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396940
- 條形碼:9787509396940 ; 978-7-5093-969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2018-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報告 本書特色
企業信用公開及企業信用建設,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對企業形成強大的社會信用約束,營造出“失信者寸步難行,誠信者走遍天下”的社會氛圍,從而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種手段并用的有效治理格局。相比較過去那種過于依賴行政管制手段管理經濟,依靠信用機制約束企業的做法,是形成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基礎。本書資料詳實,數據完整,對于全面且細致了解當前中國企業信用建設的情況以及中國今后的信用建設發展態勢,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市面上尚未出現類似的圖書,體系化介紹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僅此一例。
2017-2018-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報告 內容簡介
依托中國行為法學會企業治理分會掌握的資源優勢,由專業人士擔任主編,保障專業、權*。是就企業信用建設問題組織編寫的第三部專題研究,結構不斷優化、內容更加充實,誠意之作。走進一本忠實記錄和反映我國企業信用建設歷程的報告,感知企業信用建設帶來的大氣磅礴而細致入微的文明力量。
2017-2018-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報告 目錄
總目錄總報告分報告上篇 企業信用制度、監管與共治**部分 企業信用制度與監管體系建設 / 023第二部分 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 058第三部分 地方開展企業信用建設的實踐創新 / 073第四部分 行業協會信用建設實踐分析 / 091第五部分 信用中介服務的發展分析 / 129下篇 企業運行與信用建設第六部分 企業債務履行與信用建設 / 169第七部分 消費者權益保護與企業信用建設 / 194第八部分 若干行業信用建設分析 / 232第九部分 上市公司信用建設 / 309專 論2017年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回顧與2018年展望 / 3412018年展望:征信面臨突破 / 361中國商事信用法律制度的建構 / 381信用監管——監管理念和監管機制的重大變革 / 387加快建立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 / 395論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的分類實施 / 400后 記目錄總報告一、研究背景與邏輯結構 / 003二、企業信用制度、監管與共治 / 005(一)企業信用制度與監管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 005(二)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 006(三)地方開展信用建設實踐持續創新 / 007(四)行業協會信用建設部署科學有效 / 007(五)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發展迅速 / 008三、企業運行和信用建設 / 009(一)企業誠信履行債務的法治環境更加良好 / 009(二)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信用建設穩步推進 / 010(三)行業信用建設實踐逐漸豐富 / 011(四)我國上市企業信用建設成效明顯 / 014四、企業信用建設的幾個重要趨勢 / 015(一)繼續加快推進社會信用法治建設 / 015(二)不斷提升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化水平 / 015(三)努力完善聯合獎懲全鏈條機制 / 016(四)加快發展信用中介服務行業 / 017分報告上篇 企業信用制度、監管與共治**部分 企業信用制度與監管體系建設 / 023一、信用立法和制度建設成效顯著 / 023(一)信用立法邁出實質性步伐 / 023(二)出臺首部信用紅黑名單制度指導意見 / 024(三)信用聯合獎懲的應用范圍更加深入 / 026(四)信息主體權益保護和信用修復機制不斷完善 / 029二、信用信息平臺制度和標準日趨完善 / 029(一)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成立 / 030(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順利實施 / 030(三)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快速提升 / 031(四)雙公示信息質、量雙升 / 031三、各部門信用監管制度建設不斷推進 / 032(一)國家發改委 / 032(二)國家工商總局(現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 037(三)中國人民銀行 / 038(四)*高人民法院 / 039(五)商務部 / 041(六)交通運輸部 / 041(七)國家郵政局 / 043(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043(九)國家食藥監總局(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044(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045(十一)國家能源局 / 046(十二)海關總署 / 047(十三)證監會 / 048(十四)國家統計局 / 049四、2017年企業信用制度與監管體系建設的特點 / 050(一)信用監管信息化程度高,數據協同共享更加便利 / 050(二)重點問題治理精準度高,線上線下監管并重 / 051(三)重視失信企業信用修復,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 052五、企業信用制度與監管體系建設的若干建議 / 053(一)加快推進信用立法和制度建設 / 053(二)進一步加大信用聯合獎懲力度 / 054(三)不斷完善信息化監管機制 / 054第二部分 