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62328
- 條形碼:9787509662328 ; 978-7-5096-623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企業外部生產經營的環境發生了十分巨大的變化。在企業內部條件未發生改變的前提下,企業外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受到了這一變化的沖擊,從而導致了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面臨著巨大挑戰。順應這種變化和其造就的時代大趨勢,企業為了能夠*終獲得競爭中的絕對優勢和適應能力,有關領導在決策中不再像傳統模式中通過垂直整合這種手段來獲取發展所必需的技術和資源,許多企業也不再只是通過發掘內部掌握的資源和有關能力來獲取行業之間同類型企業相互競爭中的*終勝利,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和相關長期交易伙伴間以某種合約或者默契達成的合作關系,并通過這種合作關系從所處的外部環境搜尋各種類型的企業發展和壯大所需的資源或能力,并將這些資源或能力迅速地整合在一起,*終達到利用其來獲取競爭優勢的目的。這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模式逐漸轉變為競爭其各自所處的網絡形式,即所謂的供應鏈網絡。這種組織形式會使組織之間各個不同的關系成員,其內部所擁有的所有價值和對組織的重要程度逐漸增加,在所有供應鏈網絡中有著良好協作、高效率高效能的供應鏈網絡在整體競爭中拔得頭籌,將在我國經濟進入一個新常態的市場競爭中成為佼佼者,并且能使其網絡內部的所有成員獲益匪淺。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嘗試構造、整合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的框架,并希望通過這一分析為相關理論研究和企業的日常經營實踐提供合理的依據以供其進行參考,真正做到有理可依、有據可循,以此推進學科的進步和理論的發展,在真正意義上對理論發展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作用。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 目錄
1.1 主要依據
1.1.1 相關背景
1.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3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不足之處
第2章 相關理論基礎
2.1 時代背景
2.2 概念的發展歷程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的協同價值創造:流程協同效應
3.1 問題的提出
3.2 協同理論
3.2.1 協同學
3.2.2 協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3 供應鏈協同的內涵及特征
3.3 流程協同
3.3.1 流程協同的概念
3.3.2 流程協同的控制參量和序參量
3.3.3 供應鏈網絡流程協同的自組織與被組織過程
3.4 供應鏈網絡流程協同效應與價值創造
3.4.1 協同效應與價值創造機理
3.4.2 供應鏈網絡流程協同效應及其生成機理
3.4.3 供應鏈網絡流程協同的兩大優勢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的協同價值創造:
組織間學習效應
4.1 組織間學習效應創造供應鏈網絡價值問題的提出
4.2 供應鏈網絡中知識分類
4.2.1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
4.2.2 供應鏈特有知識和通用知識
4.2.3 供應鏈個體知識、企業知識和共有知識
4.3 組織間學習
4.3.1 組織學習概念
4.3.2 組織間學習的內涵
4.3.3 組織間學習的內容
4.3.4 組織間學習的模式
……
第5章 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的協同價值創造:結構洞效應
第6章 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的協調機制
第7章 案例分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 節選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 傳統意義上的協調是指通過市場或者科層這兩種治理手段對交易的多方進行協調,其理論背景主要來源于制度經濟學中交易成本理論對交易關系的協調作用。根據交易具備的三個基本特性,分別是資產專有性、交易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因此在協調時要充分考慮交易成本與這三個特性的相互制衡。一般來說,當三者水平均較低時,管理者往往采用價格機制的市場治理模式進行協調;一旦三者中有一者水平較高時,管理者則采用權威機制的科層治理模式進行協調! 』谌齻考量標準的科層價格與權威機制模式能夠很好地處理發生在傳統經濟時期存在的一系列現實經濟矛盾,但對發生在新經濟時代下的經濟矛盾處理的運用方面就顯現出其不足性。特別是在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中,傳統交易所具備的三個特性都存在一定的偏差。首先,針對資產專用性,我們發現傳統的企業關系只存在單純的競爭關系或者單純的合作關系,但是在現行的網絡背景下,許多企業通常是以一種競合關系存在的。放眼于一個虛擬供應鏈網絡內,其中會存在大量生產相同產品的企業扮演供應商這一角色并提供專業化程度高的產品,它們通過一系列平行競爭的模式,例如“背靠背”“模式和”淘汰賽“模式,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整個供應鏈網絡內的自身創新性,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網絡固有的內生性系統風險和企業間資產的相互鎖定風險,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外部交易成本。