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心語/張齊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639778
- 條形碼:9787564639778 ; 978-7-5646-397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語/張齊興 內容簡介
《心語》是作者張齊興多年來工作和生活感悟的文集。全書分為四個部分,通過詩歌、散文、新聞、雜文等不同的體裁向人們呈現了自己對于教育教學、社會生活的感悟。
本書文字簡潔,抒發出作者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弘揚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心語/張齊興 目錄
生活,引導我確立新聞寫作觀
學校塌陷牽動省長心
一次別開生面的展覽
老百姓的平常心
心聲·詩歌散文
奶奶的背
媽媽,再給我疊一只紙船吧
走上講臺感賦
*愛妻子是民師
憶我的“華居”——小草房
進城
樂育英才
可愛的家鄉,我真想……
春筍的自述
故鄉的倒流河
“八榮八恥”歌
補
公交車上
紅筆
教師節感賦
山村四季賦
民師頌
共鳴曲
我是一個點
教師頌
人生速寫——我這一輩子
紅燭精神贊
春雨
詠蒲公英
栽
童年,絢麗的夢幻
信仰
希望
紅船頌
心語·論文
教師要做自己的研究
教師類型及相應的研究層次
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基本方式
教學案例研究藝術初探
啥時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公開課
形式主義休矣
略論教師高品位精神境界的特征
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
教師人格對學生的教化作用
若琚成才與學法指導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
什么樣的課是好課
“成連育才”的啟示
不容忽視的教學環節——教學后記
談教學的空白藝術
談“牛不喝水扳犄角”
淺談師愛的原則
教師形象的教育效應
孔子關于教育的三種境界
教學敘事在改善教師職業生存狀態中的作用
淺談教學策劃
誰來給教師職業穩定感
淺談學生抗誘惑能力的培養
培養和增強學生心理耐力的幾種嘗試
教師,請注意心理保健
學會微笑
教師怎樣克服偏愛心理
球王之父教子的做法給我們的啟示
成功不是育人的唯一目標
經典懲罰的啟示
善用“更”,“更”有用
如何化解“改分”風波
平平淡淡才是真
另一種“功夫在課外”
轉化后進生要有“五心”
“追星現象”的原因及對策
別讓不良的談話方式傷著你的孩子
教育孩子八大智慧
十招教出好孩子
強化活動課程之我見
讓孩子在賞識中體驗成功
想起了美國孩子的“吃飯教育”
教改不應急功近利趕時髦
如何構建有魅力的班集體
學會賞識
*美是寬容
學生拾到錢不交怎么辦
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提高家長素質
真希望315也能打教學作假
不可忽視的教態小節
探索德育新路強化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人才
“巴爾扎克失誤”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為“請把你的左手舉起來”點贊
有感于“一千五百次的練習”
成才無公式,各有成功路
淺談教師“一桶水”
給學生一杯什么樣的“水”
學生為何只知明星
壯哉!真正的教育
淺論小學生的情感培養
談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
淺淡意義障礙的成因與防治對策
再議“杯水”、“桶水”與“活水”
做個快樂幸福的人民教師
讓評語走進學生的心靈
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
如何開好主題班會
“糟糕的”和“優秀的”
“木桶理論”與“尖子教師”效應
“好老師”究竟什么樣
淺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如何點燃學生質疑的火花
淺談“課眼”
運用“課眼”組織教學的嘗試
教師如何鉆研教材
讓學生學會質疑
校長的凝聚力
把愛灑向全體學生
家長應維護老師的威信
“揮手效應”的啟示
學校核心競爭力淺論
反思課改
中國家教與“溥儀現象”
小學生應該做到“八好”
要重視小學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
觀念更新效果神奇
呼喚讓人聽得懂學得來的基層教研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素質教育“高原現象”的成因及對策
學習名校經驗發展自己特色
堅持德育創新構建和諧校園
直面市場經濟的挑戰再造學校德育的建構
心裝事業激情永在
五五原則和德育十二月
如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為了健康,走起來
心海·浪花
張齊興傳略收入《中國教育專家名典》
贊張齊興老師
山村土教師科研知名人
執著的追求無私的奉獻
交流研討德育提高育人效應
作者小傳
心語/張齊興 作者簡介
張齊興,男,1953年出生,大學本科,中共黨員,安徽蕭縣人,中學高級教師,1988年任蕭縣花甲寺小學校長至今,兼任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發現雜志社副理事長等20余項社會職務。 他生于農家、長于農村,6歲入學,7歲喪父,9歲自食其力,憑“老三屆,,的“特殊身份證”接受“再教育”,靠自學成才嶄露頭角,17歲步人中學教壇后,歷任教研組長、教導主任、校長職務,以顯著的教學成績和高強的管理能力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1988年10月,選擇一所瀕臨崩潰的落后山村小學為試點,白手起家創辦省地示范校,走出一條“以德治校”的新路子,總結出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小學全方位系列活動教育法”和“德育十五育人法”,在省級會議上交流,發表于省內外報刊上。執教38年來,始終不渝地走著“經師與人師合一,教育與科研同步”的道路,致力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發表論文318篇,應邀在省內外做學術報告、教改經驗交流20多場次,先后受聘河南、北京、山西、山東、湖南、深圳、香港等地學術團體和科研單位,任研究員、會員或理事,擔任省內外多家報紙的特約編輯和記者。曾六次獲全國論文一等獎和全國首屆青年教師優秀教研成果一等獎,四次獲國際優秀論文獎和“1998年度亞太華文教學成果金獎”,撰寫的《探索德育新路,強化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人才》被中央教科所等單位評為“中華教育科研成果特等獎”,《素質教育高原現象的成因及對策》等6篇獲獎作品還被世界科聯組織錄入光盤。他“以孩子的發展為本,讓學校適應學生的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德治校,以優取勝,以誠處人,以績贏人”,把原先的一所無院校,無辦公室,無廁所,無花草樹木,有危房,合格率僅達10.3%的臟、亂、差學校辦成一所校風正、面貌新、質量優、有特色、知名度高的農村示范小學和省、市、縣先進單位。他以輝煌的成績回報社會,贏得社會的廣泛好評,黨和人民政府給予他較高榮譽,曾26次獲省地縣先進工作者,十佳教師,十佳校長和“安徽省德育優秀教師”稱號。傳略入編《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世界華人精英大典》《中華成功者》《世界名人錄》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圖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