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志(1911-1937)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74200
- 條形碼:9787301274200 ; 978-7-301-2742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志(1911-1937) 本書特色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志(1911-1937)》以1911-1937年間中國的文壇和文學期刊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中國那一歷史時段的文學環境,以及一些具體事件、人際關系對于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走向的影響。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志(1911-1937) 內容簡介
該書以1911-1937年間中國的文壇和文學期刊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中國那一歷史時段的文學環境,以及一些具體事件、人際關系對于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走向的影響。 譯者為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陳太勝、作者的朋友、學生。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志(1911-1937) 目錄
目錄
中譯本序陳平原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章導論
正在轉變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范式目錄
中譯本序陳平原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章導論
正在轉變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范式
雜志、社團與“五四”文學傳統
研究方法:文學社會學評論
文體問題
文學社團
作為體制的文學社團
傳統中國的文學社團
晚明和清代的社團
**本中國文學雜志
文學雜志和文學實踐
第二章聯合(分裂)的創造:進入現代的文學社團
南社
文學研究會:導論
**階段:組織和自我形象(1921)
第二階段:改組和地位的確立(1922—1925)
第三階段:錢的事情(1925—1947)
會員
延續和革新
第三章社會和文本:1920和1930年代的
新文學團體及其雜志
文學生產、文學活動與上海的作用
文學社團的類型
無名作家
進社和對名流的攻擊
1930年代別的社團和團體
茶話
國際筆會中國分會
第四章集體作者與平行讀者:文學雜志的
審美維度
文學雜志的定義
研究文學雜志的方法
平行閱讀的要素:封面和插圖
平行閱讀的要素:目錄、出版說明和廣告
《眉語》
《游戲雜志》
《新青年》
陳衡哲
發癡的女人
瘋狂的男人
第五章沖突中的文體:劉半農與新詩的形式
劉半農
1910年代上海雜志中的文學文類
《新青年》早期稿件:《靈霞館筆記》
文學改良觀
拋棄過去
劉半農的詩
轉變
新文體
第六章文體中的個性:“罵”的批評與曾今可
中國文學批評中的作者
“罵”的定義和形式
“罵”的功能
曾今可和《新時代》
無名作家、女性作家和友情美學
詞的解放
余波:轉向政治
規范形式、政治和文學場
第七章寫作的力量:審查制度和文學價值的建立
審查制度和文學生產
研究審查制度的問題
國民黨當局與文學
《中國新書月報》和出版家的壓力團體
改變審查的規則:1934年的上海
審查委員會對上海文壇的影響
作為文學場內部的作用者的審查員
文學自治和國家權力
折射
左翼文學,審查和蕭紅的《手》
1930年代的審查制度和當代學術
第八章結論
附錄A文學研究會成員:據1924年會員名單
(見第二章)
附錄B有關文學社團、雜志和書籍的統計
表11920—1936的文學社團
表2創辦于1916—1936的雜志
表31916—1936年間發行的文學雜志
表41882—1936年間以書的形式出版的作品
參考文獻
譯后記陳太勝
信息
中譯本序陳平原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章導論
正在轉變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范式目錄
中譯本序陳平原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章導論
正在轉變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范式
雜志、社團與“五四”文學傳統
研究方法:文學社會學評論
文體問題
文學社團
作為體制的文學社團
傳統中國的文學社團
晚明和清代的社團
**本中國文學雜志
文學雜志和文學實踐
第二章聯合(分裂)的創造:進入現代的文學社團
南社
文學研究會:導論
**階段:組織和自我形象(1921)
第二階段:改組和地位的確立(1922—1925)
第三階段:錢的事情(1925—1947)
會員
延續和革新
第三章社會和文本:1920和1930年代的
新文學團體及其雜志
文學生產、文學活動與上海的作用
文學社團的類型
無名作家
進社和對名流的攻擊
1930年代別的社團和團體
茶話
國際筆會中國分會
第四章集體作者與平行讀者:文學雜志的
審美維度
文學雜志的定義
研究文學雜志的方法
平行閱讀的要素:封面和插圖
平行閱讀的要素:目錄、出版說明和廣告
《眉語》
《游戲雜志》
《新青年》
陳衡哲
發癡的女人
瘋狂的男人
第五章沖突中的文體:劉半農與新詩的形式
劉半農
1910年代上海雜志中的文學文類
《新青年》早期稿件:《靈霞館筆記》
文學改良觀
拋棄過去
劉半農的詩
轉變
新文體
第六章文體中的個性:“罵”的批評與曾今可
中國文學批評中的作者
“罵”的定義和形式
“罵”的功能
曾今可和《新時代》
無名作家、女性作家和友情美學
詞的解放
余波:轉向政治
規范形式、政治和文學場
第七章寫作的力量:審查制度和文學價值的建立
審查制度和文學生產
研究審查制度的問題
國民黨當局與文學
《中國新書月報》和出版家的壓力團體
改變審查的規則:1934年的上海
審查委員會對上海文壇的影響
作為文學場內部的作用者的審查員
文學自治和國家權力
折射
左翼文學,審查和蕭紅的《手》
1930年代的審查制度和當代學術
第八章結論
附錄A文學研究會成員:據1924年會員名單
(見第二章)
附錄B有關文學社團、雜志和書籍的統計
表11920—1936的文學社團
表2創辦于1916—1936的雜志
表31916—1936年間發行的文學雜志
表41882—1936年間以書的形式出版的作品
參考文獻
譯后記陳太勝
信息
展開全部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志(1911-1937) 作者簡介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研究領域包括漢語詩歌、現代中國文化。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