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學業負擔論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78255
- 條形碼:9787562178255 ; 978-7-5621-782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業負擔論綱 內容簡介
學校教育的旨趣在于育人。作為教育過程中的人,應該是可以樂學、會學,不斷享受教育趣味的人;作為教育結果中的人,應該是整全的、得到良好發展的人。而今,被全社會普遍詬病乃至“聲討”的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問題,實質上深刻制約著學校教育旨趣的實現,這是我們之所以探討學業負擔問題的驅動力。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學業負擔問題由來已久,而且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征,伴隨著新世紀課程改革的啟動和推進,學業負擔問題表現得更加“活躍”、更加被關注,卻更加難以把控。由此,學業負擔問題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影響學業負擔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們應當怎樣治理學業負擔問題等相關問題構成了本研究的邏輯線索,需要深入探索做出回答。 學業負擔問題長期處于“撲朔迷離”的狀態之中,既有認知的模糊也有研究的混亂,學界希望將其根治,卻又只能輕描淡寫式地“圍觀”。在學界廣泛的探討爭鳴中,有論者認為學業負擔問題是教育問題,有論者認為學業負擔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有論者認為學業負擔問題是政策問題,還有論者認為學業負擔問題是多因共果的綜合性問題,等等。學業負擔問題似乎成了一個變化莫測、奇妙玄虛的問題。顯然,學者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以不同的視角,形成了關于學業負擔問題的不同認識。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認為學業負擔是學生這一主體角色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只是這種負擔必須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才真正有助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而言,其學業行為的主陣地是學校,而影響學業行為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個體。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學業負擔問題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都應該首先將討論的視角拉回學校這一場域,將著眼點置于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之上,這是我們確立本研究假設的基本認識。
學業負擔論綱 目錄
——背景與意義
一、文獻評論
(一)學業負擔的內涵研究
(二)學業負擔的歸因研究
(三)學業負擔的對策研究
三、研究設計
**章 學業負擔的定義與假設
一、定義:內容、外延、特點
二、學業負擔與教學效能的關系
(一)學業負擔主觀判斷與教學效能主體理解的體認內化
(二)學業負擔客觀表征與教學效能客觀表現的運行軌跡
(三)學業負擔與教學效能主客互動的相互作用圖式
三、學業負擔與學習效能的關系
(一)學業負擔主觀感知與學習效能自我認知的契合
(二)學業負擔主體擔當與學習效能客觀存在的統
(三)學業負擔與學習效能主客統一的作用圖式
第二章 學業負擔的水平及特征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目標與內容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三)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二、小學生的學業負擔水平
(一)小學生學業負擔**水平
(二)小學生學業負擔第二水平
(三)小學生學業負擔第三水平
(四)小學生學業負擔水平演變的內在規律
三、初中生的學業負擔水平
(一)初中生學業負擔**水平
(二)初中生學業負擔第二水平
(三)初中生學業負擔第三水平
(四)初中生學業負擔第四水平
(五)初中生學業負擔第五水平
(六)初中生學業負擔水平演變的內在規律
四、高中生的學業負擔水平
(一)高中生學業負擔**水平
(二)高中生學業負擔第二水平
(三)高中生學業負擔第三水平
(四)高中生學業負擔第四水平
(五)高中生學業負擔第五水平
(六)高中生學業負擔水平演變的內在規律
五、學生學業負擔的外部特征
(一)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外部特征
(二)初中生學業負擔的外部特征
(三)高中生學業負擔的外部特征
第三章 教學效能的水平與特征
一、教學效能的概念重建與數據說明
(一)教學效能概念重建的背景
(二)教學效能的內涵與指標體系
(三)教學效能的調研工具與數據處理
二、小學教師的教學效能
(一)教學效能的水平
(二)教學效能的特征
(三)教學效能的影響因素
三、初中教師的教學效能
(一)教學效能的水平
(二)教學效能的特征
(三)教學效能的影響因素
……
第四章 學生學習效能的水平及特征
第五章 學業負擔與教學效能的關系
第六章 學業負擔與學習效能的關系
第七章 學業負擔的改善與優化
學業負擔論綱 節選
《學業負擔論綱》: (一)學業負擔主觀判斷與教學效能主體理解的體認內化 學業負擔是學生主體對學業客體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而教師主體對其教學效能的認知深刻影響學生的這種感受和體驗。因此,從主觀生成這一屬性來看,我們對于學業負擔本身的認識、學業負擔的影響因素、學業負擔的表征等等都是主觀判斷的結果,自然帶有主體性;從教師教學效能的主觀表征來看,其教學認知、教學情緒和教學期望等也是受制于主觀判斷的。就此而言,學業負擔的主觀生成與教學效能的主觀表征必將深刻影響學生學業負擔的主觀判斷。在這里,教師的自我認知將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因素,而這又是一個包含多重要素的復雜問題:從宏觀上講,包含著教師的教育哲學,即教師如何看待教育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價值與作用;從中觀上講,包含著教師的個體認知,即教師如何看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緒、期望等對于學生發展將產生的影響及其這種影響的可能限度;從微觀上講,包含著教師的教學理解,即教師怎樣看待教學之于不同學生成長發展的意義以及如何讓這種意義朝著更合乎每一個學生成長方向發展等。