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抗戰時期胡風的主觀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15609
- 條形碼:9787511715609 ; 978-7-5117-156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抗戰時期胡風的主觀論研究 本書特色
抗戰時期左翼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主體性的論爭和探索
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抗戰時期胡風的主觀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歷史框架出發,對胡風的“主觀論”及其引發的論爭進行了梳理和辨析,認為不管是胡風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強調,還是郭沫若對儒墨問題的研究、喬冠華和胡繩等對“生活態度”的強調,都與民族主義等思潮訴諸人們的情感、用“民族的”標準擠壓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的、國際主義的標準有關,是左翼知識分子自覺的理論努力,試圖發展馬克思主義中主體性、情感性的一面。論爭各方都借鑒了馬克思主義中的不同理論資源,來強調馬克思主義中經濟的決定性作用是要通過人的主觀因素起作用的,以對抗當時直接訴諸人的主體性和感性層面的“新儒學”、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潮,共同表達了國統區左翼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中的主體性問題的探索
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抗戰時期胡風的主觀論研究 目錄
前言
**章導論:“主觀論”及其批評史
**節黃藥眠的立場
第二節香港批判
第三節從革命的反對派到反革命
第四節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反思
第二章“主觀論”問題的緣起
**節《七月》與《希望》的差別
第二節“民族文學”
第三節儒學的復興
第四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第三章郭沫若與左翼陣營的儒墨之爭
**節屈原的思想
第二節儒墨批判
第三節反對教條主義
第四章“才子集團”的“生活態度論”
**節“生活三度”說
第二節感性生活與理性生活
第三節唯“唯物的思想”論
第四節批評與反思
第五章“主觀論”及其對象
**節感性的對象
第二節“在混亂里面”
第三節個性解放
第六章“主觀論”與“香港批判”
**節文藝的新方向
第二節論主觀問題
第三節論小資產階級的改造
第四節文藝的感性作用
第七章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抗戰時期胡風的主觀論研究 作者簡介
黃曉武,1977年生,清華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雜志副主編。翻譯《后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研究》一書(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在《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