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近現代皖籍教育家研究-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觀照-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23613
- 條形碼:9787567623613 ; 978-7-5676-236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現代皖籍教育家研究-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觀照-第一輯 內容簡介
《近現代皖籍教育家研究 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觀照/安徽省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系列叢書(**輯)》主要包括:吳汝綸教育思想研究、房秩五教育思想研究、李光炯教育思想研究、高語罕教育思想研究、張治中教育思想研究、馮玉祥教育思想研究、吳承仕教育思想研究、胡晉接師范教育思想研究等。《近現代皖籍教育家研究 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觀照/安徽省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系列叢書(**輯)》旨在通過對皖籍教育家的人生脈絡和主要思想的系列研究,形成一項具有安徽特色的教育人物品牌研究,為安徽打造一批當代“教育家”提供行動啟示,為身處教育變革時代的教育學人和實踐者堅定創新信念提供精神激勵。
近現代皖籍教育家研究-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觀照-第一輯 目錄
一、吳汝綸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吳汝綸生平簡介
(二)吳汝綸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吳汝綸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家學熏陶
(二)社會影響
三、吳汝綸教育思想體系
(一)把教育作為救國圖強的首要手段
(二)主張熔中、西學于一爐
(三)主張廢科舉、興學堂
(四)主張海外游學,主動吸收外國先進辦學經驗
(五)主動延聘外國教習
第二章 房秩五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房秩五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房秩五生平簡介
(二)房秩五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房秩五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熏陶
(二)清末民初教育救國思潮的沖擊
(三)西方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
三、房秩五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家庭教育
(二)論蒙學教育
(三)論中學教育
第三章 李光炯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李光炯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李光炯生平簡介
(二)李光炯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李光炯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桐城派”文脈的影響
(二)吳汝綸教育思想的熏陶
(三)先進的教育理念及科學知識的沖擊
三、李光炯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教育宗旨
(二)論中等教育
(三)論職業教育
(四)論鄉村教育
第四章 高語罕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高語罕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高語罕生平簡介
(二)高語罕教育實踐活動
二、高語罕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個人因素
(二)社會因素
三、高語罕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早期的改良主義與“教育救國”
(二)大革命失敗前的馬克思主義與“革命救國”
(三)大革命失敗后的托洛茨基主義
(四)貫穿高語罕教育思想的主線:“愛之哲學”
四、高語罕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教育的社會作用
(二)論教育與人的發展
(三)對舊式學校教育的批判
(四)論新教育的內容
(五)論新教育的方法
(六)論教師
第五章 張治中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張治中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張治中生平簡介
(二)張治中教育實踐活動
二、張治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教育救國思潮的影響
(三)鄉村建設運動的影響
三、張治中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二)論教學
(三)論課程設置
(四)論道德教育
(五)論教師
第六章 馮玉祥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馮玉祥生平簡介
(一)從出生到弱冠從軍(1882-1902)
(二)從青年到成年(1902-1916)
(三)一個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民主戰士(1916-1930)
(四)堅持抗日,反對分裂,為國戰斗(1930-1948)
二、馮玉祥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響
(三)清末民初新教育思潮的沖擊
三、馮玉祥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學校教育
(二)論家庭教育
(三)論大眾教育
(四)論軍隊教育
四、馮玉祥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七章 吳承仕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吳承仕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吳承仕生平簡介
(二)吳承仕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吳承仕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家庭背景
(二)社會背景
(三)文化背景
三、吳承仕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教育目的
(二)論教育作用
(三)論教育內容
(四)論教育原則與方法
(五)論教師
四、吳承仕教育思想的特色與啟示
(一)吳承仕教育思想的特色
(二)吳承仕教育思想的啟示
第八章 胡晉接的師范教育實踐與思想
一、胡晉接生平簡介及教育實踐活動
(一)胡晉接生平簡介
(二)胡晉接師范教育活動的兩個階段
二、胡晉接師范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良好的儒學熏陶
(二)徽州傳統教育近代變革的影響
(三)中學與西學交融的影響
三、胡晉接師范教育思想體系
(一)論師范教育的宗旨
(二)論師范教育的制度建設
(三)論師范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胡晉接師范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啟示
(一)胡晉接師范教育思想的影響
(二)胡晉接師范教育思想的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近現代皖籍教育家研究-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觀照-第一輯 作者簡介
孫德玉,安徽巢湖人,博士,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專業委員會理事,安徽省教育史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論及教師教育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了多個省部級項目,主持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教育學教學團隊”。榮獲教育部、全國婦聯頒發的“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園丁”榮譽稱號,安徽師范大學教學名師。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中國高教研究》《教育科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主撰著作6部。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