一九〇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1976,1985年中譯本)、《黑色雅典娜回信》(2001)、《一生的地理》(2012)等著作行世。
《卷一:編造古希臘 1785—1985》 郝田虎、程英 譯
郝田虎,1974年生,山東棗莊人,北京大學學士、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lǐng)域包括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比較文學等。除專著《:早期現(xiàn)代英國札記書研究》外,譯作(包括合譯作品)有《敦煌交響》《花甲憶記》《中國十八省府》、《莎士比亞與書》和《司徒雷登與中國》等。
程英,1976年生,河南商丘人,北京大學英語系副教授,研究領(lǐng)域為語言學和應(yīng)用語言學。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期刊單獨或合作發(fā)表中英文論文約15篇;合譯作品有《情智力——提高情智的7個步驟》;參編碩士生英語教材。曾獲北京大學黃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學者獎等多個獎項。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