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創新植入增長: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23260
- 條形碼:9787302523260 ; 978-7-302-5232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新植入增長: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 本書特色
創新植入增長: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旨在破解我國在“基于科學的產業”領域有效趕超發達國家的難題。本書共十章,分別論述了基于科學的產業及其識別方法;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技術趕超的行業模式與路徑;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自主創新的諾貝爾獎成果轉化案例,科學家與企業在諾貝爾獎成果轉化中的作用;我國基于科學的產業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典型實踐;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戰略和過程管理,以及相關體制機制建設。本書適合于關注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創新與發展的讀者閱讀。
創新植入增長: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 內容簡介
創新植入增長: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旨在破解我國在“基于科學的產業”領域有效趕超發達國家的難題。本書共十章,分別論述了基于科學的產業及其識別方法;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技術趕超的行業模式與路徑;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自主創新的諾貝爾獎成果轉化案例,科學家與企業在諾貝爾獎成果轉化中的作用;我國基于科學的產業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典型實踐;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戰略和過程管理,以及相關體制機制建設。本書適合于關注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創新與發展的讀者閱讀。
創新植入增長: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 目錄
**節 重要概念界定 1
一、新的產業分類:基于科學的產業和基于技術的產業 1
二、新的創新分類:基于科學的創新與基于技術的創新 2
三、自主創新與技術趕超 4
四、技術趕超路徑及其戰略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意義及執行情況 6
一、研究目的 7
二、理論意義 8
三、執行情況 9
第三節 研究工作的主要創新 11
一、研究視角及主題的創新 11
二、研究邏輯及方法的創新 12
三、研究中所發現現象的新穎性:發現了此前同行未曾發現的
現象 13
四、主要理論建樹:揭示了基于科學的產業“趕超與創新”的
部分規律 14
第四節 本書結構與研究結論簡述 16
一、本書的基本結構 16
二、研究結論簡述 17
第二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19
**節 國內外關于創新及自主創新的研究進展 19
一、關于創新的研究 19
二、關于自主創新的研究 21
三、關于創新的影響因素 25
第二節 國內外關于技術趕超的研究進展 27
一、技術趕超的概念 27
二、技術趕超的理論基礎 30
三、技術趕超的模式與路徑 33
四、技術趕超的時機選擇 36
五、技術趕超的政府政策 37
第三節 若干啟示 39
一、學界以往關于技術創新的研究成果對本研究有重要借鑒價值 39
二、應將技術追趕、技術趕超、技術跨越視為同一用語 39
三、應重點關注中國作為新興國家技術趕超的模式和路徑問題 39
四、應關注技術趕超的模式、路徑等具有強烈的產業差異 40
五、應聚焦基于科學的產業走向自主創新的技術趕超問題 40
六、應關注中國情境下走向自主創新的技術趕超的獨特性問題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2
**節 研究的目標 42
一、基本目標 42
二、具體目標 42
第二節 主要研究內容 42
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識別 42
二、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的行業層面案例分析 43
三、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自主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43
四、我國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43
五、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趕超并走向自主創新的
道路 44
第三節 難點問題和研究方法 44
一、擬突破的難點問題 44
二、主要研究方法 48
第四節 研究邏輯與方法 52
第四章 識別基于科學的產業與基于技術的產業:基于專利數據的分析 53
**節 基于科學與基于技術的產業的分類依據 53
一、前人相關認識 53
二、基于科學的產業的屬性與特征 55
三、基于技術的產業的屬性與特征 55
四、兩類產業的主要差異 56
第二節 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識別方法:科學-產業關聯度指數 58
一、科學-產業關聯度指數 58
二、科學-產業關聯度指數的時間穩定性 60
三、多個產業“對于科學的依賴程度”的排序 61
四、相關啟示 63
第三節 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基于科學的產業 64
一、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64
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基于科學的產業 68
三、相關思考與說明 76
第五章 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行業模式與路徑 78
