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71749
- 條形碼:9787519271749 ; 978-7-5192-71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闡述了中小學名師的教育隨筆記錄。 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深入一線,對廣大教師有較好的借鑒意義與學習價值。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小學老師篇、中學老師篇兩講。主要內容包括: 回歸教育的本質去閱讀 ; 彌補遺憾的方法就是減少孩子的遺憾 ; 培養孩子的“虛榮心” ; 讓運動成為生命的加油站 ; “悅”讀“悅”快樂, “悅”讀有方法 ; 花開有序·花開有法 —— 寶貝, 等你花開自然芬芳等。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目錄
回歸教育的本質去閱讀/梁彬
彌補遺憾的方法就是減少孩子的遺憾/梁彬
培養孩子的“虛榮心”/梁彬
讓運動成為生命的加油站/梁彬
“悅”讀“悅”快樂,“悅”讀有方法/莊麗如
花開有序·花開有法——寶貝,等你花開自然芬芳/莊麗如
為什么老師都不表揚我/莊麗如
再怎么冰冷的心都抵擋不了一顆熱誠的心/莊麗如
寶貝,你教會我如何正確去愛/莊麗如
第二講 中學老師篇
班主任的生存現狀/陳雅潔
基于真實,追求優質,拒絕完美/陳雅潔
留守兒童:父母何時回歸家庭/陳雅潔
因為愛你,所以給你真實的世界/陳稚潔
與講臺融為一體,監考中……/陳雅潔
飛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淺談中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程增壽
讓中考語文閱讀“五體投地”/程增壽
讀《平視美國教育》札記/洪明利
回鄉見聞記/洪明利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洪明利
新時期及實施新課程對教師素養的要求/洪明利
吾師巍巍/洪明利
校園里有一群“牛”——記南澳縣第二中學的黨員教師/洪明利
美麗的校園——校長之怡/洪明利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新課標下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丁煒燁
情·美·慧——便引詩情人心海/丁煒燁
成學·成長·成全,建構幸福教育共同體——丁煒燁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特色成果/丁煒燁
緣會華師,結伴同研——記《團隊建設與學習任務布置》/丁煒燁
看·思·悟——記黃牧航教授啟迪研修之法/丁煒燁
尋找惺惺相惜的合力/丁煒燁
愛你,便是懂你!/丁煒燁
適性揚才——孔子千年的期盼/丁煒燁
適性揚才,有教無類/丁煒燁
懂你·陪你·引你——遇見更美好的自己/丁煒燁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故事領導力/丁煒燁
生命成全生命——北京考察交流有感/丁煒燁
老鋪/范遠填
寫給東山島的太陽/范遠填
當我初次見到你/李敬民
讀李鎮西《做*好的老師》有感/李敬民
接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李敬民
我心目中的大先生/李敬民
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李敬民
《潮州“水”,中華情》執教側記/李卓彬
穿行在春天里的列車——河源送教札記/李卓彬
春雨的力量——赴韶關示范帶學活動側記/李卓彬
聆聽教育好聲音/李卓彬
流淌的“紫藤蘿瀑布”/李卓彬
此情綿綿無絕期/林雪芹
敢唱一曲“紅頭船”之歌/林雪芹
教育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林雪芹
農村女人三部曲/林雪芹
我是一條天空的魚——汕頭市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學習心得體會/林雪芹
班級管理中的“變”與“不變”/劉美芳
與小葉“交往”三境界/劉美芳
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張麗芬
愛,筑起溝通的橋梁/張麗芬
語文教學新理念——重在會教與會學/石明珠
把文言文教得和詩一樣美/謝雪梅
《散步》教學反思/李曉華
文言文閱讀教學四步法/何志雄
教育隨筆/黃瑤
選擇一滲透式語法教學的思考和探索/孔維波一
靜水流深,真水無香——聽特級教師余映潮授課之感/洪淑蕓
幸福與快樂/洪淑蕓
英國紀行/洪淑蕓
何為人生**等事/蔡森
有度成就慧師/蔡森
尋找生命的綠洲——為學生文集《春暉集》作序/蔡森
遇見師大/蔡森
教育記·愛情,期待你的成熟……/黃炎真
老師PK學生——元芳,你怎么看?/黃炎真
周日游·帶著心情閑逛去/黃炎真
中學古典詩歌教學之我見/李丹妮
“扶起”的工程/李丹妮
分數以外,還有感動/李丹妮
林楚擁作品匯集/林楚擁
用生活體驗情感——《想北平》教學反思/林旭
抓一“情”而文義現——抒情性散文教學之我見/林旭
搭建“對話”橋梁,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引向深入——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林旭
《蘭亭集序》之“死生亦大矣”的教學思考/林旭
攜同行凝智慧,步教育取菁華——走過2018年的廣東省林旭名師工作室/林旭
不就是擦黑板嗎?/繆運福
家給我的財富/繆運福
今天就記兩個成語/繆運福
三七分/繆運福
“謝謝人家。”/繆運福
初嘗高三滋味——我的這一個月/歐陽安
讀書的真味/歐陽安
古詩詞三十首/歐陽安
每一次工作就是一次祈禱/歐陽安
名畫有價,情無價/孫慕佳
飛向彼岸的鵜鶘/孫慕佳
劇唱百年中華,舞跳現世安穩/孫慕佳
等一場雨,在鳳凰/孫慕佳
冬至寒未央/孫慕佳
古樸鐘聲滌春夢/孫慕佳
離思三弄漫清秋——我讀李清照詞《一剪梅》/孫慕佳
一磚一瓦刻華年/孫慕佳
緣定教職,忠誠不渝/孫慕佳
父親的《心經》/林詩銓
草色遙看近卻無/林詩銓
“四不像”/林詩銓
那些樹,那晃蕩的少年/林詩銓
猴老/林詩銓
瘋翔/林詩銓
福兒/林詩銓
杜甫的一個清明節/林詩銓
那年臺風/林詩銓
發現內在的赤子之心——讀沈魚《寒山寺在寒山里》/澤平
對人間苦難的悲憫——讀八零的《門童》/澤平
抵抗生存的荒謬感——讀洛盞《景象一種》/澤平
修建一條返回過去的通道——讀谷雨《細節,慢》/澤平