與傳統市場的市場結構相比較,制度性的開放程度越高可以使在同一供應鏈網絡內的企業獲取相關企業信息的成本下降,使供應鏈網絡內的企業能在一個更好的市場中選擇具有互補性的產品部件進行生產。另一方面,以不確定性作為例子,也存在兩個方面與之前所發現的不一致。一是由于技術更新快和需求變動性大使得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達成契約的風險性都進一步增大;二是由于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擴大,導致個別企業想利用機會主義去建立適用于自身企業規則的可能性會大大下降。由于同一產業鏈網絡下的標準統一了,會避免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產生依賴關系,使企業很難通過增強資產的專用性來達到雙邊鎖定。另外,從交易頻率人手,我們以一些大眾熟知的運動品牌為例,例如阿迪達斯、耐克等,這些企業的交易頻率非常高,但品牌內部未形成自身的全線生產能力,因此它們會將產品制造的一部分流水線外包給其他供應商。這樣的交易模式就與傳統的交易模式有著天壤之別,盡管這種模式也屬于一種關系式交易,但其形成的是雙方或多方按照統一標準或統一規則進行交易活動,一旦交易頻率上升,其交易成本自然會降低。因此供應鏈網絡的企業會按照一個既定的市場標準或規則去改進其產品的兼容性,這會確保所有在供應鏈內的企業由于遵從同一市場標準而使得整體利潤得到改善。由于同一產業鏈網絡內的組織采取的是共同的規則,它們的交易場所也在一個超地域化范圍內,這樣增加了其市場的覆蓋率,降低了市場中不確定因素發生的可能性。與此同時,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具有很高的靈敏性與可延展性的特征,在互聯網的覆蓋范圍內其信息獲取的成本幾乎為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主觀判斷存在的誤差而產生的不必要費用,同時也可以增加資源整合和組織戰略的柔性,以及組織間流程整合成功的可能性,這也使不確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由此可見,傳統的協調模式由于交易特征的改變已不能很好地適用到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中,因此,必須根據虛擬整合供應鏈網絡的交易特征在傳統的協調機制上進行完善和創新!
基于虛擬整合的供應鏈網絡協同價值創造研究 作者簡介
胡宇辰,1964年1月出生,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1987年7月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江西財經學院工作,先后擔任過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書記、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現任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兼EMBA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系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教學名師”,江西省“贛鄱555領軍人才”,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江西省管理研究會理事長。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光明日報》(理論版)、《管理現代化》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主持和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8項,其中有12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 鐘嶺,江西省南昌人。1996年獲中國藥科大學藥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獲理學碩士學位,2011年獲江西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國內著名的醫藥上市公司擔任品牌經理,有著豐富的品牌實踐經驗。2011年博士畢業后以“引進人才”進入江西財經大學,現為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工商管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江西財經大學“金牌主講教師”。近年來,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71062012),在《當代財經》《江西社會科學》等CSSCI期刊發表文章數篇。 鄒艷芬,1971年出生,吉林省長春人,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能源與環境經濟學、應用統計學和技術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中國工業經濟》《數理統計與管理》《資源科學》等CSSCI雜志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6篇。共出版論著5部,其中獨著1部,獲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文庫全額資助。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以上學術類課題7項,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以上學術類課題3項。 張孝鋒,1973年出生,籍貫湖南,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組織與政府規制、企業社會責任。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