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農村金融的新范式:金融聯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49265
- 條形碼:9787514149265 ; 978-7-5141-492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村金融的新范式:金融聯結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分析了中國實施金融聯結的現實背景、經濟基礎和制度空間,展望了中國發展金融聯結的未來前景。根據金融聯結的核心原理和中國的基本國情,分析了中國金融聯結的可能模式。根據研究結論,本書還分析了金融聯結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可能引發的風險。相應,本書從促進農村經濟現代化、建立健全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促進商業銀行向下發展、提升和促進鄉村中介、以正向激勵機制促進機構貸款流向農村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農村金融的新范式:金融聯結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分析了中國實施金融聯結的現實背景、經濟基礎和制度空間,展望了中國發展金融聯結的未來前景。根據金融聯結的核心原理和中國的基本國情,分析了中國金融聯結的可能模式。根據研究結論,本書還分析了金融聯結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可能引發的風險。相應,本書從促進農村經濟現代化、建立健全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促進商業銀行向下發展、提升和促進鄉村中介、以正向激勵機制促進機構貸款流向農村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農村金融的新范式:金融聯結 目錄
0.1 選題背景
0.2 研究目的
0.3 研究意義
0.4 文獻綜述
0.5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0.6 結構安排與技術路線
0.7 創新與不足
1 本土中介:基本特征與風險治理
1.1 “三農”特性
1.2 農村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征
1.3 本土中介的內生特征
1.4 本土中介的治理機制:互聯性交易
1.5 本土中介的治理機制:其他
1.6 本土中介治理機制:與正規部門的比較
1.7 本土中介的缺陷及其發展前景
2 水平競爭的信貸模式:實踐績效與理論反思
2.1 信貸補貼模式:理論依據與實踐績效
2.2 信貸補貼模式“失靈”:理論歸因
2.3 市場模式:理論依據與實踐績效
2.4 水平競爭模式的理論反思
2.5 水平競爭模式的理論與經驗啟示
3 金融聯結:發展歷程與國際實踐
3.1 金融制度的戰略調整:縱向模式
3.2 金融制度的戰略調整:微型金融
3.3 金融聯結的實踐
3.4 金融聯結的績效
3.5 金融聯結:問題與啟發
4 金融聯結:中國的實踐
4.1 現實背景
4.2 經濟背景
4.3 制度空間
4.4 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聯結的主要類型
4.5 中國金融聯結的主要類型
5 金融聯結:理論機理與經驗證據
5.1 宏觀背景與前置條件
5.2 金融聯結的理論機理:分析框架
5.3 金融聯結的理論機理:數學模型
5.4 樣本與數據
5.5 實證分析及其結果
6 結論、討論與政策建議
6.1 主要結論
6.2 討論與展望
6.3 金融聯結的辯證態度
6.4 政策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農村金融的新范式:金融聯結 作者簡介
米運生,男,經濟學博士,講師。1972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縣。2001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供職于安徽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現為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業銀行理論、信用風險管理、金融體制改革等。現主持兩項省部級課題,參與一項國家級和三項省部級課題,并接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肥市人民政府等單位的委托課題10余項。先后在《財貿經濟》等經濟類、金融類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著作20余篇。論文《論西南地區的金融趕超經濟發展戰略》(《經濟問題探索》,200003)獲云南省第六次(1999~2000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呂長宋,男,工商管理碩士。1973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縣。現為中國投資協會文化藝術投資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投資協會藝術品投資交流中心主任。《藝術品投資與交流》雜志社長兼主編,中投藝術網主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