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014102
- 條形碼:9787555014102 ; 978-7-5550-141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 內容簡介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是由廈門市松柏中學校長陳鷺波主編的論文集。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分為五個章節,介紹了教材理論研究成果、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教學敘事研究成果、課堂教學案例成果、教育交流實況等。該論文集的各位作者是長期研究、探索國學與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契合點的骨干教師,對國學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 目錄
臺灣高中語文教材特色評述
臺灣國學教材的演變與啟示
大陸與臺灣高中語文教材比較
大陸與臺灣高中語文教材的比較
大陸與臺灣高中傳統文化經典教材比較與思考
孔孟“友文化”辨析與思考
教學實踐研究
以國學構建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探索——以廈門松柏中學為例
新基礎教育背景下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探索
推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金鑰匙——管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閱讀因“非連續”而豐富——2015年中考語文“非連續性文本”考試評價探討
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策略探究
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方法探尋
讓我們愛詩吧——對古典詩歌“四步教學法”的反芻
提高高中文化經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教學敘事研究
我與傳統文化的不解之緣
臺灣地區林明進老師《論語·學而》的教學敘事
蒹葭的夢想——我的學生時代
散發國學香味的老師
悠悠古韻,承載于心
喜歡就會陶醉——記臺灣林明進老師的一堂國學課
課堂教學案例
省優課《論語·論孝》課堂實錄
《虞美人》賞析與吟誦
臺灣老師《論語·學而》的教學設計
兩岸交流實況
經典進課堂要向臺灣學什么
中華誦·經典教育論壇于2015年12月走進廈門
附錄一 臺灣翰林版高中《國文》目錄
附錄二 臺灣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國文”課程綱要
后記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 節選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 (三)2002~2008年,國學教材的沒落時期 2000年陳水扁上臺后,推行“去中國化”的鬧劇,這種政治斗爭亦波及教育領域。據臺灣康熹版國學主編董金裕教授介紹,陳水扁本來想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這套課程廢掉,但是他的主張遭到反對,因為大家覺得這套課程長期下來效果不錯。他*后妥協了,但要求把必修改為選修,從國文課獨立出來,學時由原來的6個學期改為兩個學期,以前教三年的課,現在*多只教一年。同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這一沿用幾十年的課程名字,亦被改為《論孟選讀》。隨著陳水扁的“去中國化”政策的實施,臺灣的經典教育開始走向沒落。《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為選修課,事實上是老師幾乎不講了,甚至被“束之高閣”。而《國學概要》根本就不上了,學校沒有安排課時,不買教材,出版社也就沒有出版《國學概要》。 2004年臺灣頒布《九十五學年度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暫行綱要》,2006年正式廢除原有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于每冊課本內各選錄諸子文選一篇,另可開設《論孟選讀》選修課程。如此一來,直接造成語文授課時數被稀釋,除使學生語文程度降低,間接形成各學科學習能力普遍下降。據說只有為數不多的學校如中山女高等校仍繼續講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臺灣的“去中國化”,使老師不必教國學教材,學生不用學國學教材,一些怕考試的師生就拍手稱快,因而也沒有多少人抵制。這個階段的臺灣國學教育,受到很大的沖擊,臺灣青少年的語文水平急劇下降,這是臺灣國學教育也是臺灣國學教材的沒落時期。 (四)2008年至今,國學教材的挽救時期 臺灣青少年的語文水平下降,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深深憂慮。著名作家余光中、張曉風等幾十位臺灣學者發起成立了“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表示,對年輕老師不懂“四書”教學的現象感到憂慮,不只臺灣地區,包括大陸和華人地區的華文程度普遍低落也令人憂慮。 正當臺灣“去中國化”廢除國學教材的時候,筆者在自己的課堂上把臺灣正中書局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為教學資源,開設“國學”系列校本課,把臺灣的國學教材引入大陸的課堂。兩岸國學教材的交流嘗試非常成功,在大陸興起了研究臺灣國學教材的熱潮。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臺灣的國學教材“你丟我撿”,在中國大陸正火紅。而臺灣社會各界也開始反思“去中國化”的弊端。 2008年馬英九上臺后,改組國立編譯館為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組織另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必選”。兩個學年,4個學期,每周1課時,授課的時數有所增加,書名亦由原來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成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于2012年正式出版發行。2013年中華書局引進了此套教材,改名為《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此套教材選編的內容仍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比鼎盛時期的版本淺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l~4冊,**、二冊《論語》,第三冊《孟子》,第四冊《大學》和《中庸》。而鼎盛時期的《國學概要》則變成《國學常識》,有的學校甚至未恢復授課。 ……
國學教育交流探索 作者簡介
陳鷺波,男,1964年生于廈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任廈門市松柏中學校長。國家語文骨干教師,福建省高中骨干校長,廈門市首批語文骨干教師。組織開展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臺灣高中語文國學教材研究》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國學與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契合點,力圖以傳統文化的精粹打造學生的人文底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