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的革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6776
- 條形碼:9787100156776 ; 978-7-100-15677-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的革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作者自1970年起,在高等教育領域工作近50年,有過在不同類型的大學、在教育部多個部門工作的經歷,并擔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對我國高等教育有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和理論思考,擔任會長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對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本書就是作者擔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和高教學會會長之后,對高等教育理性思考的結晶。作者圍繞大學的核心使命――培養人才,闡述影響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理念、質量、治理等重要課題。
大學的革新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瞿振元就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以來發表的文章65篇,從理念、質量、高考、信息化、國際化、強國夢、治理和教育研究等八個方面,集中闡述大學的核心使命——人才培養,兼及研究和服務社會。
大學的革新 目錄
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需要理論先行
立德樹人:大學理性的回歸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素質教育·職業精神·人文素養
素質教育: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
素質教育要再出發
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以新理念引領高等教育新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若干問題
質量
高等教育發展的真問題
以質量為核心,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
提高質量需要持續發力
一流本科教育要聚焦學生和學習
做無愧于時代的人民教師
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要高度重視大學課堂文化建設
提高高校教學水平
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實驗教學要再加強
海峽兩岸青年共同的價值追求
美育工作者的使命
院校評估要走向科學化
推動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
高考
高考應注重基礎,考查能力,貼近現實
堅持科學選才與促進公平的有機統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考試招生制度
高考改革的親身經歷與思考
汲取歷史智慧,加快高考制度建設
信息化
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發展在線教育應有理性思考
大學怎樣應對慕課
慕課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挑戰
高校信息化需要頂層設計
大視野·大格局·大繁榮
國際化
中外合作辦學的根本任務
中外合作辦學的社會責任
中國教育國際化要注重提高質量
“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家教育新使命
教育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謀求世界高等教育新發展
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治理
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目標、價值與制度
全面建設更加成熟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法律和制度體系
做一個學生喜愛的好校長
中國高校太需要好校長了
現代師生關系:學習共同體
強國夢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實現途徑
建設教育強國,重點強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強國:本質、要素與實現途徑
永不止步的求索
高等教育由大向強的新步伐
從插旗桿到立高峰
積極推動一批大學和學科躋身世界一流
國際視野下的2014中國高等教育熱點
在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砥礪前行
堅守立身之本,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雙一流”建設的強大動力
教育研究
學術立會服務興會規范辦會
三十而立鑄就輝煌繼往開來任重道遠
再梳理再凝聚再提升
大數據是教育研究走向科學化的重要支持
繼往開來,為推廣、傳播教育科研成果再創佳績
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前進方向
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后記
大學的革新 節選
《大學的革新》: 在“十三五”規劃中,第五十九章第三節以“提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能力”為標題,提出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實行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分類、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意創新創業能力。這里涉及一些重要概念,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 關于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分類,怎樣分?在高等教育的哪個階段分?這些都值得思考。在高等教育中,高職高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普通本科絕大部分都是應用型本科,都培養應用型人才,真正的學術型人才是很少的。到研究生階段可能學術型、應用型分得稍微清楚一些,其實有時也是模糊的,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學術型人才而無應用價值,大量的應用型人才也必須有一定的學術功底。所以在培養過程當中如何做,作為一項制度,是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的。尤其是在走向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應用型人才在數量上肯定是大多數。 關于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十三五”規劃**次把通識教育寫在國家的文件中,過去在黨和政府的文件中沒有出現過通識教育。現在使用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這個說法,我們也要深入研究。什么是通識教育?什么是專業教育?怎樣結合?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是什么關系?這些都需要我們加以研究。如果思想不明確、認識不一致,教育實踐就會出現混亂,教育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在這里,我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大家交流。 高等教育的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里有明確表述:“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币虼耍瑥谋举|意義上說,高等教育是專業教育。但是在整個教育過程當中,過窄的專業教育是有明顯缺陷的,人文精神的缺乏、學術視野的狹窄等,都會影響人的素質的提高和潛能的發揮,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也會影響社會的進步和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西方也有過類似經歷,著名的哈佛紅皮書就具體描述過這種過程。哈佛大學就是在專業教育過于盛行的情況下強調通識教育,認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都是一個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接受的教育。 我國關于通識教育的提法近年比較活躍,這有向西方學習的因素,因為這個詞本身就是“舶來品”;更多的原因還是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強調改變現有的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構建新的教育教學體系,強調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等等,通識教育這個概念因而凸顯出來了。所以,如何準確地把握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內涵,在當今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教學改革,值得研究、探索、實踐。 高,F有的課程體系,大都分為基礎課和專業課,有的高校在這兩者之間加一個專業基礎課,作為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過渡。專業教育是什么?應該說,我們還是比較清晰的;A課教學,應當包括文化素質教育的很多課程。如果今天講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能不能說,我們原有的基礎課升級版就是今天要講的通識教育的主體內容?我們高校都開設基礎課,包括很多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說得更寬一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是中國大學生的通識課程。所以,如果今天說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可以說是我們原來的全部基礎課課程的升級版。當然,專業課也要升級,“升級”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系統性、人文性、科學性、時代性,體現在教學方法具有創新性。所以,我覺得,如果按照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思路去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非常重要的就是構建一個新的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不僅要適應當前大眾化高等教育后期的需求,而且要適應很快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需求。 ……
大學的革新 作者簡介
瞿振元,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大學章程核準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1964年考入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學習,1970年畢業留校任教,先后在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工程物理系、綿陽分校、物理系以及黨委學生工作部、研究生院、黨委宣傳部工作。1995-1998年任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代司長、司長,1998-2002年任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2002-2013年任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曾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