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國際技術貿易-(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401411
- 條形碼:9787565401411 ; 978-7-5654-014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技術貿易-(第二版) 本書特色
《國際技術貿易(第2版)》:21世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系列教材
國際技術貿易-(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0章,第1章、第2章主要是國際技術貿易基本概述和基本理論;第3章介紹我國開展國際技術貿易的一般程序;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著重論述國際技術貿易合同,包括國際技術貿易合同的基本條款和特殊條款、專利合同、專有技術轉讓合同、商標許可合同以及其他類型技術貿易合同;第9章探討國際技術貿易作價原則及其影響因素、技術貿易合同價款的計算與支付;第10章研究國際技術貿易政策與法規慣例,主要有發達國家有關技術貿易的法律規定、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有關技術貿易的法律規定、關于國際技術貿易中限制性商業慣例及其有關管制立法。在每一章后面都配有復習思考題和課堂討論題、案例分析題,以供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國際技術貿易這門課程,同時也方便教師的課堂教學。
國際技術貿易-(第二版) 目錄
學習目標
1.1 國際技術貿易基本概念
1.2 國際技術貿易主要方式
1.3 國際技術貿易發展概況
1.4 跨國公司與技術轉讓
本章小結
基本概念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國際技術貿易理論
學習目標
2.1 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與技術轉移理論
2.2 傳統貿易中的技術轉讓理論
2.3 技術轉移機制理論
2.4 國際直接投資中的技術轉移理論
國際技術貿易-(第二版) 節選
《國際技術貿易(第2版)》內容簡介:國際經貿活動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直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后才獲得了廣泛的發展,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性。對國際經貿活動的系統研究始于15世紀的重商主義學派,至今已形成涉及領域廣泛、結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與一國國內經濟不同,國際經貿活動要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的當事人,而全球范圍內又不存在一個超國家的權力機構對這些活動進行規范和管理,因此,國際經貿活動的習慣做法及各種規則往往是先發國家國內做法和規則的延伸,由此決定了先發國家和后發國家在國際經貿人才培養方面的差異:先發國家由于國內外經貿活動的做法和規則差異不大,因此很少專門設立國際經貿類專業,而是將其內容分散在相關專業的課程中進行介紹;后發國家由于國內外經貿活動的做法和規則差異很大,因此往往專門設立國際經貿類專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際經貿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財經類院校。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各類高校在本科層次紛紛設立了名稱各異的外經貿相關專業或方向,包括對外貿易、國際貿易、國際經濟、世界經濟、國際經濟合作、工業外貿等。1993年,國家教委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國際經貿本科層次專業規范為3個,即經濟學學科門類下的“國際經濟”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工學學科門類下的“工業外貿”專業。在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進一步將1993年目錄中的3個專業及原目錄外專業“國際商務”合并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先在國家(或地區)之間發生的經貿活動是貨物貿易,它至今仍是國際經貿領域的重要內容。關于國際貨物貿易的教學與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課程體系完整,主要包括理論、實務與慣例、專業外語三類課程。隨著國際經貿活動領域的不斷拓展,國際經貿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也隨之完善,增加了諸如“國際技術貿易”、“國際經濟合作”、“國際投資”、“國際服務貿易”、“國際物流”等課程,國內部分院校還基于這些領域設立了專業方向,細化了課程體系。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