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27414
- 條形碼:9787516127414 ; 978-7-5161-274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 本書特色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簡介:魯迅是20世紀中國*為純粹而堅韌的啟蒙文學家。 魯迅在近代文化轉型的文藝啟蒙思潮中開始建構自己的文化理想,其獨特的學術思想,特別是傾向于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離不開歷史和時代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塑造。他的文化選擇貫通了中國傳統學術與西方啟蒙思想之間的人文精神,激活了邊緣雜學的民主思想,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古代小說多重的文化基因。因此,魯迅文藝啟蒙的人生選擇和個性張揚,既體現了文化轉型和學術嬗變的深層力量,又強化了現實關照和自我反省的文化使命感。 晚清報刊和小說雜志的文化影響力自然成為許多文人的價值取向和時代選擇,閱讀《新小說》、嘗試過《新生》的魯迅必然和《新青年》相遇,并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魯迅1927年定居上海,就是因為上海從近代以來形成了報刊和出版為主體的文化商業機制,可以支撐自由文人的職業化生活和精神需求。 不論從五四新文學的奠基來研究魯迅,還是參照西方人文主義思想來討論魯迅,總是會遮蔽魯迅從傳統而來的深層的學術文化情懷。《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作為博士論文和博士后研究選題,歷經十年,筆者李生濱更深刻地認識到魯迅雜家思想的重要性,尤其是傳統文化走向現代民主和啟蒙話語的復雜性。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 內容簡介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簡介:魯迅是20世紀中國*為純粹而堅韌的啟蒙文學家。魯迅在近代文化轉型的文藝啟蒙思潮中開始建構自己的文化理想,其獨特的學術思想,特別是傾向于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離不開歷史和時代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塑造。他的文化選擇貫通了中國傳統學術與西方啟蒙思想之間的人文精神,激活了邊緣雜學的民主思想,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古代小說多重的文化基因。因此,魯迅文藝啟蒙的人生選擇和個性張揚,既體現了文化轉型和學術嬗變的深層力量,又強化了現實關照和自我反省的文化使命感。晚清報刊和小說雜志的文化影響力自然成為許多文人的價值取向和時代選擇,閱讀《新小說》、嘗試過《新生》的魯迅必然和《新青年》相遇,并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魯迅1927年定居上海,就是因為上海從近代以來形成了報刊和出版為主體的文化商業機制,可以支撐自由文人的職業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不論從五四新文學的奠基來研究魯迅,還是參照西方人文主義思想來討論魯迅,總是會遮蔽魯迅從傳統而來的深層的學術文化情懷。《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作為博士論文和博士后研究選題,歷經十年,筆者李生濱更深刻地認識到魯迅雜家思想的重要性,尤其是傳統文化走向現代民主和啟蒙話語的復雜性。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 目錄
序二
引言
**章 近代中國、晚清文化與魯迅研究
第二章 近代中國與魯迅的維新思想
**節 政治與文化的歷史激蕩
第二節 西學東漸與維新思潮
第三節 南京求學與魯迅的新學視野
第四節 維新宣傳與魯迅的啟蒙文學觀
第五節 晚清與五四啟蒙先驅的文化個性
第三章 晚清文藝啟蒙思潮與魯迅的文化選擇
**節 晚清文化的表征與小說敘事
第二節 魯迅與晚清小說雜志和留學生刊物
第三節 回望晚清 比較“五四”
第四章 魯迅思想文化個性的歷史考察
**節 “小說”的文化根源及其啟蒙價值
第二節 小說雜家的學術情懷及其歷史考察
第三節 時代認同與“小說家”的啟蒙理想
第五章 魯迅的個性化追求及其人文理想
**節 魯迅的民族情懷及其啟蒙思想
第二節 魯迅的東學背景和西學思想
第三節 魯迅的人文理想和“立人”思想
第六章 現代性超越的文藝創作和文學研究
**節 文學文本的審美批評
第二節 小說創作的現代性自覺
第三節 學術轉型與中國文學研究
結語 小說雜家的文化使命感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兼論其小說雜家的文化個性 作者簡介
李生濱,男,1966年9月生于青海平安,祖籍南京。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現代方向學術帶頭人。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復旦大學博士,河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博士后,2006年曾訪學英國。十多年來在《四川大學學報》、《寧夏大學學報》、《北方論叢》、《郭沫若學刊》、《民族文學》、《山東文學》、《朔方》等各種刊物發表論文六十余篇,已出版《沈從文與京派文人的魅力》、《遠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詩學研究》(合著)等論著三部。《詩人郭沫若的社會理想和政治情懷》一文獲寧夏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獎,《20世紀末中國小說的流變和自由寫作》一文獲成都社科院科研創新成果一等獎,《春花照明月清水出芙蓉》一文獲《黃河文學》百期慶典優秀作者獎,《語言的藝術寫意與繪畫》入選《名作欣賞》三十年精選集。《雕蟲問學集》2008年獲北方十五省優秀社科著作獎,《沈從文與京派文人的魅力》2009年獲“寧夏第九屆文學藝術獎”“文學理論與評論”一等獎。2011年榮獲“寧夏大學一招商銀行本科教學優秀獎”。先后參與、主持并完成國家、區級和學校重點等各種科研項目六項。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近代文學會理事、中國郭沫若學會理事,寧夏作協會員,《黃河文學》特約批評理事。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學、20世紀中國鄉土文學和西部文學研究,崇尚審美批評的“性情”說。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