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工商管理專業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3770
- 條形碼:9787514193770 ; 978-7-5141-937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商管理專業導論 內容簡介
《工商管理專業導論》的編排有以下特點:一是密切結合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專門設置了專業實踐內容,介紹了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多種路徑,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二是注重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書中設置了引導案例,為沒有管理實踐經驗的本科生提供真實的管理情境,有助于學生對后續學習產生興趣;三是提供了拓展空間,書后附錄介紹了著名管理大師的主要觀點,以及推薦一年級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入門閱讀的書籍簡介,為學生深入了解學習專業提供了方向。
工商管理專業導論 目錄
**節 工商企業管理
第二節 工商管理學科
第三節 工商管理學科的結構體系
第二章 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歷程
**節 工業革命和管理思想的發展
第二節 管理理論的出現
第三節 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第三章 人才培養與就業方向
**節 工商管理專業能力要求
第二節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第三節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去向
第四章 經濟學與管理學原理
**節 經濟學
第二節 管理學原理
第五章 運營管理與質量管理
**節 運營管理
第二節 質量管理
第六章 市場營銷與市場調研
**節 市場營銷
第二節 市場調研
第七章 財務管理與會計學
**節 財務管理
第二節 會計學
第八章 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
**節 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節 組織行為學
第九章 戰略管理與創新管理
**節 戰略管理
第二節 創新管理
第十章 公司治理與經濟決策
**節 公司治理
第二節 經濟決策
第十一章 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學習
**節 課堂實踐
第二節 第二課堂
第三節 社會實踐
第十二章 工商管理專業的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
**節 學年論文
第二節 畢業論文
附錄一 十位管理大師
附錄二 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推薦書目
參考文獻
工商管理專業導論 節選
《工商管理專業導論》: 工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生產從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個體手工生產過渡到以機器為主體的大規模社會化生產。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始于英國的紡織工業,毛紡織業的發展引發了圈地運動,改變了土地所有制,原有的自然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從而一舉摧毀了小農經濟和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這不僅為大工業的產生掃除了傳統習慣的阻力,而且圈地運動使得許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園,成為無業人員,為資本主義丁業的生產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而之后蒸汽機的發明,為工業革命的爆發點燃了導火線。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使機器大工業代替了手工業小作坊,大大促進了整個工業的發展,并且成為工業革命的推進器。 工業革命*早在英國出現,隨后迅速擴散到歐洲,在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又傳到美國。這一階段,機器取代人力,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了個體手工生產,工廠制度帶來了生產組織方式上的革命,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企業組織,也出現了對于管理活動的客觀需求。首先,機器的使用使得低薪、無技術的工人能夠操作機器,從而取代了那些手工制作產品的高薪、技術熟練的工匠。工人操作機器完成生產環節的一小部分,但管理者需要協調生產系統的不同環節,*大化整體產出。其次.大型工廠取代了小型手工作坊,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人共同工作,管理者必須考慮如何建立規章制度,如何組織人數眾多的員工,以適應組織規模的擴大。 一、管理思想的發展 隨著工業革命以及工廠制度的發展,不少對管理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管理實踐和思想應運而生。工業革命初期,蒸汽機發明者詹姆斯·瓦特(JamesWatt)和其合作者馬修·博爾頓(MatthewBoulton)于1800年接管了父輩創辦的鑄造工廠,并進行了管理改革,主要有:(1)在生產管理和銷售方面,根據生產流程的要求,配置機器設備,編制生產計劃,對市場進行研究和預測;(2)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詳細的記錄和先進的監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訂工人和管理人員的培訓與發展規劃;(4)推行職工福利制度等。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國的羅伯特·歐文(RobertOwen)在1800年至1828年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工作條件、改善工人生活狀況的試驗,開創了在企業中重視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對以后的行為科學理論產生了很大影響。英國的數學家和機械工程師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Babage)是科學管理的先驅者,在1832年出版的《機器和制造業經濟學》一書中,他對專業化分工、機器與工具使用、時間研究、分配制度等管理思想進行了論述,對后來古典管理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礎。 當管理實踐在英國繁榮一時之后,其中心隨著工業革命移向美國。當時,美國規模*大的公司是鐵路公司,由于開發西部的客觀需要,鐵路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問題很多,事故不斷,效率極低。1841年10月5日,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兩列火車發生對撞事故,造成近20人傷亡。為了平息公眾的怒火,在馬薩諸塞州議會的推動下,鐵路公司不得不進行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企業管理權,只拿紅利,另外聘請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員擔任企業領導。這是歷史上**次在企業管理中實現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這種分離使得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掌握了管理權,直接為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創造了條件,為管理學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了前提。也使社會出現了對職業管理者的需求,為此學校開始開辦管理專業來滿足這一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1853年,美國鐵路管理者丹尼爾·麥卡勒姆(DanialC.McCllum)提出了崗位責任制、工作報告制和考核晉級制度等一系列鐵路管理制度;長期擔任《美國鐵路雜志》編輯的亨利·普爾(HenryPoor)發展了麥卡勒姆的思想,提出建立組織分工系統,匯報通信系統,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以便使管理者能及時了解鐵路運行情況,采取各種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英國的管理實踐集中于紡織業,而美國則集中于鐵路,這充分說明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緊密關系。但是這一時期的管理實踐往往是少數先驅者的個人嘗試或思想,缺乏上升到理論層面的總結和傳播。當時更多的企業是憑借企業主個人的經驗和能力進行管理,管理實踐還沒有上升為一般性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管理理論。第二節管理理論的出現 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管理經驗的積累、職業經理層的出現,為管理理論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持續四五十年的社會性管理研究潮流,很多管理者和工程師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對經濟發展的意義,致力于管理理論、規劃和方法的研究,導致了管理理論的出現。通過在工業界的應用和傳播,以科學管理為代表的管理理論在社會、公眾中獲得了廣泛的認知,引起了人們思想上、觀念上的轉變。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管理運動”,管理由此走上科學的軌道,發展為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完整理論,成為獨立的研究領域。 隨著科學管理思想的普及、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和生產技術的日趨復雜,生產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勞資矛盾也隨之惡化。如何協調勞資矛盾,進一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求,以霍桑實驗為代表的行為科學理論對此給出與科學管理不同的回答。 “二戰”之后,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眾多的管理學派,管理理論空前繁榮,進入了“管理理論叢林”的階段。 ……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