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28789
- 條形碼:9787517028789 ; 978-7-5170-287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 本書特色
江駿和曹靜編著的《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研究》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的建立和實施進行了探討。開發較為科學合理的基于校企合作、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作為貫徹落實專業教學標準的“抓手”。從而進一步探索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的解決路徑。本書**部分對高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校企合作、雙證融通”的方式、方法,難點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支持“校企合作、雙證融通”的教學實施方案標準。第二部分列舉了5個極具代表性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實施規范案例。第三部分列舉了2個極具代表性專業的主要課程標準。這些范例都已在相關專業中實施,這些規范和課程標準通過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踐,具備了相當的應用適應性和推廣價值。但這些實踐還是探索性質的,給出的目的在于拋磚引玉,引起更多思考,進行更多有益的探索。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 內容簡介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研究》內容提要:“十二五”期間,中央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職業教育為其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這就要求電子類技能人才的培養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更多、更好地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永恒主題,雙證融通日益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特點所在。《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開展選題論證的,重點關注校企合作中的微觀問題,旨在探索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中的校企合作途徑,探索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的解決路徑。構建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規范化的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資源建設。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 目錄
**部分 校企合作、雙證融通的教學實施規范研究
第1章 校企合作
1.1 加強并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
1.1.1 創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圍
1.1.2 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
1.1.3 嚴格實施就業準入制度,加強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的聯系
1.2 應切實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
1.3 行業協會是推動和維護校企合作的橋梁
1.3.1 職業資格標準的主要制定者
1.3.2 市場信息的傳播者
1.3.3 學校培養目標制定的參與者
1.4 企業是校企合作的中堅力量
1.4.1 成立校企合作董事會
1.4.2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加強教學與生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4.3 成立校企教材建設委員會
1.4.4 促進高職師資隊伍向“雙師型”轉化
1.5 學校應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實現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支持
1.5.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規范專業建設
1.5.2 以崗位技能為核心,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1.5.3 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體系
1.5.4 改革考試方式,實行考教分離
1.5.5 與企業合作建設科技研發中心
1.6 構筑校企合作保障體系,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1.6.1 找準雙方利益的結合點,樹立牢固的校企合作思想
1.6.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機制
1.6.3 加強研究,積極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第2章 雙證融合
2.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型的職業教育觀和人才觀
2.2 以能力為本位,構建“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
2.3 工學結合,搭建技能型人才培養平臺
2.3.1 工學結合對實行“雙證書”制度的意義
2.3.2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養平臺
2.4 改善實訓條件,加強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
2.5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2.6 創造有利于“雙證書”制度實施的外部條件
第3章 校企合作、雙證融通的專業教學實施規范
3.1 專業概覽
3.2 就業面向
3.3 專業目標與規格
3.4 職業證書
3.5 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
3.6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7 專業辦學基本條件
3.8 校企合作
3.9 技能競賽
第二部分 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案例
第4章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實施規范
4.1 專業概覽
4.2 就業面向
4.3 專業目標與規格
4.3.1 專業培養目標
4.3.2 專業培養規格
4.3.3 畢業資格與要求
4.4 職業證書
4.5 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
4.5.1 建設思路
4.5.2 課程設置
4.5.3 主干課程知識點設計
4.5.4 參考教學計劃
4.6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4.6.1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4.6.2 教學過程考核與評價
4.6.3 教學質量監控
4.7 專業辦學基本條件和教學建議
4.7.1 教材建設
4.7.2 網絡資源建設
4.7.3 教學團隊配置
4.7.4 實訓基地建設
