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第五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188972
- 條形碼:9787561188972 ; 978-7-5611-889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第五版) 內容簡介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 第五版)》共7章:管理與管理學;管理思想與管理理論的發展;計劃管理技術;組織管理技術;領導、溝通與激勵技術;管理控制技術;管理的創新職能。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第五版) 目錄
模塊一 管理概述
模塊二 管理者的職責與技能
模塊三 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與管理理論的發展
模塊一 管理思想
模塊二 管理理論的發展
第三章 計劃管理技術
模塊一 計劃概述
模塊二 戰略性計劃
第四章 組織管理技術
模塊一 組織設計
模塊二 人力資源管理
模塊三 團隊建設
第五章 領導、溝通與激勵技術
模塊一 領導與執行
模塊二 溝通與激勵
第六章 管理控制技術
模塊一 控制概述
模塊二 控制方法
第七章 管理的創新職能
模塊一 管理創新職能概述
模塊二 企業技術創新
模塊三 企業組織創新
參考文獻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第五版) 節選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 第五版)》: 而在明茨伯格看來,“管理者是當代社會的精英,但我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卻知之甚少。”明茨伯格進而提出,只有在弄清楚管理者要進行哪些活動、要處理哪些信息、要和誰一起工作、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后,才可能真正理解管理是什么以及管理學對管理工作的影響。 按照明茨伯格的說法,角色是指一個可辨認的職務或職位所表現出來的一套有組織的行為。在此基礎上,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的各類工作可以歸結為10種角色:名義領袖、聯絡官、領導者、監控者、傳播者、發言人、創業者、故障排除者、資源調配者和談判者。其中,前三個角色主要負責人際關系協調,中間三個角色主要負責信息傳遞的工作,后四個角色主要負責決策制訂。這10種角色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作為管理者,平時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變換扮演各種角色,這也就是為什么管理者通常被認為是多面手,其工作短暫、多樣且又零碎的原因。明茨伯格的這個發現再次提醒世人,他們之前想當然認為的“管理就是一套職能組合”的觀點是荒謬的,是脫離現實的。用明茨伯格的話來說,如果真有人像他那樣拿著秒表去觀察和記錄一些管理者真正在做什么,他們將看到不同的景象,這個景象“任何一個曾在管理者辦公室待過一天的人都一清二楚”。在書中,明茨伯格就對管理者日常工作進行了事無巨細的記錄。例如,“電話都言簡意賅(平均6分鐘),案頭工作會議和臨時會議很少超過1小時(平均分別為15分鐘和12分鐘)。只有預定會議往往會超過1小時,因為通常要討論多個議題或者一個復雜問題。”“5周內他們收到40份常規運營報告,只有2份得到了管理者的書面答復;其間收到的104份期刊,也只有4份得到了郵件回復。”“管理者花大量時間跟下屬在一起,通常占到口頭聯系時間總量的1/3~1/2,而跟上級相處的時間卻很少超過1/5。還有其他一些聯系,比如橫向聯系(跟同級)、縱向聯系(跟同級的老板和下屬)、跟所屬組織外部的聯系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由此可見,明茨伯格對管理工作的研究并沒有任何先入之見,純粹以實證調研的結果為依據。實證分析,這是明茨伯格的方法論,也正是理解其管理思想的一個切入點。在管理學界,有涇渭分明的兩個學派。 ……
管理學基礎(財經類)(第五版) 作者簡介
任莉,任職于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精品課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出版過多部高職教材。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熟悉學生的認知規律。寫作經驗豐富。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