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8344
- 條形碼:9787516118344 ; 978-7-5161-183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 本書特色
韋惠惠所著的《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以外界環境需求與實際制度供給為分析線索,以香港回歸為界,通過對已有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發展歷程的分析梳理,厘清不同利益主體在此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及其背后的邏輯,運用了文獻研究法、調查法、訪談法和文本分析法收集研究所需的相關資料和素材,結合新制度經濟學制度變遷理論的基本原理,對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現象展開系統研究,并提出促進粵港高等教育合作深化的建議。
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 內容簡介
粵港高等教育合作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開展區域高等教育合作的獨特現象。韋惠惠所著的《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旨在通過對已有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發展歷程的分析梳理,厘清不同利益主體在此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及其背后的邏輯,并提出促進粵港高等教育合作深化的建議。研究的*終目的在于探尋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運用了文獻研究法、調查法、訪談法和文本分析法收集研究所需的相關資料和素材,結合新制度經濟學制度變遷理論的基本原理,對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現象展開系統研究。從制度變遷理論角度來看,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實際上是一組與兩地高等教育資源分享有關的利益主體相互關系的規則建構的結果。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產生、發展和深化的過程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不斷變遷和創新的過程。本書首先以外界環境需求與實際制度供給為分析線索,以香港回歸為界,將1978年改革開放至2008年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頒布期間的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歷程區分為生成和發展兩個階段,分別進行闡述。并從變遷主體、變遷動力和變遷方式三個方面概括分析了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的特征。在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歷程中,粵港兩地的相關個人和高校是必不可少的行為主體。其中,學生、教師個體及相關領導人物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制度變遷的實現。高校作為以實施高等教育為主要職能的機構,在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粵港兩地高校從各自的利益訴求和行為約束出發,作出了跨境招收學生、簽訂合作協議以及相關策略性的行為。政府作為可以合法使用強制性手段、*具有權威性的組織在制度變遷過程中往往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過程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和中國香港當局政府這些不同層級的政府實體行為的影響。這些具有不同利益訴求和行為約束的政府實體在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的不同階段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做出不同的行為,共同作用于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的生成、發展和變化。
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 目錄
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變遷研究 作者簡介
韋惠惠,女,1982年生,河南洛陽人。2002年7月在河南大學獲教育學學士學位,2005年6月在華南師范大學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6月在中山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在河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南科技大學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骨干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曾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省部級課題兩項、地廳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