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從學生到研究者:理科博士生的學術社會化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9480
- 條形碼:9787521809480 ; 978-7-5218-0948-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學生到研究者:理科博士生的學術社會化之路 本書特色
提升博士生學術創新能力和培養質量是我國博士生教育相當長時期內的核心主題,本書聚焦一項更為基礎的議題,即博士生教育階段研究者素養與能力的學術社會化過程,研究通過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比較研究、混合研究等方法,建立了自然科學博士生核心素養與能力框架,構建了具有我國博士生成長特征的博士生學術社會化理論模型,考察我國自然科學博士生的核心素養形成狀況及其成長境遇,進而提出自然科學博士生素養與能力養成的邏輯和路徑。
從學生到研究者:理科博士生的學術社會化之路 內容簡介
提升博士生學術創新能力和培養質量是我國博士生教育相當長時期內的核心主題,本書聚焦一項更為基礎的議題,即博士生教育階段研究者素養與能力的學術社會化過程,研究通過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比較研究、混合研究等方法,建立了自然科學博士生核心素養與能力框架,構建了具有我國博士生成長特征的博士生學術社會化理論模型,考察我國自然科學博士生的核心素養形成狀況及其成長境遇,進而提出自然科學博士生素養與能力養成的邏輯和路徑。
從學生到研究者:理科博士生的學術社會化之路 目錄
**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概念的界定
第三節 學術史回顧與述評
第四節 研究思路、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科學研究者的出現及其培養體制的確立
**節 西方科學學會的產生與早期科學研究者的特征
第二節 科學學會的制度化及其對科學人的規訓
第三節 現代科學研究者的出現
第四節 科學研究者培養體制的建立與發展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當代理科博士生的研究者素養與能力
**節 科學工作變遷對研究者能力的挑戰
第二節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框架的構建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的形成方式
**節 學術志趣形成的時間節點與刺激源
第二節 科學家知識結構的外顯特征與獲得方式
第三節 科學思維與研究能力的內涵及其形成方式
第四節 研究合作與管理能力形成的實踐性
第五節 結論與討論:博士生素養與能力形成的特征和條件
第五章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的形成過程
**節 博士生學術社會化的理論背景
第二節 定量與定性路徑相結合的平行嵌套研究策略
第三節 研究專攻準備階段
第四節 研究鎖入階段
第五節 研究閾限過渡階段
第六節 研究者素養與能力的自我確證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及其形成環境的考察
**節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的發展水平
第二節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形成的支持條件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理科博士生素養與能力的形成邏輯和路徑
**節 博士生素養與能力的形成邏輯
第二節 博士生素養與能力的形成路徑
第三節 研究貢獻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從學生到研究者:理科博士生的學術社會化之路 作者簡介
李永剛(1989— ),男,天津大學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曾參與6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復旦教育論壇》《教育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十余篇論文,部分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參與兩部著作編寫。參加多次學術會議,其中在英國、日本、珠海等地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此外,在博士生期間,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擔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分會主席、高教所研究生黨支部書記等職。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