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制度與實踐:一流研究型大學科教融合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84475
- 條形碼:9787562284475 ; 978-7-5622-844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度與實踐:一流研究型大學科教融合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案例研究,大學的制度和實踐根植于特定國家和院校自身的背景,具有很強的個性特征,研究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和實踐必須全面分析具體大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宏觀和微觀制度環(huán)境,而這也是本書對于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悉尼大學、坎特伯雷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的分析的基本立場和主要思路;二是國際視野,本書基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中國等國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分析,嘗試歸納總結和建構具有普適性的制度設計和實踐策略;三是實踐關懷,雖然也有關于大學科教融合的理論基礎和歷史演化的內容,但本書的主旨是研究一流研究型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和實踐策略,具有很強的實踐導向。
制度與實踐:一流研究型大學科教融合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8章, 主要內容包括: 大學科教融合的歷史演化 ; 大學科教融合的理論基礎 ; 哈佛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 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 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等。
制度與實踐:一流研究型大學科教融合研究 目錄
**章 大學科教融合的歷史演化
**節(jié) 大學科教融合之前
一、中世紀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關系
二、16-18世紀西方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關系
第二節(jié) 作為科教融合古典模式的“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
一、大學是高等學術機構
二、大學師生是學者共同體
三、大學課程的學術性
四、大學教學的探究性
第三節(jié) 從“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到科教分立
一、作為永久原則和持久神話的“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
二、“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的瓦解
第四節(jié) 大學科教融合的回歸與變革
一、建構大學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兩種思路
二、科教融合:第三條道路與“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的當代模式
第二章 大學科教融合的理論基礎
**節(jié) 大學科教融合的教育學基礎
一、傳統(tǒng)教育學與大學科教分立
二、當代教育學與科教融合
第二節(jié) 大學科教融合的知識論基礎
一、知識與大學
二、知識社會化與大學科教融合
第三節(jié) 大學科教融合的社會學基礎
一、知識經(jīng)濟社會的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大學科教融合
二、生活世界重建與大學科教融合
三、不確定性時代的風險應對與大學科教融合
第三章 哈佛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節(jié) 哈佛大學科教融合的歷史發(fā)展
一、學院時代的教學主導模式
二、科教融合理念的出現(xiàn)
三、科教融合的冰河期
四、再造科教融合
第二節(jié) 哈佛大學科教融合的外部環(huán)境
一、大學科教融合的推力
二、科教融合的阻力
第三節(jié) 哈佛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保障
一、本科生導師制
二、科學的師資管理制度
第四節(jié) 哈佛大學科教融合的具體實踐
一、本科生科研
二、研究性教學
三、產(chǎn)學研一體化
第四章 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節(jié) 牛津大學科教融合前傳
一、19世紀中期以前:宗教與王權籠罩下的教學機構
二、19世紀中期以后:科學研究的興起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政策環(huán)境
一、有助于大學科教融合的力量
二、大學科教融合的阻力
第三節(jié) 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
一、教師管理制度
二、課程設置制度
三、本科生導師制
第四節(jié) 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實踐
一、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校內實踐
二、牛津大學科教融合的校外實踐
第五章 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節(jié) 悉尼大學科教融合前傳
一、教學主導的百年:從紳士教育到專業(yè)教育
二、科研發(fā)展與理念變革
三、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萌芽
第二節(jié) 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政策環(huán)境
一、科教融合的推力
二、科教融合的阻力
第三節(jié) 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保障
一、把科教融合納入學校戰(zhàn)略規(guī)劃
二、科學的師資管理制度引導科教融合
第四節(jié) 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具體實踐
一、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學生實踐:多樣化的本科生科研
二、悉尼大學科教融合的教學實踐
三、教學與學習中心促進悉尼大學的科教融合
第六章 坎特伯雷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節(jié) 坎特伯雷大學科教融合前傳
一、1945年之前:倫敦大學模式下的教學機構
二、1945-1989:科學研究的興起
第二節(jié) 坎特伯雷大學科教融合的政策環(huán)境
一、大學科教融合的推力
二、大學科教融合的阻力
第三節(jié) 坎特伯雷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
一、把科教融合納入學校章程和戰(zhàn)略規(guī)劃等重大制度中
二、通過核心制度引導科教融合
三、以機構改革促進科教融合
第四節(jié) 坎特伯雷大學科教融合的具體實踐
一、通過多種形式促進科教融合
二、多層面全組織開展科教融合
三、注重科教融合的外顯化
第五節(jié) 坎特伯雷大學科教融合的困境
第七章 華中科技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與實踐
**節(jié) 華中科技大學科教融合的發(fā)展歷史
一、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末:明確科教融合發(fā)展思路
二、20世紀90年代至今:逐步形成科教融合制度的自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華中科技大學科教融合發(fā)展的政策環(huán)境
一、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
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成功啟示
第三節(jié) 華中科技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
一、將科教融合納入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
二、研究性教學制度
第四節(jié) 華中科技大學科教融合的具體實踐
一、學生參與科研
二、產(chǎn)學研一體化
第八章 大學科教融合的制度創(chuàng)新與實踐再造
**節(jié) 政策改革與大學科教融合
一、案例大學科教融合的政策環(huán)境掃描
二、以政策改革促進大學科教融合
第二節(jié) 組織制度創(chuàng)新與大學科教融合
一、把科教融合作為組織共同愿景
二、建構研究型課程體系
三、教師管理制度
第三節(jié) 實踐策略再造與大學科教融合
一、建構特色概念
二、系統(tǒng)推進科教融合
三、監(jiān)控科教融合進展
參考文獻
后記
制度與實踐:一流研究型大學科教融合研究 作者簡介
吳洪富,男,1980年生,河南省原陽縣人。曾就讀于河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先后修習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學原理專業(yè)和高等教育學專業(yè),2011年3月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原理、高校教學與學生學習。 出版專著《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一項關于教師行動的研究》《高等教育學》。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3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級項目3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1項,參與課題多項。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jīng)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