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 058一、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 058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 061三、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 062四、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 064五、百行征信 / 064六、企業納稅信用等級查詢平臺 / 066七、中國海關企業進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臺 / 066八、“信用交通”網站 / 067九、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 / 069十、新華信用平臺 / 070十一、關于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的若干建議 / 070(一)加強頂層設計與支持 / 071(二)提高信用信息數據質量 / 071(三)保障信用信息數據安全 / 072第三部分 地方開展企業信用建設的實踐創新 / 073一、地方信用立法取得實質性進展 / 073(一)上海 / 074(二)湖北 / 075(三)浙江 / 075(四)河北 / 076二、信用制度體系更加成熟 / 077(一)注重打造企業信用評價標準體系 / 078(二)不斷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體系 / 078三、信用聯合獎懲成效顯著 / 079(一)聯合獎懲機制更加完善 / 079(二)聯合獎懲的實施更加有效 / 080(三)探索實施區域聯動機制 / 081四、創新企業信用承諾機制 / 082五、加強信用管理培訓 / 083六、強化信用領域的社會共治 / 084七、實施精細化的信用分級管理 / 086八、加強重點領域的信用分類監管 / 087九、注重打通融資與信用之間的聯系 / 088十、小結與建議 / 089第四部分 行業協會信用建設實踐分析 / 091一、2017年行業協會信用建設情況 / 091(一)2017年行業協會信用建設大事記 / 092(二)2017年行業協會商會信用建設十項重點工作 / 095二、部分行業協會2017年十項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 103(一)中國中小企業協會 / 103(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 105(三)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 108(四)中國通信業企業協會 / 109(五)中國水利工程協會 / 110(六)中國招投標協會 / 112(七)中國互聯網協會 / 112(八)中國食用菌協會 / 113(九)中國教育裝備協會 / 115(十)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 / 115(十一)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 116(十二)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 / 117(十三)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118(十四)中國鹽業協會 / 119(十五)中國礦業聯合會 / 120(十六)中國施工企業協會 / 121(十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 / 122三、行業協會信用建設的成就與不足 / 123(一)行業協會的信用建設優勢與體系構建 / 123(二)2017年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成就 / 124(三)行業協會信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 126四、強化行業協會信用的若干建議 / 127(一)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培育行業公信力 / 127(二)培養行業協會信用能力,建設行業信用體系 / 128第五部分 信用中介服務的發展分析 / 129一、資信調查業 / 130(一)定義與分類 / 130(二)業務與流程 / 131(三)征信模式 / 131(四)征信產品 / 133(五)總結與展望 / 135二、資信評級業 / 136(一)定義與分類 / 136(二)發展現狀 / 137(三)總結與展望 / 138三、信用擔保業 / 139(一)定義與分類 / 139(二)發展現狀 / 141(三)行業案例 / 145(四)總結與展望 / 147四、信用保理業 / 147(一)定義與分類 / 147(二)銀行保理發展概述 / 149(三)商業保理的發展 / 150(四)總結與展望 / 153五、信用保險業 / 154(一)定義與分類 / 154(二)商業信用保險的發展 / 155(三)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 / 156(四)總結與展望 / 157六、商賬追收業 / 159(一)定義與分類 / 159(二)發展現狀 / 159(三)總結與展望 / 161七、金融基礎數據庫 / 162八、小結 / 163下篇 企業運行與信用建設第六部分 企業債務履行與信用建設 / 169一、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提出 / 169二、執行難的概念界定與現實危害 / 171(一)執行難的概念界定 / 171(二)執行難的危害 / 172三、以企業為被執行人的案件情況分析 / 173(一)2013年至2015年執行案件總體情況分析 / 173(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執行案件總體情況分析 / 174四、企業無法被有效執行的具體情形和原因 / 176(一)客觀層面 / 176(二)執行層面 / 178五、如何化解企業執行難 / 181(一)推進強制執行單獨立法,完善司法解釋規范體系 / 182(二)加強執行配套機制建設,推動執行工作有效運轉 / 183(三)構建網絡查控系統,創新財產變現路徑 / 185(四)加大聯合懲戒力度,督促被執行企業自動履行 / 187(五)完善失信企業決策經營者懲戒機制,促使企業自覺履行債務 / 188(六)規范內部行為,強化外部監督 / 189(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源頭化解執行難問題 / 