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鄭和與非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2045
- 條形碼:9787516112045 ; 978-7-5161-120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鄭和與非洲 本書特色
《鄭和與非洲》運用歷史資料與現實考察相結合的方法,系統考察了鄭和與非洲的關系、鄭和舟師在非洲的影響,詳細考察了目前非洲鄭和船隊后裔的生存狀況以及他們至盡仍然保存的中國文化。全書圖文并茂,資料翔實,學術性、可讀性兼備,是一部難得的關于鄭和與非洲的好書。本書由李新烽主編。
鄭和與非洲 內容簡介
《鄭和與非洲》是我國研究鄭和下西洋與非洲關系的一部內容*翔實、且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學術專著。作者李新烽運用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書齋研究與實地考察、歷史意義與現實影響“三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占有豐富材料、掌握*新信息和獲得大量**手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認真仔細考證,全方位、寬領域、多角度、深層次論述了鄭和下西洋與非洲的關系,鄭和舟師在非洲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將非洲華人移民史提前了了三百年。 鄭和下西洋為何要四赴非洲?郯和本人是否到訪過非洲?舟船科技能否保障如此遠航?龐大船隊如何組織和進行通信聯絡?“舟師”任非洲留下了什么遺跡與影響?《鄭和與非洲》分析了鄭和船隊嚴密的組織紀律和科學的聯絡系統,對鄭和本人是否訪問過非洲給予肯定回答;在探討明代先進造船科技的基礎上,提出了“海上絲瓷之路”的新概念,論述了重走鄭和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肯尼亞帕泰島“中國村”村名之來源作出新解釋,任提前華人移民非洲史的基礎上,將觸角延伸至新中國的對非政策,彰顯鄭和研究的現實意義,回擊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和“新殖民主義論”,并對非洲“向東看”和中非貿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 書中不乏新觀點,新材料、新發現。該書是一部集知識性、創新性、可讀性于一體的學術著作,同時填補了非洲研究與鄭和研究兩領域的空白。
鄭和與非洲 目錄
鄭和與非洲 作者簡介
李新烽,博士,《人民日報》記者。1960年9月出生,陜西省渭南市人。1981年畢業于西安外語學院英語系,后留校王作。1987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獲法學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部工作,兼任陜兩人民廣播電臺駐京記者,曾獲該臺好新聞比賽一等獎;1993年赴英留學,獲英國威爾士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5年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同年調入從民日報》社。1998年至2005年任《人民日報》社駐南非首席記者,主管非洲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報道,足跡遍布20一多個非洲國家。2000年以優秀論文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獲中國國際新聞獎二等獎,2003年獲《環球時報》特殊貢獻獎。第八屆全國青聯委員,兩度被評為《人民日報》社先進個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