如此,以教育哲學——個體認知——教學理解為關鍵刻度,將形成內化于教師內心深處的教育教學觀并將或隱或顯地影響其教肓教學實踐。由此論之,教師的自我認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我們首先應該要認識到教師對于學生學業指引作用的發揮邏輯。從當前我們對于學生學業負擔的內涵剖析及其成因分析來看,無論是在教育哲學還是個體認知抑或是教學理解上,都存在明顯的差別,比如有教師認為教育是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教育的質量決定國家的前途命運,從而以一種崇高使命感進行教育教學;也有教師認為自己將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重要指引作用,學生成長成才離不開教師指導,從而以研究的態度進行教育教學;還有教師認為自己要真正有效地“傳道、授業、解惑”,腳踏實地為學生學習發展助一臂之力。這樣的教師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當然不會成為學生學業負擔的羈絆。與此相反的是,有的教師由于對教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對自我定位也欠妥,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將就而為,如此,也就不會意識到、更不會去反思自己已然成了學生學業負擔的重要因素。據此,我們認為,學生學業負擔的主觀生成深受教師教學效能主觀表征的影響,這是學業負擔主觀判斷的體認內化之果。教師到底是成為學生學業負擔的鑄造者還是消解者,取決于其教育哲學、個體認知和教學理解,而其教學認識、教學情緒和教學期望將是*直接的作用因素。 (二)學業負擔客觀表征與教學效能客觀表現的運行軌跡 合理的學業負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教師教學效能的客觀表現將直接影響這種負擔是否在合理的限度內。因此,從客觀存在這一屬性來看,學生作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人類文明成果的主體,一定的學業負擔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從教師教學效能的客觀表現來看,其教學能力、教學策略、教學業績和教學環境等,是學生學業負擔的客觀變量。誠然,學生的學習是必須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投入一定的精力,可能還有一定的心理壓力的,這些使得學生學業負擔有著必然的、客觀的一面。而在一定場域、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一定環境內的教師,其教學能力、教學策略、教學業績和教學環境等也具有相對客觀性。雖然基于教學能力強、教學策略選擇恰當、教學環境適宜、教學業績突出等要素的教學成效可能更高,學生的學業負擔可能更輕,但是特定時空不可能實現每一個教師教學效能的集體躍升,因而也就使得提高教學效能成為解決學業負擔問題的路徑之一。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少有對學業負擔和教學效能客觀屬性的探討,歸因與對策也就沒有從教學效能的客觀表征中進行深究,因而在學業負擔問題的解決路途中,教學效能的價值式微甚至被遮蔽。觀照當前解決學業負擔問題的教學效能邏輯,由于對學業負擔和教學效能的客觀性考慮不足,加之對學業負擔客觀表征何以呈現的探討的缺失,導致了教學中的一些異化和扭曲現象,這已經大大遠離甚至背離了教學的本真意蘊。具體表現為,教學目的觀的“失準”、教學實施觀的“失當”、教學關系觀的“失真”、教學評價觀的“失范”等等,已經綁架并挾持著教學在一條險象叢生的道路上步履維艱地前行著。而這些,無形中鑄成并加劇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我們認為,教師的教學價值觀、教學目的觀、教學關系觀、教學評價觀等都統攝于教師的教學哲學,而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策略、教學業績和教學環境都是其教學哲學落地生根的必然支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依托教師教學效能客觀表征四個方面的改善,才有助于確立正確的教師教學哲學,也才可能塑造教師正確的教學信念體系,而這不僅有助于現今學業負擔問題的解決,也將從根本上保障學生的學業是在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過程中處于合理的負擔限度內。 ……
學業負擔論綱 作者簡介
靳玉樂,男,1966年生,河南鄧州人,現任西南大學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六、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人社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重慶市首批“兩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等學校“名師獎”獲得者,“課程與教學論”國家重點學科領銜人、國家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精品課程、精品資源課程“課程與教學論”主持人,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位委員會副主席。發表論文280多篇,出版著作30余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羅生全,男,1976年生,四川南充入,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全國課程論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重慶市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09-2010年度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2-2013年度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重慶市高校骨干教師。在《光明日報》《教育研究》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已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3篇,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等各類課題20余項,出版和編撰學術著作10余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重慶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重慶市第五屆基礎教育優秀著述二等獎1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