190(八)加強普法宣傳,提高被執行人法律意識 / 191六、“基本解決執行難”對企業信用建設的促進作用 / 192第七部分 消費者權益保護與企業信用建設 / 194一、價格信用建設 / 194(一)政府在價格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195(二)經營者在價格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03(三)消費者在價格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06二、產品質量信用建設 / 208(一)政府在產品質量信用中所作的努力 / 208(二)經營者在產品質量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14(三)消費者在產品質量誠信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16三、廣告誠信建設 / 217(一)政府在廣告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18(二)經營者在廣告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22(三)消費者在廣告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23四、食藥誠信建設 / 224(一)政府在食藥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24(二)經營者在食藥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28(三)消費者在食藥信用建設中所作的努力 / 230第八部分 若干行業信用建設分析 / 232一、保險行業信用分析 / 232(一)保險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現狀與特點 / 233(二)保險行業信用狀況的實證分析 / 238(三)消費投訴持續跟蹤,保險合同糾紛成為投訴焦點 / 245(四)服務評價結果首次公布,行業信譽度較優 / 246(五)保險行業信用建設的建議 / 247二、能源行業企業信用建設分析 / 249(一)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總體情況 / 249(二)能源行業協會信用建設情況 / 254(三)能源行業企業信用監管實踐 / 263(四)能源行業企業信用狀況的實證分析——以電力建設企業為例 / 269(五)能源行業信用建設的建議 / 277三、互聯網金融行業信用建設 / 279(一)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務類型與風險 / 279(二)互聯網金融的政府監管與信用建設 / 282(三)互聯網金融的自律管理與信用建設 / 295(四)互聯網金融企業類型及其風險狀況研究 / 304(五)結論與建議 / 306第九部分 上市公司信用建設 / 309一、證監會推動資本市場信用建設的基本進程 / 309(一)系統性、體系性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309(二)嚴格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股份減持制度 / 310(三)全方位、多途徑加強對上市公司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 311(四)完善資本市場誠信監管相關法律制度 / 312二、2017年度中國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情況 / 313(一)2017年度中國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情況 / 313(二)2017年度證監會監管執法情況 / 315三、上市公司主要違法失信行為分析 / 316(一)“老鼠倉”違法行為分析 / 317(二)私募基金領域違法行為分析 / 318(三)新三板市場領域違法行為分析 / 319(四)中介機構執業領域違法行為分析 / 320四、IPO企業首發上市誠信情況分析 / 321(一)2017年IPO企業首發上會情況統計分析 / 322(二)2017年IPO企業首發上市誠信情況分析 / 333五、加強上市公司信用建設的思考 / 334(一)筑牢上市公司信用建設的制度底線 / 334(二)強化上市公司信用建設的監管主線 / 335(三)強化對上市公司違法失信行為的處罰 / 336專 論2017年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回顧與2018年展望 / 3412018年展望:征信面臨突破 / 361中國商事信用法律制度的建構 / 381信用監管——監管理念和監管機制的重大變革 / 387加快建立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 / 395論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的分類實施 / 400后 記
展開全部
2017-2018-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報告 作者簡介
張建華,司法部工交商事法制司司長、中國行為法學會企業治理分會會長。1979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學,1983年9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自1986年畢業后在國務院法制局、法制辦工作至2018年3月,現就職于司法部。三十多年來,先后參與政法、國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工業、交通、商事、市場監管等領域的立法工作。王偉,中央黨校政法部經濟法室主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為市場監管法、信用法、金融與保險法等。出版《市場監管的法治邏輯與制度機理:以商事制度改革為背景的分析》等著作。主持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企業監管局委托課題《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立法后評估》;主持國家發改委《信用立法研究》課題,牽頭起草《信用法》(專家建議稿);自2015年起,每年共同主編和發布《中國企業信用建設報告》。此外,還主持或參與新華信用、國家開發銀行、國務院法制辦等機構十余項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