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湘菜 本書特色
梁小進和張好編著的《湘菜》內容介紹:飲食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作為湖湘人民千百年來經濟與文化生活的結晶,湘菜也體現出一種獨具地方特點的文化色彩。歷代文化名人的辛勤培育,眾多名廚大師的精心制作,湘菜的發展登峰造極,已經成為一種獨具一格的藝術。其奇巧多變的刀工,精妙無比的調味,精致典雅的餐具,高雅別致的命名,無不體現出湘菜藝術之所在。湘菜的名席名肴,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品,而名廚大師們則是這一藝術品的創作者。湘菜藝術已成為中華飲食文化園地中一朵鮮美嬌艷的奇葩!
湘菜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9個方面介紹了湘菜,具體包括湘菜源流、湘菜美食家、湘菜名廚、湘菜名店、湘菜名肴、湘菜習俗、湘菜藝術等內容。
湘菜 目錄
《楚辭》中的荊湘菜肴
西漢時期的湖湘佳肴
三國南朝時代的湖湘飲食
唐宋名人筆下的湖南菜肴
清代中后期長沙的宴席
莊賡良改進湖南菜
“組庵菜”的來源
民國時期的“蕭宋”良緣
地靈人杰品佳肴:湘菜美食家
何紹基
唐際盛
曾國藩
左宗棠
譚鐘麟
莊賡良
譚延闿
唐生智
陶菊隱
蕭石朋
黃性一
巧作珍肴亦大家:湘菜名廚
“湖南**名廚”譚奚庭
一代名廚曹藎臣
蕭榮華
柳三和
宋善齋
畢河清
舒桂卿
蔡海云
彭長貴
羅鳳樓
“湘菜泰斗”石蔭祥
曹恒斌
許菊云
“湘菜大使”王墨泉
“畫人而兼庖人”張志君
從外交官到“世界名廚”:鐘武雄
萬紫千紅競芬芳:湘菜名店
火宮殿酒家
美食玉樓東
清真李合盛餐館
福星樓酒家
徐長興烤鴨店
吉星樓筵席館
許宏茂飯館
曲園酒家
味腴酒家
清真**春酒店
盟華園飲食店
長沙飯店
又一村飯店
友友南景飯店
新長福酒店
秦皇食府筷樂瀟湘
千姿萬態呈風流:湘菜名肴
全家福
百鳥朝風
組庵魚翅
組庵裙邊
火腿蝦仁藕夾
松鼠鱖魚
火方銀魚
麻辣子雞
荷葉粉蒸雞
東安子雞
三層套雞
子龍脫袍
一鴨四吃
牛中三杰
花菇無黃蛋
檳芋扣肉
粉蒸排骨
三臘合蒸
油燜火焙魚
家常豆腐
豆豉辣椒
橘露湯圓
拔絲蜜柚
大宴家餐古風存:湘菜習俗
歲時節令食俗
日常食俗及待客食俗
祈福禁忌食俗
少數民族菜肴食俗
湘人嗜辣
湘人嗜食狗肉
百花園中一奇葩:湘菜藝術
刀工造作之奇
烹制調味之巧
餐具器用之美
美名佳號之雅
名人與湘菜
曾國藩與湘菜
左宗棠塞外談湘菜
彭玉麟飲食之異
郭岜燾贊鄉昧
楊昌濬西北嘗湘味
王闿運詩贊灰湯鴨
陳海鵬與新河鴨
譚延閩與茶陵生姜
章太炎盛贊紅煨白鱔
林伯渠早年宴飲長沙
毛澤東偏愛家鄉菜
賀龍與沅陵“紅燒鯊魚頭”
宋慶齡與“糖(酥)醋排骨”
鄧小平與豆豉辣椒蒸排骨
譚政與砂鍋燉豆腐
王首道與瀏陽豆豉
王震叮囑振興湘菜
香溢天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京城無處不飄“湘”
民國時期南京的湘菜
滬上“洞庭春”
深、穗“湘菜之風”
“人間天堂”湘菜情
福州流行湖南菜
臺北的湘菜館
湘菜的法國、剛果之行
湘菜在德國
美國的湘菜熱潮
附錄:歷代名人詠湘菜詩詞選
參考文獻
后記
湘菜 節選
