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62892
- 條形碼:9787544762892 ; 978-7-5447-628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譯林出版社出版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又名《聯邦黨人文集》,英文原名The Federalist Papers
★由美國首任財務部長漢密爾頓親自策劃,“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和美國*高法院法官杰伊聯合編纂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是18世紀80年代三位美國政治家在制定美國憲法的過程中所寫作的有關美國憲法和聯邦制度的評論文章的合集,這些文章*早連載于紐約地區的報紙,之后在1788年首次出版
★柏拉圖《理想國》被評為古往今來政治學著作的**位,本書被評為第二位
★“美國歷史上*激烈的論戰的產物”三位政治大師論述美國制度運作本質,筆力強勁,行文流暢嚴肅
★是研究美國制度的重要參考資料,值得每一位歷史愛好者和政治愛好者閱讀收藏
友情提示:本書為特價庫存書,書解略有磨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內容簡介
想了解美國,先了解憲法讀懂美國憲法,先讀懂《聯邦論》尹宣經典譯文 校勘重版!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介紹了人的社會,是否真能通過反思和選擇,建立良好政府;還是命中注定,要依賴機遇和暴力,建立政治制度。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目錄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節選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相關資料
《聯邦論》 思考制約權力(文:顧肅) 《聯邦論》的歷史 關于美國政治體制,介紹和研究著作浩如煙海,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論證聯邦制的文獻。 1787年5月,根據美國聯邦國會的邀請,在喬治·華盛頓的主持下,在費城舉行了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原定目的是:修改執行已有八年之久的《聯邦條例》。但是,經過近三個月的秘密討論以后,會議不僅否定了這個條例,而且重新制定了一部取而代之的新憲法。因此,這次會議就成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制憲會議。 新憲法在費城會議通過后,要由13個邦的代表大會分別批準,而且規定有9個邦同意,即可生效。但是,在各邦批準的過程中,對新憲法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擁護,一種反對。于是就發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場最激烈的論戰。《聯邦論》就是這次論戰的產物。 聯邦主義的首席發言人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他最重要的政治貢獻,是作為1787年制憲會議的骨干而成為美國憲法的起草人和主要論述者。憲法草案擬就之后,他與麥迪遜、杰伊合作先后發表了85篇論文,論述聯邦主義。《聯邦論》一書,五成出自漢密爾頓,麥迪遜對一些關鍵問題有富有哲理的深入論述,杰伊只寫了四篇,主要論述外交思想。 《聯邦論》對憲法的性質、作用以及憲法規定的美國共和制度所依據的權力制衡原則做了詳細的闡釋,駁斥了反對派對憲法的各種責難和攻擊,這對說服美國人民認同于聯邦制度、認同于憲法的實施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書以前有一個中譯本,名為《聯邦黨人文集》。如今,尹宣先生重譯《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翻譯這樣一部政治學名作,要做到信達雅相當不易,為些,譯者做了相當的案頭工作,修改了一些似乎已經定型的提法。比如本書的中譯名,譯者進行了歷史事實的考證,指出當時寫這些文章的時候,還不存在一個聯邦黨(聯邦黨是美國聯邦制度按照憲法建立以后的1791年才成立,而且只存在了34年),因而原作者們只是聯邦主義者或聯邦論者。根據這一事實,譯者采用了現在的書名。 尹宣先生的新譯本 面對這樣一部學術和政論結合于一身的名著,譯者不只是照字面意思將英文翻譯成中文,而是在大量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比如譯者邊譯邊寫了約300條注釋,并且在譯完全書后又重新編寫這些注釋,使之帶有研究成果的性質。 譯者尹宣對一些重要的政治和法學名詞進行了再考察,采用了新的更準確的譯名,以盡量符合作者的原意。近現代國人翻譯西方著作,或運用現有中文詞匯,或借鑒自日本所譯———如“革命”、“干部”,還有一些,采用音譯,如“布爾喬亞”。