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我們的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70146
- 條形碼:9787562070146 ; 978-7-5620-7014-6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的孩子 本書特色
在一個階級固化的社會里,寒門為什么再難出貴子?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理解美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是如何影響下一代人的生活機遇的,哈佛大學帕特南教授組織研究團隊,以數年之功,追蹤訪問了生活在美國各地的107位年輕人,呈現出美國社會在過去大半個世紀以來的變遷圖景,書寫了一則關于“美國夢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紐約時報書評》所言,“讀罷此書,沒人還能相信美國還有機會平等這回事。”帕特南用“以點帶面”的敘述方式,生動地展示了美國社會在過去半世紀以來日漸擴大的“階級鴻溝”。在《我們的孩子》一書中,帕特南依次討論了窮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階級的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引導、提供資源,而寒門子弟,不僅是經濟上“窮”,還更有可能生活在殘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父母雙全的關愛或在隔代教養的環境中長大。全書反復出現的一個意象——貧富階級之間的“剪刀差”——在家庭結構、父母教育方式、學校教育、鄰里社區內都有鮮明的反映。在這個生而不平等的時代,僅僅談機會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們對美國社區的理解”而得到總統頒布的國家人文勛章。本書在此意義上又是一次學術的躍進,它更生動地展示出美國社會的全幅圖景:當寒門子弟發現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勞時,美國夢已碎。對于當下的中國人而言,這本書以手術刀般的銳利所進行的批判,是我們千金難買的經驗和教訓。
我們的孩子 內容簡介
社會分層 階級固化 寒門再難出貴子
一部關于機會不平等與孩子未來的生命紀實
克林頓、布什、奧巴馬等政府首腦資深顧問、哈佛大學資深教授帕特南*力作
每一位父母、每一位關心下一代成長的有識之士必讀作品
汪暉 甘陽 毛尖 吳飛 鄭戈 閻小駿 聯袂推薦
我們的孩子 目錄
唐
弗蘭克
50年代克林頓港的階級差異
莉比
杰西和謝麗爾
21世紀克林頓港的階級差異
切爾西
大衛
美國的不平等:廣角鏡
走向兩個美國?
鄰里隔離
教育隔離
婚姻
機會平等
關于概念的說明
第二章 家庭結構
安德魯和他的家庭
凱拉和她的家庭
美國家庭結構的變遷
母親的生育年齡
計劃外生育
非婚生育
離婚率
同居現象
多伴侶生育
女性外出工作
種族和階級
兩階家庭結構是如何出現的?
兩階家庭的惡果
第三章 為人父母
西蒙娜、卡爾和德斯蒙德
斯特芬妮、勞倫和米歇爾
伊利亞
兒童發育:我們*新的認識
為人父母之道——及其變革趨勢
金錢投資
時間投入
幼兒教育
父母承受的壓力
隔代撫養
第四章 學校條件
克萊拉、里卡多和伊莎貝拉
特洛伊中學
羅拉和索菲亞
圣安娜中學
克萊拉對橘子郡拉美裔家庭的觀察
學校:你的同學是誰,這很重要
課外活動
美國學校教育之概覽
高中
大學
第五章 鄰里社區
瑪爾妮,埃莉諾和瑪德琳
莫莉、麗莎和艾米
社區和孩子:社會網絡、益友良師、鄰里環境、教堂
社會關系網
社區內有良師
鄰里環境
宗教團體
第六章 路在何方
機會不平等與經濟發展
機會不平等和民主
機會不平等和道德義務
路在何方?
家庭結構
為人父母
學校
鄰里社區
縮小機會鴻溝——我們可以
《我們的孩子》的故事
我們的定性研究
我們的定量研究
致謝
注釋
索引
《雅理譯叢》編后記
我們的孩子 相關資料
親切的筆調,精確的研究,以小見大,從一個個市鎮的命運,透視半個世紀來美國夢的危機。這是一個關于不平等和階級隔離的美國故事,發人深省。
——汪暉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教授
美國夢講的是只要愿意努力,人人皆有機會成功,但當寒門再也無法出貴子的時候,美國夢的衰落,如同作者在《獨自打保齡》中所揭示的,是社區生活原子化的一曲悲歌。所謂“我們的孩子”,重點也在于“我們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群關系。
——甘陽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逸仙講座教授
這部包含了幾十個短故事和幾十個數據庫的社會政治學著作示范了真正的深入淺出。數據為故事勾勒了骨骼,故事向數據饋贈了肉身,我們不僅藉此看清美國夢的階級變遷,看清“128號公路”切割出的兩個美國,而且感同身受地得以重新審視當下中國的社會問題,我們是不是還有可能,把“我的孩子”送回到黃金時代,讓他們重新成為“我們的孩子”。
——毛尖 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
《我們的孩子》觸及的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會思考的問題:我的孩子在我身處的社會有多大的發展前景,他/她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這種思考不會是無憑無據的異想天開,而是處在一個社會建構的參照系中。不論出身、有一技之長便能出人頭地的“美國夢”便是這樣一種參照系,一種被美國家庭分享的社會想象。帕特南選取了包括自己故鄉俄亥俄州克林頓港在內的幾個尋常地點,收集了若干家庭的生活史素材,并將這些素材放置在全美國社會統計數據的背景中,展現了社區隔離和教育隔離如何固化著階級差異、阻斷著社會流動性的美國現實,這種現實與“美國夢”相去甚遠。對于正在面對類似社會現象的中國讀者來說,此書定能引起共鳴,激發思考。
——鄭戈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帕特南一向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聞名。《我們的孩子》是帕特南*出版的又一部力作。在這本新作里,帕特南將視角從社會資本轉向社會不平等問題,以對比的形式呈現兩代普通美國人的人生故事,力圖展示階級和階層不平等問題已在21世紀的美國社會達到觸目驚心的程度,理應獲得任何對社會抱有理想與關懷的讀者的高度關注。
——閻小駿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
我們的孩子 作者簡介
羅伯特·帕特南 1941年生,美國當代最杰出的政治學家,曾擔任美國政治學協會主席。哈佛大學馬爾金公共政策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榮獲政治學界最高獎約翰·斯凱特獎,且為2013年總統頒布的國家人文勛章得主。曾出任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目前著書14部,被譯為20多種語言,在比較政治、美國政治、國際關系和政治理論領域均做出過卓越的原創貢獻。代表作《讓民主運轉起來》和《獨自打保齡》是過去半個世紀引證最多的社會科學著作,在國內學界和思想界也有深遠的影響。多年來,他擔任過多屆美國總統、英國首相、法國總統以及多個國家政府首腦的資深顧問,其學術思想也激發了全球范圍內草根社會運動的勃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