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南懷瑾 講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60509
- 條形碼:9787506060509 ; 978-7-5060-605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南懷瑾 講述 本書特色
南先生一向重視教育,對中國教育的未來更充滿了關注和憂慮。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認知人性,改變氣質,從事教育就是要把人性教好。教育的問題不完全是老師或學校的問題,更多的在于家庭教育。他很痛心地指出,現在家長更該重新受教育。他強調,家長不應將自己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識地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應深切關注孩子的稟賦性向,要適才適性,教導孩子貴在自立。他更身體力行實踐,創辦“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希望承先啟后,繼承中華文化的精髓,并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神,建立新的教育風氣,以開啟我們后代的興旺太平。 談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時,南先生指出,不論是普通人的行為道德還是追究宇宙生命的根本問題,也不論是政治文化的基本還是*高理想,中國文化在諸多方面都與西方文化不同。但是,近百年來,由于屢屢遭受西方國家侵略,致使國人盲目西向,“西學為體,西學為用”,一味懷疑自家文化;但由于又對西方文化認識不清,且過分追求物質和眼前利益,造成對國際情勢、整個社會環境、個人前途以及手邊事業等卻茫然恍然。對此,他頗為痛心疾首,希望大家注重個人修養,尤其要注重文學方面的修養。 對于近來流行的神通與特異功能,南先生有通達的認識。他指出,神通是生命功能的一種,對生命科學、醫學等有其貢獻,值得研究。但他僅支持少數人進行有限的科學的研究,反對大張旗鼓地宣傳,更反對夸張地吹噓。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南懷瑾 講述 內容簡介
二十一世紀初,有感于文化教育之重要,南先生親自撰成《中國文化教育的自訴》一文,講述從遠古夏商周至清代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教育、生活以及與政治、經濟交互影響所產生的演變,敘述清晰扼要,內容發人深省。其后,他隨緣講課,內容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或講述二十世紀以來教育的發展歷程,或從人生目標、家教、師道等方面漫談教育,或簡論儒家的發展歷程,提出本質上影響中國民間社會的并非儒家或孔孟之教,而是雜家、陰陽家和道家之學,或談中學與西學的體用問題,等等。該書將此類話題的講述進行整理,與前文合為一體,南師親自定名為《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以突顯眾所關心之話題。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南懷瑾 講述 目錄
一、中國文化教育的自訴
**章 漫說上下三千年
夏商周的教育學制○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秦漢時代的學官與學術○魏晉南北朝的名士與學閥○北朝的文化與教育○隋唐開科取士的考試制度○唐宋時代考試策論○唐末五代到兩宋○兩宋的守文弱主○宋代的書院○宋代理學家們開了孔家店○兩宋的儒林和文學○明清的四書和八股文○明清理學的道德禁錮○明清文化的演變○文藝復興時的明朝○清代文化教育的劇變
第二章 新舊文化交替的代溝
民初三十年的文化教育○抗戰時期的文化教育○抗戰時期大后方的形勢和人文
二、漫談教育
**堂
開場白○《千字文》的學問○立德立功立言○家教與母教○教育先要知性情○先天稟賦后天影響
第二堂
教育要注重文學○化民成俗的師道○什么是意志精神
第三堂
辦教育的人們○教育以變化氣質為目的○師才難得○舊教育的教法
三、對學生家長研修班講話
**堂
亂世出圣人○十六字心法○孔子一生的修養○《大學》提出的方法
第二堂
社會文化變亂的時代○讓孩子能自立○灑掃應對的生活教育○學佛應以佛為師
四、對學生家長講話
**天
請注意兩本書○三綱——明德親民至善○八目——八個方向○格物知定
第二天
生死問題○認清名稱含義○誰能掌握自己的生死○修行初步——誠意正心知止○保持文化的女性○家庭教育的重要○達摩與格物之道
第三天
生于憂患的我們生于安樂的你們○打坐念佛為什么○有義語無義語○富蘭克林十三條○咒語○打坐切忌
五、對學校新生家長講話
**堂
適才適性人貴自立○聰明難糊涂亦難○平安是福
第二堂
辦教育要犧牲自己○孩子自有選擇○真正的教育精神
第三堂
古代考試制度○現代學店式的教育○結合新舊教育的實驗○己立立人自利利他
六、對學校教師講話
**講
人生以什么為目的○學者效也○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古代教育的目標○教育是人性的問題○罰或不罰打與不打
第二講
再談人性問題○再說性善性惡○人之大欲何處來○講七情
七、對學校教師第二次講話
“學成文武藝”的目的○教育無用論○實驗學校的宗旨○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一個孩子的來信○注意腰的力量
八、感論中國文化的儒家
師儒之道的由來○師儒之道的分歧與衍變○秦漢階段○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宋明理學的興起○明清時期的儒林
九、談中學與西學的體用問題
**堂
開場白○百年的人與事○龔定盦的預言○戴鴻慈的資料蔣夢麟的說法○西學為體的百年○西方的毒害
第二堂
認知科學與唯識○想是想思是思○三世與因緣○意識健康夢境○第六意識的復雜作用○性理與理性
第三堂
中國文化與生命科學○靜坐修養端容正坐○修定的三個方法○聽呼吸的方法○觀心法門三際托空○解疑釋惑
十、經史合參研讀班前言
炎黃子孫的起源○堯舜禹的公天下○夏商周開始的家天下○觀今宜鑒古○治史要通才○六經皆史○孔子著《春秋》○《春秋》的內涵○司馬遷著《史記》○讀歷史的眼睛○《史記》列傳的深意○歷史不是“載之空言”○四首詩說項羽
十一、談人性的真相
**堂
人類文化的心性問題○人性是善是惡○中外各家的觀點○知行的問題○王陽明四句教○四句教的矛盾
第二堂
佛家的說法○禪宗六祖○兩首偈子
十二、談如何學佛
**堂
佛教佛學佛法○佛的出身佛的疑惑○佛的苦修與悟道○佛學中的宇宙觀○佛學怎么看生命○三世因果六道輪回
第二堂
貪瞋癡慢疑惡見○十善業道○答問解疑
十三、談神通與特異功能
特異功能不特異○是神通,還是神經○神通無用,價值有限○神通扭不過大勢至
十四、談“照明三昧”
引言○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在黑暗的光明中○照明三昧——生命的功能○對話與答問
十五、漫談商業道德
**堂
中學為體還是西學為體○什么是中國文化○出國看門道○要對商業反思○正確理解“重農輕商”
第二堂
居安思危了么○中國的傳統美德遺失了○自我管理與管理人事○財富的用途
十六、談文學與修養
**講
失心瘋的社會○學習文化注意文學○韋應物的詩○劉克莊的詞○談性情
第二講
文化的重要性○談思想○什么是真正的學問
第三講
初學靜坐的要點○不要怕思想情緒○修養仍需配合文學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南懷瑾 講述 節選
二十一世紀初,有感于文化教育之重要,南先生親自撰成《中國文化教育的自訴》一文,講述從遠古夏商周至清代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教育、生活以及與政治、經濟交互影響所產生的演變,敘述清晰扼要,內容發人深省。其后,他隨緣講課,內容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或講述二十世紀以來教育的發展歷程,或從人生目標、家教、師道等方面漫談教育,或簡論儒家的發展歷程,提出本質上影響中國民間社會的并非儒家或孔孟之教,而是雜家、陰陽家和道家之學,或談中學與西學的體用問題,等等。該書將此類話題的講述進行整理,與前文合為一體,南師親自定名為《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以突顯眾所關心之話題。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南懷瑾 講述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2012),是多年來享譽海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他出身于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