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993891
- 條形碼:9787505993891 ; 978-7-5059-938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首先對民間器具研究進行了學術史梳理,確定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并提出問題。主體部分使用民具組合、民具群等概念對該族群的民具進行了描述性分類研究。然后從該族群所處的環境出發,通過對民具的結構和形制,制作工藝和使用,民具的流通、儲存、生命史等內容的考查和分析,研究民具和人以及自然環境的互動,探討圍繞民具所形成的文化。*后討論民具文化的傳承和變遷。
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藝術人類學、民具學的視角切入,通過田野調查并輔以文獻研究,對貴州六枝梭戛鄉隴戛寨苗族的民具進行研究,進而探討該族群的社會和文化。本書認為隴戛民具既大量借鑒了周邊文化的成果,又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更多地存在于人與民具及自然環境的關系當中。隴戛民具的變遷在“現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是生態博物館運動、苗族人的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相互博弈的結果。
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目錄
緒論**節 民間器具研究的意義、現實性和緊迫性一、民間器具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二、民間器具研究的緊迫性第二節 研究的緣起第三節 前人的研究一、有關民具的研究二、對隴戛及附近地區進行研究的資料第四節 本書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及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一、研究方法和視角二、本書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章 隴戛寨與民具相關的地理、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節 隴戛寨的地理位置、氣候和生態環境第二節 隴戛寨的社會環境第三節 隴戛寨的生態環境和民具的互動第二章 分工與合作——隴戛民具群**節 “母”器具——制作器具的木工工具組合第二節 與自然的斗爭與合作——生產器具組合一、從彎刀到弩——狩獵器具組合二、從薅刀到犁頭——耕種農具組合三、從撮箕到夾棍——收獲器具組合四、從囤籮到水窖——存儲器具組合五、間接食用——糧食加工器具組合六、從鐮刀到雞籠——禽畜飼養用具組合七、從紡麻機到織布機——紡織器具組合八、修修補補——新的器具,新的需要第三節 勞動果實的享用——生活器具組合一、從水瓢到背桶——汲水器具組合二、從彎刀、斧子到煤池——燃料收集和加工器具組合三、從土爐到鍋碗瓢盆——炊廚具組合四、從木盆到梳妝鏡——洗漱器具組合五、箱柜桌椅——家具組合六、從油燈到電燈,從向日葵桿到手電筒——照明器具組合七、其他器具第四節 貨物的搬運——交通運輸器具組合一、緩解背上的壓力——背運器具組合二、“背”的短時解放——車馬挽具組合第五節 學習和耍——文化娛樂器具組合一、從鉛筆頭到雙肩背包——小學生的裝備二、從基兒棍(音)到梭戛場——耍第六節 隴戛寨民具與其附近寨子的民具的比較第七節 回歸整體——民具群第三章 傳統的實踐——民具的制作**節 隴戛民具制作者的技術(手工藝)一、木匠砍器二、石匠砌墻三、篾匠編器四、織布第二節 基于功能、材料和耗費的“成本”的考量一、自作自用二、為他人制作第三節 基于人體結構的考量第四節 基于審美的考量第五節 估算的應用第六節 隴戛寨典型民具作者小傳一、楊正華二、楊得學
第四章 適應與改造——隴戛民具的“行為”**節 器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對器具的理解差異和基于實踐的互動第二節 民具的借用和現代器具的租用一、民具的借用二、現代器具的租用第三節 反客為主——器具對人的反作用一、民具對人的精神的影響二、民具對人的身體的形塑第四節 對傳統的突破——器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對器具的改裝第五節 死亡和再生——民具的生命史
第五章 接受和拒絕——本地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博弈**節 現代工業技術的力量一、電視機和新的交通工具帶來的新視野二、新的器具和技術引起的文化變遷第二節 民具組合和民具群的變遷和重構一、民具組合的變遷和重構二、民具群的變遷和重構第六章 民具的棲息——民具的存儲與保管**節 民具的存放和維護一、固定性民具二、非固定性民具第二節 日久生情——主人對自己的器具的情感關照
第七章 結語**節 隴戛民具的若干“規則”第二節 隴戛寨民具的未來,兼談其保護一、變化的心態二、民具的保護參考文獻附錄一 長角苗人的經濟附錄二 主要被訪談人資料簡表附錄三 隴戛寨部分居民身高、體重統計表附錄四 漢語一梭戛長角苗語言主要民具及相關詞匯對照表后記
展開全部
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
孟凡行,1980年10月出生于山東省壽光市,北京師范大學法學(民俗學)博士,現為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講師。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人類學,民間器具、手工藝和區域文化,鄉村社會結構和農村發展。合著《隴戛寨人的生活變遷——梭戛生態博物館研究》民族志著作,在《社會科學家》、《藝術與科學》等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器具、手工藝遺產和關中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