社會在發展,漢語語境也在變化,調整譯名與經典作品新譯,勢所難免。《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雖然不能說是十全十美,但在準確表達方面,的確值得肯定。 尹宣的譯本,還有助于我們重新思考日常政治詞匯中對于美國政治體制的描述。比如美國的各個state,中文已經習慣翻譯成“州”,但這離原意相差甚遠。州是中央集權政府設立的行政區劃,由中央政府派遣主要官員任職。在美國,state應該譯為邦,因為其主要官員皆由本邦選民選舉產生,中央政府對此無權干涉。邦的許多法律制度也都是自己獨立制定,特別是其刑事案件的終審權在邦而不在中央政府,各邦都有自己的憲法。所以state就是邦國。建立聯邦,就是把這些邦國聯合起來,在外交和國防等有限的事務上作為一個國家來行動,但是,建立聯邦之后,各邦仍然保留了相當大的獨立處理自身事務的權力。 除了用邦的譯名以外,本書譯者對于像congress、confederation等名詞的翻譯都進行了仔細的推敲,更加準確地表達原意。 尹宣先生完成本譯作之后數月,便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他未能看到本書付印,實在是一大憾事,令人惋惜。 用平衡制約權力 《聯邦論》至今仍然在美國起作用,而且曾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憲法制定和國家制度建設發生過很大的影響。究其原因,乃是聯邦主義者總結世界特別是歐洲各國政治發展的經驗,以分權制衡原則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國家政治制度。 二百多年來,世界的民主政治在曲折中發展,近二三十年還有所謂民主的第三波。競爭式選舉領導人雖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成分,但卻不是其惟一的內容。民主還需要系統的穩定的制度運作和保障,良好的治理是任何一個社會有效、有序運作的必要條件。否則,民主也只是在形式上競爭領導權,卻無社會真正的良治和有序進步。 《聯邦論》系統地闡述了建立美國聯邦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內在邏輯,通過不同權力機構的牽制與平衡來防止權力的濫用、制止政治腐敗,最終用以保障公民權利和民主政治的良性運作。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力分工的聯邦制設計,對于保障地方的自主權、工商貿易和創造的積極性,同時又讓聯邦政府集中力量從事國防、外交等項工作,都體現出政治上的明智和遠見。二百多年來,美國的憲法沒有被推翻,只有一些修正案進行局部的調整,這與聯邦主義者們的真知卓見不無關系。 在今天,本書所論述的基本道理并未過時,特別是關于如何處理政治分權,處理聯邦政府與各邦的關系,以及通過幾個政府部門的相互制約來防止專權和腐敗,通過聯邦來避免小邦內部不必要的過激黨爭,以保障民主制度的良性運作,對我們仍具有普遍的啟發意義。 尹宣和他最后的遺稿《聯邦論》 (文:劉蘇里) “2008年終,譯林出版社將出版我翻譯和注釋的《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序言”這句話,尹宣信中跟我也說過。我收到這部譯著時,已是2010年6月4日。尹宣永遠看不到譯稿的出版。 據說,尹宣“2009年元月,心臟病突發,病逝于武漢。” 1, 結識尹宣 2007年5-7月,天涯博客,我連續發了40篇《重溫美國制憲歷程:讀<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這是我第三次系統閱讀此作。到這時,尹宣何許人,性別、老少、居住何地,一概不知。我喜歡麥迪遜這部真實的記錄作品,尤為譯品之雅致精到稱快。 2008年深秋,接到尹宣手寫來信,大為驚喜。信中尹宣告訴我《聯邦論》即將出版消息,更讓我激動不已。隨后我們電子書信往來頻繁,我還答應為他即將著手翻譯的沃倫大法官的傳記,尋找最好的出版機構。2009年圖書訂貨會剛過,向他詢問對幾個備選出版公司的意見,郵件一去不返。我還納悶呢。 到這時,我也僅核實了仰慕已久的尹宣,是先生而非女士。除此,就是他的譯作《辯論》了。 2,噩耗傳來 09年中,參加江蘇鳳凰集團在京活動,見到《聯邦論》責任編輯張遠帆,問起該書出版情況。他說,“尹宣年初去世了”。我大為震驚,無以名狀,為大陸翻譯界失去一位多年難得一見的頂級翻譯家悲痛不已。遠帆跟我說,尹譯《聯邦論》,估計出版推遲到是年9月。 09年底,參加廣州日報活動,見到南方周末編輯劉小磊,告知尹先生去世,小磊亦大驚。我這才知道,小磊2006年10月編發過尹宣先生文稿《是<聯邦黨人文集>,還是<聯邦主義文集>?》,正是此文引起譯林出版社注意,決心由尹宣先生重譯the federalist papers。 the federalist papers漢語譯本,《聯邦黨人文集》,198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三十年來,該書跟柏拉圖《理想國》、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等,是我常讀常新的作品。我對讀尹宣先生新譯,期待甚殷。 3, 尹宣小傳 能查到的尹宣資料,少的可憐。尹宣先生不是名人。