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mào)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海爾管理學:理論與解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0288
- 條形碼:9787504770288 ; 978-7-5047-702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爾管理學:理論與解釋 本書特色
海爾模式是**的,對海爾模式的解釋不是**的。 **,本書堅持用復雜性范式解釋海爾模式,并以此有別于多數(shù)同類解釋。 第二,本書堅持用后現(xiàn)代范式解釋海爾模式。許多人認為海爾模式與豐田模式、阿米巴模式、華為模式,在大類上是同類。作者認為海爾模式與這些模式有本質區(qū)別。這主要涉及對人性假定的認識不同。 第三,本書堅持用經(jīng)濟學壟斷競爭理論解釋海爾模式。許多人把海爾模式簡稱人單合一模式,而以為雙贏是可以省略的。但作者認為雙贏體現(xiàn)了海爾模式的本質和精髓。如果用**競爭來解,就會解到術上,偏離了道。 第四,本書堅持用功能框架替代職能框架。采用“計劃、領導、組織、控制”這種標準的管理學框架解釋,同以往的自然解釋有重大不同。作者認為海爾模式具有管理學方法論的意義,希望由此探索普適的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學的框架,將原有的職能框架(原子論框架)調整為功能框架(結構論框架)。同是量子管理學,海爾對波粒二象性中波的解釋,側重不確定性,作者則側重關系。二者實際是相通的,只是話語角度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的追求在管理學方法論和理論體系重構。 如何深刻、全面解讀海爾模式,本書將一一為你揭曉……
海爾管理學:理論與解釋 內(nèi)容簡介
《海爾管理學:理論與解釋》是《海爾管理學:原則 與框架》的姊妹篇。《海爾管理學:原則與框架》側重客 觀描述,而本書側重主觀解釋。前一本書定位于“知其然 ”,盡量用張瑞敏與海爾官方的表述與海爾的實際案例, 力圖不摻雜個人主觀(當然這也是不完全能做到的,只能 盡量)說明海爾模式“是什么”;本書定位于“知其所以 然”,與前一本相反,完全是個人對海爾模式的主觀理解 ,說明海爾模式“為什么”。 作者通過對海爾的長期深入了解和研究,全方位詮釋 了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等核心理念,呈現(xiàn)出了立體、真 實、獨特的海爾式管理。
海爾管理學:理論與解釋 目錄
**章 海爾模式的管理哲學范式
1.1 管理實踐轉向:從確定性到不確定性
1.1.1 以企業(yè)為中心的確定性管理
1.1.2 以用戶為中心的不確定性管理
1.2 管理范式轉向:從理性人到自主人
1.2.1 管理的歷史隨認識人性而深化
1.2.2 管理的邊界隨組織演變而拓展
1.3 管理學范式轉向:從簡單性到復雜性
1.3.1 管理學中的復雜性范式
1.3.2 現(xiàn)實背景:終結官僚主義
1.3.3 海爾管理學與管理學范式轉向
1.3.4 復雜性范式的實踐范例:以變制變
第二章 管理學的理論方法框架演進
2.1 管理原則演進:從管理1.0、管理2.0到管理3.0
2.1.1 管理1.0:法約爾管理原則
2.1.2 管理2.0:豐田模式的原則
2.1.3 管理3.0:第三代管理的原則
2.2 管理理論演進:從原子論到復雜性理論
2.2.1 原子論框架下的傳統(tǒng)管理學
2.2.2 管理學范式轉變的系統(tǒng)論基礎
2.2.3 第三代管理的管理學研究
第三章 管理變革的中國貢獻
3.1 根植于實踐的貢獻
3.2 利用中國文化助力管理變革
3.2.1 以靈活的組織應對復雜的環(huán)境
3.2.2 對中國傳統(tǒng)管理文化進行批判改造
3.3 “因為中國而更加世界”的普適價值
3.3.1 “中國一定是做了非常對的事”
3.3.2 海爾模式的中國文化特質
3.3.3 海爾模式與中國經(jīng)驗的關系
3.3.4 海爾模式普適性的經(jīng)濟學根據(jù)
……
第二部分 管理學:框架轉變
第三部分 管理經(jīng)濟學:邏輯轉變
結語
海爾管理學:理論與解釋 作者簡介
姜奇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shù)量經(jīng)濟與技術研究所信息化與網(wǎng)絡經(jīng)濟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互聯(lián)網(wǎng)周刊》主編。兼任國務院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國資監(jiān)管信息化專家組專家、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市場監(jiān)督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管理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協(xié)會高級專家委員、數(shù)字論壇成員、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2006年,獲中國信息協(xié)會中國信息化論文一等獎;2008年,獲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論文一等獎;2009年,獲中國電子商務十年發(fā)展特殊貢獻獎,入選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十位啟蒙人物;2011年,著作入選中國信息協(xié)會中國信息化十大專著。著有《新文明論概略》(上下卷)、《信息化與網(wǎng)絡經(jīng)濟——基于均衡的效率與效能分析》《3%》《網(wǎng)絡經(jīng)濟——內(nèi)生結構的復雜性經(jīng)濟學分析》《海爾管理學——原則與框架》等二十余部著作。
- >
經(jīng)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