三國南朝時代的湖湘飲食 三國至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分裂與動蕩的時期。此時的湖南地區,先屬于三國中的吳國統治,后經過晉朝,至南朝,依次隸屬于宋、齊、梁、陳四個南方小朝廷。 這是一個政權頻繁更迭、戰亂連年不息的時代。在這一時代,湖湘地區飲食的特色日臻突出,飲食的水平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有了提升。 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才華橫溢,曾撰寫了一篇《吳都啣,描寫三國時期吳同統治下的長江以南地區(包括今湖南)的山川、物產、風俗,其中對于飲食及其習俗也有生動的描述。賦中記述官僚貴族們豪飲暴食的場面:“置酒若淮泗,積肴若山丘。飛輕軒而酌綠酃,方雙轡而賦珍羞。飲烽起,酹鼓震,士繾綣,眾懷飲。”擺設的美酒如淮、泗的流水,堆積的佳肴如山丘一樣的高。乘坐飛馳的馬車,飲著湘酃的美酒,騎上雙轡的駿馬品嘗珍肴.又描述城市的飲食生活:“里宴巷飲,飛觴舉白。翹關扛鼎,拚射壺博。”里坊和街巷都張設著宴席,人們高舉著酒觴一飲而盡。酒醉飯飽,力量無比,又射箭博弈,不盡地歡樂。反映了三國至晉代湖南地區飲食的狀況。 南朝時梁朝人宗懍曾寫有《荊楚歲時記》一文。這篇文章,記述了包括今湖南在內的荊楚地區民間飲食的習俗。如:“正月一日……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其五辛盤,當是辛辣、酸、咸、甜、苦五味食物的拼盤。這說明,自先秦以來,湖湘地區嗜好“五辛”的習俗已經形成。該文又記載說:“仲冬之月,采擷霜蕪菁、葵等雜菜干之,并為咸菹,有得其和者,并為金釵色。以糯米熬搗為末,研胡麻汁和之,石笮令熟。菹既甜脆,汁亦酸美。”這里所說的咸菹,前一種就是湖南城鄉居民家家都喜歡做的腌干菜;后一種,則類似今天湘西民間制作的“酢辣椒”。 唐宋名人筆下的湖南菜肴 唐宋時期,我國的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而作為商品經濟的一個重要門類,酒食宴飲業也進人了一個繁榮時期。唐代后期,唐朝廷在全國各州、郡之上設“道”,今湖南地區即設“湖南道”.宋代改道為路,湖南道改稱荊湖南路。這是湖南作為一個專用的行政區劃名稱的開始。 唐宋時期,湖南人文薈萃,燦若繁星,不僅產生了許多文化名人,如書法家歐陽詢、詩人懷素、李群玉、齊己、學者劉蛻等,而且還有大批的文化名人,如杜甫、李白、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岳飛、李綱、辛棄疾、文天祥等來過湖南。他們在這里觀覽山水,體察民情,起居飲食,都寫了很多詩詞歌賦,留下了這一時期湖南菜肴酒水的記載。 唐大歷年間(766—779年),大詩人杜甫來到湖南.他自江漢泛舟,涉洞庭,人湘江,溯流而上,先后到了岳州、潭州、衡州、耒陽。滿腹詩章的杜甫,在這里寫了數十首詩,吟詠湘江景色,哀嘆民生疾苦,也留下了有關湖湘飲食的詩句。洞庭水鄉、湘江流域,水網密布,盛產魚蝦。杜甫目睹此情,不禁吟道“楚人重魚不重肉”。他晚年顛沛流離,孤苦老病,飲食為艱,雖然“客子庖廚薄,江樓枕席清”,但他“滑喜雕胡飯,香聞錦帶羹”,喜歡這種江湖水草雕胡米做的“既香而滑”的飯和錦帶(又名文官花)嫩葉熬成的羹。 唐貞元年間(785—8。4年),著名詩人劉禹錫貶官朗州(今常德)司馬。朗州為沅水重鎮、湘西門戶,水陸交錯,商賈云集。劉禹錫在他的詩文中,記敘了這里酒席宴飲的繁華。在《堤上行》中,他寫道“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長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沅江大堤下檣帆林立,滿泊船舟,而大堤上酒樓飯店排列,旗號張揚,十分熱鬧。他還饒有興趣地寫下觀市一文,描繪沅南市場,“業于饔者列饔僖,陳餅餌而宓然;業于酒者舉酒旗,滌棲盂而澤然;鼓刀之人設膏俎,解豕羊而赫然”,一派繁忙景象。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