4.8 校企合作
4.8.1 合作機制
4.8.2 合作內容
4.9 技能競賽參考方案
4.9.1 設計思想
4.9.2 競賽目的
4.9.3 競賽內容
4.9.4 競賽形式
4.10 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第5章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實施規范
5.1 專業概覽
5.2 就業面向
5.3 專業目標與規格
5.3.1 專業培養目標
5.3.2 專業培養規格
5.3.3 畢業資格與要求
5.4 職業證書
5.5 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
5.5.1 建設思路
5.5.2 課程設置
5.5.3 主干課程知識點設計
5.5.4 參考教學計劃
5.6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5.6.1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5.6.2 教學過程考核與評價
5.6.3 教學質量監控
5.7 專業辦學基本條件和教學建議
5.7.1 教材建設
5.7.2 網絡資源建設
5.7.3 教學團隊配置
5.7.4 實訓基地建設
5.8 校企合作
5.8.1 合作機制
5.8.2 合作內容
5.9 技能競賽參考方案
5.9.1 設計思想
5.9.2 競賽目的
5.9.3 競賽內容
5.9.4 競賽形式
5.10 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第6章 軟件技術專業教學實施規范
6.1 專業概覽
6.2 職業能力分析
6.3 專業培養規范
6.3.1 專業培養目標
6.3.2 專業培養規格
6.3.3 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6.3.4 畢業資格與要求
6.4 課程體系設計
6.4.1 建設思路
6.4.2 課程設置
6.4.3 主干課程知識點設計
6.4.4 參考教學計劃
6.5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6.5.1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6.5.2 教學過程考核與評價
6.5.3 教學質量監控
6.6 教學資源保障
6.6.1 教材建設
6.6.2 網絡資源建設
6.7 教學團隊配置
6.7.1 師資隊伍的數量與結構
6.7.2 教師知識、能力與素質
6.7.3 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6.8 實訓基地建設
6.8.1 建設原則
6.8.2 校內實訓(實驗)基地建設
6.8.3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6.9 校企合作
6.9.1 合作機制
6.9.2 合作內容
6.10 技能競賽參考方案
6.10.1 設計思想
6.10.2 競賽目的
6.10.3 競賽內容
6.10.4 競賽形式
第7章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實施規范
7.1 專業概覽
7.2 就業面向
7.3 專業目標與規格
7.3.1 專業培養目標
7.3.2 專業培養規格
7.3.3 畢業資格與要求
7.4 職業證書
7.5 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
7.5.1 建設思路
7.5.2 課程設置
7.5.3 主干課程知識點設計
7.5.4 參考教學計劃
7.6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7.6.1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7.6.2 教學過程考核與評價
7.6.3 教學質量監控
7.7 專業辦學基本條件和教學建議
7.7.1 教材建設
7.7.2 網絡資源建設
7.7.3 教學團隊配置
7.7.4 實訓基地建設
7.8 校企合作
7.8.1 合作機制
7.8.2 合作內容
7.9 技能競賽參考方案
7.9.1 設計思想
7.9.2 競賽目的
7.9.3 競賽內容
7.9.4 競賽形式
7.10 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第8章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實施規范
8.1 專業概覽
8.2 就業面向
8.3 專業目標與規格
8.3.1 專業培養目標
8.3.2 專業培養規格
8.3.3 畢業資格與要求
8.4 職業證書
8.5 課程體系與核心課程
8.5.1 建設思路
8.5.2 課程設置
8.5.3 主干課程知識點設計
8.5.4 參考教學計劃
8.6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8.6.1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8.6.2 教學過程考核與評價
8.6.3 教學質量監控
8.7 專業辦學基本條件和教學建議
8.7.1 教材建設
8.7.2 網絡資源建設
8.7.3 教學團隊配置
8.7.4 實訓基地建設
8.8 校企合作
8.8.1 合作機制
8.8.2 合作內容
8.9 技能競賽參考方案
8.9.1 設計思想
8.9.2 競賽目的
8.9.3 競賽內容
8.9.4 競賽形式
8.10 繼續專業學習深造建議
……
第三部分 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標準案例
附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的研究子課題列表
參考文獻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 節選
《校企結合、雙證融通的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實施規范研究》: 6.計算機數字電路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簡單設計、常用數字集成電路的分析與簡單設計。 7.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測量與誤差、傳感器原理與自動控制系統架構、各類基本傳感器原理與應用、基本檢測技術、傳感器測量電路。 8.PCB板設計與制作 電路原理圖設計、印刷電路板的設計、電路仿真和信號完整性分析、EDA技術的基本概念、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等。 9.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數制及數的表示、單片機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單片機結構及指令系統、存儲原理及與CPU的連接、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中斷概念、接口技術及典型接口芯片的應用等。 10.數據結構 常用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基本算法、數據的組織方法和實現方法。 11.C#.NET程序設計 C#語言基礎、數據類型、變量和常量、運算符和表達式、程序控制語句、數組、函數等。 12.物聯網工程導論 物聯網設計基礎理論、物理網末梢網絡架構、上層服務、基本協議等。 13.Linux操作系統 Linux的基本操作及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工程管理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的搭建和嵌入式開發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如何使用tftp、配置串口、編譯Linux內核。 14.嵌入式技術與應用 Cortex—M3的基本硬件結構與編程模型、Cortex—M3的基本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簡單應用。 15.嵌入式驅動程序設計 Linux嵌入式驅動程序設計架構、Linux下常用接口的驅動程序設計方法。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