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敬天與倫理 本書特色
《國學關鍵詞著述-敬天與倫理》一書從遠古時期先民對天的敬畏說起,闡述人們對自然之天以及天人關系的探究的研究成果。歷代學者將人間倫理道德與天意聯系起來,形成諸如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天人相分等學說以及對天的敬畏、效法、懷疑等態度,蘊含著古代樸素思辨哲學的光輝,是古人在思想領域的一大探究。
敬天與倫理 內容簡介
日落月升 雪霽云開 雷霆萬鈞 漫天流螢
是大自然的喜怒哀樂還是人世間的悲歡禍福?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員 鄒新明
在中國思想史領域深耕數十載 潛心學術 開春巨獻
國學關鍵詞 第五篇《敬天與倫理》
邀你踏上探究古老而神秘的 天人關系 的奇妙之旅自然科學里的宇宙天際,是由冰冷的數學符號和公式組成的
而在中國古典社會科學中,天被賦予更傳奇而生動的色彩敬天的執著、法天的信篤
體現了中國人對于自然的親昵和依賴
天人相合相證、密而不分
人與自然彼此牽絆、共生共榮這不僅是一部中國古典哲學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絢爛之花。
敬天與倫理 目錄
主宰之天與命運之天
一 日月星辰,天上諸神
二 天地
三 對命運之天的敬畏
自然之天
一 天圓地方與蓋天說
二 渾天說
三 宣夜說
倫理之天
一 先秦諸子的倫理之天
二 兩漢時期的天道與人道
三 唐代道統說
四 宋明理學的天理
天人感應
一 早期的神人感應
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天人感應
三 兩漢時期天人感應學說的鼎盛
四 唐宋時期的天人感應說
五 天人感應學說的歷史影響及現代遺跡
天人合一
一 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 漢代至宋明儒家對天人合一思想的探索
三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四 天人合一思想的現代啟示
“明于天人之分”
一 “天道遠,人道邇”
二 “天人相分”
三 天人不相預與天人交相勝
四 人定勝天
法天而治
一 天子
二 象天設都與法天置官
三 刑德與五行
四 祭天與封禪
天意的把握
一 卜筮及其在商代之前的情況
二 商代的卜筮
三 西周時期的卜筮
四 春秋戰國及以后的卜筮
五 星占對封建政治的影響
天道與人道
一 法天論與設卦觀象
二 天道與人道合一
三 法天所體現的傳統思維方式
四 天道觀念與傳統辯證思維
后 記
敬天與倫理 作者簡介
主編:
韓德民,安徽淮北人,哲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美學與中國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叢書·荀子》《美學建構與中國文化精神的現代詮釋》《中國視角:當代經驗與古典觀念之間》等。
著者:
鄒新明,山東蓬萊人。1990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情報學專業,1998 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思想史專業,史學碩士。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主要從事以胡適為中心的近現代學人藏書與手稿整理,以及相關學術史研究。編著有《胡適畫傳》《胡適與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鋼和泰未刊往來書信集》等,主編《胡適藏書目錄》,點校有《荀子》《孔子家語》《晏子春秋》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