**節 典型案例選擇與分析框架 78
一、對產業技術趕超的再認識 78
二、典型案例選擇:制藥行業與汽車工業 80
三、基本分析框架 81
第二節 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醫藥行業 82
一、德國制藥業、有機化工業19世紀下半葉趕超英國 82
二、美國制藥業在20世紀上半葉趕超德國 87
三、日本制藥業在20世紀下半葉追趕歐美 96
四、基本分析結果與啟示 99
第三節 基于技術的產業的技術趕超:汽車工業 101
一、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基本脈絡 101
二、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與技術趕超 104
三、韓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與技術趕超 111
四、日本、韓國汽車工業技術趕超比較 116
第四節 兩類產業國際技術趕超的比較:醫藥與汽車 118
一、跨行業比較 118
二、主要啟示 119
第六章 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自主創新:諾獎成果轉化案例 122
**節 典型案例的選擇 122
一、案例選擇范圍與原則 122
二、所選擇案例總體情況 123
第二節 三大領域基于科學的創新的案例梳理 125
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基于科學的創新案例 125
二、諾貝爾化學獎基于科學的創新案例 126
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基于科學的創新案例 128
第三節 三大領域基于科學的創新的總體特征 129
一、商業化的諾獎成果分布 129
二、科學發現的地點分布 130
三、科學發現到商業產品的時間間隔 131
四、總體情況 132
第七章 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自主創新:科學家與企業的作用 134
**節 基本分析視角 134
一、分析視角I:科學家參與科學成果商業轉化的作用 134
二、分析視角II:基于科學的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135
第二節 諾獎科學家參與科學成果商業轉化的程度及方式 137
一、研究方法及數據統計 137
二、諾獎科學家參與商業轉化的主要方式 140
三、初步小結 146
第三節 基于科學的企業在基于科學的創新中的作用 146
一、案例選擇 146
二、案例分析 148
三、初步小結 161
第八章 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自主創新:創新的模式 162
**節 分析的視角 162
一、分析視角I:基于科學的創新的基礎模式 162
二、分析視角II:基于科學的創新的實操模式 162
第二節 基于科學的創新的基礎模式 163
一、前人的觀點 163
二、基于諾獎案例的分析:線性反饋模式 164
第三節 基于科學的創新的實操模式 166
一、企業主導的基于科學的創新模式 166
二、企學研合作的基于科學的創新模式 171
三、科學家創辦企業的基于科學的創新模式 182
四、初步小結 187
第九章 我國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典型實踐 189
**節 案例選擇與分析框架 189
一、案例選擇原則 189
二、基本分析框架 189
第二節 中國首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的發現及其商業化 190
一、核心概念:瘧疾與青蒿素 190
二、圍繞青蒿素的科學發現 191
三、青蒿素的合成與藥物研制 194
四、青蒿素藥物國際化之痛 195
五、小結與啟示 197
第三節 技術整合:同方威視集裝箱檢測系統的創新實踐 199
一、核心概念:技術整合 199
二、同方威視公司的集裝箱檢測系統及其應用 201
三、同方威視集裝箱檢測系統研制中的技術整合 205
四、同方威視集裝箱檢測系統面向制造的技術整合 211
五、小結與啟示 214
第四節 華大基因以科學發現驅動創新與發展 215
一、核心概念:基因 215
二、華大基因的創業創新與發展 216
三、華大基因快速發展背后的故事 221
四、小結與啟示 223
第五節 曙光系列計算機的研制與產業化 223
一、核心概念:電子計算機 223
二、曙光系列計算機的發展歷程 224
三、曙光計算機研制與商業化中的重大決策 228
四、商業化效果 231
五、曙光計算機的科學領軍:李國杰 232
六、小結與啟示 234
第六節 華為公司的創新與趕超 235
一、核心概念:趕超 235
二、華為公司的背景信息 236
三、華為公司創新/趕超的主要事實 237
四、華為公司創新/趕超的階段性和路徑 239
五、華為公司創新及趕超背后的幾個因素 244
六、小結與啟示 246
第七節 初步分析結果 247
一、跨案例分析 247
二、相關啟示 247
第十章 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趕超與創新:相關思考 251
**節 案例研究結論與啟示 251
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基于科學的產業” 251
二、發達國家基于科學的產業的技術趕超的行業案例的啟示 252
三、諾獎案例對基于科學的產業的自主創新的主體及基礎模式的
啟示 255
四、諾獎案例所揭示的基于科學的產業的“創新的實操模式” 256
五、我國基于科學的產業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典型實踐的
啟示 257
第二節 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戰略及
過程管理 260
一、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國際領先者的技術差距 260
二、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
戰略管理 266
三、我國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
過程管理 275
第三節 基于科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機制
建設 282
一、以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思路為指導完善相關機制建設 282
二、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組織內部機制建設 283
三、技術趕超與自主創新的組織外部環境建設 287
參考文獻 292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