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37.5(4.3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促銷活動: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統文化與治國理政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27669
- 條形碼:9787101127669 ; 978-7-101-12766-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文化與治國理政 內容簡介
本稿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組編,根據黨政干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采用政論分析評說的編寫模式,對中華文化的產生、流變及其構成,尤其是與黨政干部緊密相關的傳統為官之道,做了系統論述,還對當前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新與民族復興之路的關系做了精辟的分析。為國內**部專為黨政干部編寫的傳統文化讀本。
傳統文化與治國理政 目錄
緒言 續寫中華傳統文化精氣神的新篇章
一、習總書記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情懷
二、“四個講清楚”與兩種態度和四個自信
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氣神
四、中國共產黨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五、領導干部要用傳統文化精氣神充實自身
**章 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的屬性和功能
三、文明及其與文化的異同
四、西方學者關于文化和文明的一些觀點
五、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和文明多樣性的思想
六、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
七、什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章 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
一、中華文明的曙光
二、夏商西周時期:文明奠基
三、春秋戰國時期:“軸心時代”百家爭鳴
四、秦漢時期:多元走向一統,儒學獨尊
五、魏晉南北朝:亂世中的文化多元
六、隋唐時期:文化兼容并蓄
七、五代兩宋時期:在整合中創新
八、遼、夏、金、元: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九、明清時期:文化集成與早期啟蒙
第三章 中華文明與多種文明的交流互鑒
一、漢字的外傳與漢字文化圈的形成
二、儒學東傳
三、南亞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交匯
四、中國佛教、道教的東傳
五、中國典章制度的東傳
六、中國重大技術發明的西傳
七、18世紀歐洲的中國熱
八、西學東漸
九、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四章 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征和功能1
一、從中西文化對比看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
二、從“中華文化圈”看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
三、從綿延不斷的歷史看中華傳統文化的品格J
四、從組成的豐富性和適變性看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
五、中華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六、傳統文化的轉化開新與民族復興之路
七、治國理政需要發揚以史為鑒的優良傳統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看待與對待傳統文化的
一、新文化運動及傳統文化的命運
二、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傳統文化觀
三、毛澤東的傳統文化觀
四、鄧小平的傳統文化觀
五、江澤民的傳統文化觀
六、胡錦濤的傳統文化觀
七、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
第六章 中華傳統文化基因與為政之道(上)
一、中華傳統文化基因
二、天人之道
三、知行之道
四、和合之道
五、大同之道
六、邦交之道
七、民本之道
第七章 中華傳統文化基因與為政之道(中)
八、德政之道
九、公正之道
十、法治之道
十一、廉政之道
十二、用人之道
十三、謀略之道
十四、有無之道
第八章 中華傳統文化基因與為政之道(下)
十五、修身之道
十六、愛國之道
十七、敬業之道
十八、誠信之道
十九、仁愛之道
二十、義利之道
二十一、鼎新之道
結語 我們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世界文明多樣性發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要有科學態度和辯證思維
五、轉化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要有全局觀念和導向意識
展開全部
傳統文化與治國理政 作者簡介
高奇: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著作有《人際關系學》、《走進社會主義殿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問題——七個是什么,七個怎么辦》,2014年獲得“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名家”稱號。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