一個人的詩歌之路/澤平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節選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看到河北省館陶縣**中學年輕的高三班主任趙鵬服毒自殺的消息,感覺心有戚戚焉。 趙鵬的生活我是熟悉的,我就是一名“現役”的高三班主任,我的生活作息,實際上與他相差不大,我相信大多數高三班主任的生活作息都和他是差不多的吧。 昨天上午我把消息發到我們的QQ群,里面都是省、市級名班主任,大家心情有些沉重地探討了起來,大概是說,可以理解,但不仿效。很多同行都覺得似乎不到絕境吧,這樣對家人也很不負責,并且實在不行就別做了唄,何必搞成這樣。 我嘆了口氣,很多事情也許就是一口氣緩不過來吧。 首先,我覺得趙鵬和我們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是,他面臨的是生存壓力,而我們之所以這么客觀冷靜地去分析,是因為我們多數人面臨的是發展壓力。 農村貧困家庭出身,背負著經濟壓力和家族期望讀的大學,這些情況我們了解得太多,中國有大量這樣的準鳳凰男。這些人是在讀書改變論中成長并讀完大學的,如果大學畢業后他并沒有順利獲得改變家庭的能力(這種能力絕大多數情況指的就是經濟能力),那么這種心理壓力完全可以想象。趙鵬要做什么?他要養父母,養妻兒,一個月1450的工資,加上這個月沒到位的500元補貼,這樣的數字對于養家糊口來說,少得可憐,更別提要活得好、活得有質量了。這種經歷壓力帶來的心理焦慮和無力感,不是普通的焦灼。 其次,過于單一的生活會使人容易陷入絕對化。早上5:40起床離家,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太累了甚至倒頭就睡。這樣子的節奏,除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已經沒有其他內容了。我記得姐姐來我家里的時候,看到我每天的生活,很是咋舌,說一兩天這樣就算了,天天這樣,人就瘋掉了。可是,我就是差不多天天如此,大量班主任,尤其是畢業班班主任都應該是差不多的。這就是現實。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去支撐、去調節,人確實很容易崩潰。 這種節奏的生活會使得人視野狹隘,糾結于一點一滴的分數和進步,包括退步。接觸面太窄,你永遠只能關心分數和學生,你已經不能夠去關心自己了,也很難去關心其他問題,包括生活不管物質層面或是精神層面的享受。 因為單一,所以狹隘。這是很可怕的!中國如果只是提供了教育理念完善的可能性,而不在具體的工作體制中去變革,那么,中國的教師堪憂,班主任堪憂,中國的未來堪憂!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的身上,是二十年后的中國。而學生是如何成長的,是教師教的,班主任帶的,精神貧乏、物質窘困、視野狹隘的教師,會教出健康豐厚有建設性和創造力的學生?這是做夢!中國*應該改善的是老師的經濟地位!沒有經濟優勢,你怎能要求教師的大氣生存!當一個老師汲汲于每個月一分一厘的支出,被生存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他的詩歌教學里會有多少詩意,他的人格培養中會有多少健康? 趙鵬自殺的第三個因素,不得不考慮他的性格。我對他不了解,從網上文字里似乎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說法。但同一種生活困境,有人跳樓,也有人咬牙活下去,除了各種客觀因素,還有就是自身的主觀原因,這里面不外乎就是性格因素。我們為什么不去死,是因為我們看得到每一件正面或負面的事件背后,辯證的另一種存在。我們能調試,偶爾還考慮“曲線救國”。趙鵬的自殺里面,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他的死,將自身的責任轉嫁在了其他人的身上,譬如他的妻子,而且因為他的死亡,還加重了這種責任。這么艱難的情況下,妻子還陪在他身邊,那么,趙鵬死了之后,他的妻子情何以堪,以后孩子長大了,又會作何感想?他的父母呢,又將如何?他們是不是因此又多了一份生活的艱難,難道他們也去死?趙鵬的性格里面,肯定有過不去的地方。一個背負了家族驕傲和期望的人,面對現實的無能和不知是不是暫時的失敗,會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痛苦。沒有強大的內在,你就會退卻或避開,以任何形式。 ……
中小學教育教學隨筆集 作者簡介
苑青松,教育學博士,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帶頭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育人類學、家庭教育等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持各級各類項目20余項。 趙松元,字元白,別號韓山居士、瑤光閣主。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山大學訪問學者。持社社員。中國古代文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山師范學院教學名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原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現任韓山師范學院饒學研究所所長、《詩詞學》主編、《饒學研究》主編。曾任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語文學科指導小組成員(第一屆、第二屆)、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副主任委員(第一屆、第二屆)。現兼任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教學會秘書長、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書畫等級考試廣東省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臺灣中華弘道書學會顧問、山東傳承教育研究院顧問等。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及教師教育等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各級各類項目10余項。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