他的譯作《辯論》,讓多少人受益,但還不足以使他成名! 網民zxm4488,據稱尹宣先生是“我的朋友”,在尹宣先生去世當天(1月17日),寫了一幅挽聯:“教書亦譯書,桃李滿天下,今日中國嘆君獨具慧眼;去國復歸國,風云蕩胸中,未來世界問誰包藏禍心。”關鍵詞“教書亦譯書”和“去國復歸國”,大概就是這位難得翻譯家的簡要履歷了。 《聯邦論》封三有介紹:祖籍湖南邵陽,1942年5月生于廣西桂林。1963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學院,俄語專業,同年任教武漢第一中學,后自學英語,改教英語。1988年初赴美留學,1991年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獲社會學碩士學位。2001年返國,定居武漢。除《辯論》,他還翻譯過伊麗莎白·布什《現代美國文學簡介》(1981),麥克米倫版《美國文學選讀》(4卷/1982-84)。 尹宣先生過世時,不足67歲。天妒英才,不假其年,我們普通讀者喪失品讀多少部超一流譯作的機會!該死的心臟病! 順便說一句,網民zxm4488挽聯評價部分,上聯,描寫精準,下聯,令人生疑。尹宣先生多次移譯《獨立宣言》、《聯邦憲法》,以及《辯論》和《聯邦論》等多部美國最重要的歷時文獻(許多未竟譯作亦關乎美國),為的是幫助讀者透析挽聯中暗示的“未來世界”美國的“包藏禍心”?我讀尹宣,怎么也體會不出來。 4, 心血譯作 “心血之作”,是學人愛用的字眼。它沒有標準,也不可能有標準。 《聯邦論》,是一個標桿。其實,尹譯《辯論》,于2003年便樹立了“心血之作”標桿(參見俞曉群《品三國,也品美國“制憲記錄”》)。 “我為《聯邦論》漢語譯本做了以下工作”,尹宣先生說。交代如此詳密,絕無僅有,令人嘆為觀止。 ①研究和翻譯。自2006年12月, “每日全天候,別無旁騖,專做這一件事”。歷時13個月,譯稿始成。 “85篇,每篇都打印出來幾次”。最后,保持兩項追求:明白如話;漢語音韻、句讀之美。“漢語究竟用幾個‘的’字,幾個‘之’字,還是盡量刪去?英語里太多的but,and,漢語到底是譯為‘但是’,‘可是’,還是‘不過’,還是干脆不要;‘和平與寧靜’,‘野心和貪婪’中的‘與’字‘和’字,能不能省去?這些,都要取決于每個具體句子反復通讀的音樂感。”2007年尹宣先生聘請了兩位大學生,定時為他誦讀《古文觀止》和《紅樓夢》,目的是要“尋找并使自己處身于漢語的音樂感之中”。 漢語譯文,麥迪遜和杰伊的,“修改不下三五遍,漢密爾頓的許多段落和句子,修改不下十遍。第一篇,修改不下二十遍。” ②重構漢語譯名(概念)體系。比如congress,congress of confederation,譯為“聯盟議會”,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譯為“聯邦議會”。不用“國會”,因為那時還未建成國家。譯state為“邦”,邦的行政首長,“勉強地譯為‘邦長’”。不用“美利堅合眾國”譯法,廢棄“邦聯”譯法,把confederation,一律譯為“聯盟”等等。 ③制作《聯邦論85篇初次問世的年月日和報刊名稱》。 ④制作《聯邦論85篇中心思想,1071自然段段落要點》。 ⑤編寫系統注釋。“邊譯邊寫了300條注釋”,2008年1-4月,花四個月對全部注釋“重新編寫”,刪去知識性和交代出處的部分,“改為為正文提供背景的注釋”,按時間排序,自成系統,可單獨成書。 交代了注釋用的所有參考用書。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幾近苛刻。 ⑥重譯《獨立宣言》、《聯盟條例》、《聯邦憲法》和《聯邦憲法修正案》,作為附錄。 判斷,譯稿直到2008年年中成稿,編輯過程中,為改進、提高譯文質量,編輯還與之“一而再,再而三地商討”。 5, 斯人已去。 估計,正是譯稿徹底殺青時,尹宣先生找到我。告訴我他的系列翻譯計劃,包括重譯《論美國的民主》。他還寄來大法官沃倫傳記翻譯樣稿。 《聯邦論》新譯,漢密爾頓(文字占全書近60%)艱澀的語法、邏輯,被尹宣先生漢譯的音樂感徹底馴化,文字優美雅致,讀之淋漓暢快。 幾天來,翻閱全書。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我讀的是尹宣先生心血釀出的瓊漿,猶如基督徒逾越節分吃代表耶穌身體的糕餅和葡萄酒。 我甚至相信,尹宣先生是倒在桌案上,猶如黃鶴,一去不返。
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 作者簡介
尹宣,祖籍湖地邵陽,1842年5月生于廣西桂林。1936年畢業于師范學院(現華中師范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同年起到武漢市第一中學教授俄語,后自學英語并一直任英語老師。1981年,譯出伊麗莎白?布會著《現代美國文學簡介(1919-1980)》。1982-1984年,譯出麥克米倫版《美國文學選讀》四卷。1988年回國定居。1998-2000年,譯出麥迪遜著《美國制憲會議記錄》20063年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088年,譯出漢密爾頓、麥迪遜、杰伊合著《聯邦論:美國憲法述評》。2009年元月,心臟病突發,病逝于武漢。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