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直屬高校歷史發展沿革概覽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193765
- 條形碼:9787307193765 ; 978-7-307-19376-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直屬高校歷史發展沿革概覽 內容簡介
本書對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及中國科學院、工信部及國家僑辦所屬的四所高校的歷史進行了縱向、簡明的描述,內容涉及各高校開辦時間、學校名稱變化、學科院系設置及遷移情況等。對于服務大學“雙品質”建設,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直屬高校歷史發展沿革概覽 目錄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河海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四川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蘭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暨南大學
后記
直屬高校歷史發展沿革概覽 節選
《教育部直屬高校歷史發展沿革概覽》: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所新型正規大學,是一所以陜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為基礎創立的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1.學校早期歷史 陜北公學1937年9月創辦于延安,校長成仿吾。宗旨是培養革命干部。華北聯合大學成立于1939年7月7日,由陜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青年訓練班等合并建立。成仿吾為校長,先后設置社會科學、法政、教育、文藝和外國語等5個學院。1948年,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并,成立華北大學。吳玉章任校長。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的學校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中共中央和政務院于1949年年底決定成立中國人民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任命吳玉章為校長。學校的任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我國的各種建設干部。 1950年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這一天被確定為校慶日(1987年改定為11月1日,從陜北公學1937年11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算起)。1950年,全校共有學生2930人,其中干部及工人占72%,青年學生占28%。 學校的辦學目的是要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政治理論課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當時設置的政治理論課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建校初期,學校借鑒蘇聯經驗,設立了42個教研室,有教員249人。1952年,學校設立馬列主義研究班,主要為高等學校培養政治理論課教師。1952年,成立統計系。中央財經學院和山西大學財經學院于1953年并人中國人民大學。1952年成立函授部,建立北京、天津、太原函授輔導站,招收函授生2700多人。 1954年,成立農業經濟系;對外貿易專業劃出,建立了對外貿易學院;勞動專修科由勞動部接辦,成立了勞動干部學校。1955年,成立新聞系和歷史檔案系。俄文系和外交系劃出,成立了俄語學院和外交學院。1956年,增設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學3個系。1956年以后,學校重點轉為培養政治理論師資和科研人才,培養財經、政法、新聞、檔案等專業干部。 1958年,歷史系分為馬列主義基礎系和中共黨史系。1960年,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和語言文字研究所。國民經濟計劃系與統計系合并為計劃統計系。財政系和貿易系合并為財政貿易系。農業經濟系改名為人民公社經濟系。到“文革”開始前,學校共設有哲學、國際政治、政治經濟學、歷史、新聞、法律、中國語言文學、檔案、工業經濟、計劃統計、財政貿易、農業經濟等12個系。有的專業還培養少數研究生,共接收2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名留學生。1969年12月至1972年12月,學校被下放到江西省余江縣辦“五七干校”,1973年學校正式被解散。 從建校至1965年,中國人民大學共取得科研成果2397項。何千之主編的《中國現代革命史講義》、胡華主編的《中國革命史講義》、尚鉞編著的《中國歷史綱要》、戴逸著的《中國近代史稿》、教研室編寫的《國民經濟計劃學》《統計學原理》《商品學》《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等都是有影響的著作。 3.改革開放后的學校歷史 1978年7月,學校開始在原址恢復辦學。國務院任命成仿吾為校長兼黨委書記。此時加強了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高等學校政治課教師的培養,強調本科生和研究生并重,教學和科研并重。到1989年,設有7個學院,25個系,1個部,12個研究所。經濟學院設經濟學、財政金融、國際經濟3個系,計劃統計學院設計劃經濟學、統計學2個系,工商管理學院設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土地管理、貿易經濟、投資經濟、商品學、會計7個系。還有勞動人事學院、法學院、新聞學院、檔案學院,以及哲學系、中共黨史系、國際政治系、經濟信息管理系、人口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系、社會學系、外語系和體育部。 1989學年全校共有學生712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8人,碩士研究生1098人,研究生班141人,雙學士學位生184人,大學本科生4666人,專科生20人,干部專修科學院514人,外國留學生133人,經濟培訓中心學員24人,進修生180人,短訓班學員25人,另有函授生7848人,夜大生580人。全校共有教職工3991人,其中專任教師1380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38人,副教授410人,講師484人,教員72人,助教276人。教師中,有一批是非常有名望的教師,如宋濤、胡華、戴逸、蕭前、黃達、吳大琨、鄔淪萍、李秀林、羅國杰、衛興華、高放、劉錚、高銘暄、吳樹青、李文海、陳先達、周新誠、吳易風、方立天、楊煥章、張立文、胡乃武、靳輝明等。 設有馬列主義發展史、經濟學、外國經濟管理、蘇聯東歐、社會學、人口理論、語言文字、清史、法學、行政管理學、馬列主義理論教育、軟科學等12個研究所。 ……
直屬高校歷史發展沿革概覽 作者簡介
涂上飆,男,1965年出生,武漢大學檔案館館長。論文有《論民國時期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特點》《武昌近代革命紀念地紀略》《抗戰時期國立武漢大學的管理機構設置及其特點》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