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16075
- 條形碼:9787300116075 ; 978-7-300-1160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兩位世界**級金融學家撰寫的,該書融合了有關金融危機的基本的和非常規的思想,深刻探討了三種形式的危機:由于市場流動性以及金融中介的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的變動導致的危機,由于大的外部貿易項目沖擊導致的危機和由于投機性泡沫破滅或者借貸繁榮的突然中斷導致的危機。這是一本政策制定者和那些關注金融危機風險的金融學者們必讀的書。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內容簡介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金融危機?人類能夠預測甚至避免金融危機嗎?怎樣才能減少金融危機的影響?政府和國際組織應當干預金融危機嗎?或者應當讓金融危機自行發展?亞洲金融危機后,許多人譴責國際組織、腐敗、政府以及錯誤的宏觀、微觀經濟政策不僅導致金融危機,而且不必要地延長并加深了金融危機。由艾倫和蓋爾教授合著的《理解金融危機》一書是到目前為止試圖對上述諸問題從微觀經濟學的實證和規范視角做出回答的唯一著述。
作者從追溯金融危機史開始,向讀者展示了理解金融危機文獻所必需的基本經濟學工具,構建了一系列日益成熟的模型。自始至終,作者引導讀者通過現存的理論和實證文獻,建立他們自己的理論方法。本書描述了現代中介理論,介紹了資產市場和資產價格波動的原因,討論了銀行與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書還涉及了一些更專業化的話題,包括*優金融規制、泡沫以及金融傳染。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目錄
1.1 引言
1.2 歐美國家金融危機史
1.3 金融危機與股票市場崩潰
1.4 貨幣與孿生危機
1.5 不同時期的金融危機
1.6 近期發生的一些金融危機
1.6.1 斯堪的納維亞金融危機
1.6.2 日本金融危機
1.6.3 亞洲金融危機
1.6.4 俄羅斯金融危機與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1.6.5 2001-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機
1.7 金融危機的成本
1.8 金融危機的理論
1.9 結束語
第2章 時間,不確定性和流動性
2.1 跨期有效配置
2.1.1 消費和儲蓄
2.1.2 生產
2.2 不確定性
2.2.1 狀態或有商品與風險分擔
2.2.2 對風險的態度
2.2.3 保險與風險匯合
2.2.4 資產組合選擇
2.3 流動性
2.4 結束語
第3章 中介與危機
3.1 流動性問題
3.2 市場均衡
3.3 有效解
3.4 銀行解
3.5 銀行擠兌
3.6 銀行擠兌均衡
3.7 銀行擠兌的經濟周期觀點
3.8 尋找唯一均衡的全局博弈方法
3.9 文獻回顧
3.10 結束語
第4章 資產市場
4.1 市場參與
4.2 模型
4.3 均衡
4.3.1 時期1的市場出清
4.3.2 資產組合選擇
4.4 市場現金定價(cash-in-the-market-pricing)
4.5 受限參與
4.5.1 模型
4.5.2 均衡
4.5.3 完全參與均衡
4.5.4 完全參與和資產價格波動
4.5.5 受限參與和資產價格波動
4.5.6 多重帕累托排序均衡
4.6 總結
第5章 金融脆弱性
5.1 市場、銀行和消費者
5.2 均衡的類型
5.2.1 無總體不確定性的基本均衡
5.2.2 總體不確定性
5.2.3 太陽黑子均衡
5.2.4 銀行的異質流動性沖擊
5.2.5 無破產均衡
5.2.6 完全市場與不完全市場比較
5.3 相關文獻
5.4 討論
第6章 中介和市場
6.1 完全市場
6.2 中介與市場
6.2.1 有效的風險分擔
6.2.2 完全金融市場下的均衡
6.2.3 完全市場的另一種表述
6.2.4 一般情形
6.2.5 在沒有完全市場的條件下實現*優策略
6.3 不完全合同
6.3.1 完全市場與總體風險
6.3.2 不完全市場下的金融中介問題
6.4 結論
第7章 *優金融管制
7.1 資本管制
7.1.1 *優資本結構
7.1.2 具有總體不確定性的模型
7.2 完全市場中的資本結構
7.3 流動性管制
7.3.1 比較靜態分析
7.3.2 流動性過剩還是不足?
7.4 文獻回顧
7.5 結束語
第8章 貨幣和價格
8.1 一個例子
8.2 *優的貨幣危機
8.3 美元化和激勵
8.4 文獻回顧
8.5 結束語
第9章 資產價格泡沫與金融危機
9.1 代理問題和正資產價格泡沫
9.1.1 風險轉移問題
9.1.2 信貸和利率決定
9.1.3 金融風險
9.1.4 金融脆弱性
9.2 銀行危機和負資產價格泡沫
9.2.1 模型
9.2.2 *優風險分擔
9.2.3 *優存款合同
9.2.4 一個資產市場
9.2.5 *優貨幣政策
9.3 結束語
第10章 傳導
10.1 流動性偏好
10.2 *優風險分擔
10.3 分散化
10.4 傳導
10.4.1 變現的“融資排序
10.4.2 變現價值
10.4.3 緩沖與銀行擠兌
10.4.4 多區域
10.5 穩健性
10.6 遏制(containment)
10.7 討論
10.8 應用
10.8.1 厄珀和沃姆斯
10.8.2 德格瑞西和恩伽尹
10.8.3 西弗恩蒂斯,費魯奇和席恩(cifuentes,ferrucci and shin,2005)
10.9 文獻回顧
10.10 結束語
索引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節選
《理解金融危機》內容簡介: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金融危機?人類能夠預測甚至避免金融危機嗎?怎樣才能減少金融危機的影響?政府和國際組織應當干預金融危機嗎?或者應當讓金融危機自行發展?亞洲金融危機后,許多人譴責國際組織、腐敗、政府以及錯誤的宏觀、微觀經濟政策不僅導致金融危機,而且不必要地延長并加深了金融危機。由艾倫和蓋爾教授合著的《理解金融危機》一書是到目前為止試圖對上述諸問題從微觀經濟學的實證和規范視角做出回答的唯一著述。作者從追溯金融危機史開始,向讀者展示了理解金融危機文獻所必需的基本經濟學工具,構建了一系列精巧的模型。自始至終,作者引導讀者通過現存的理論和實證文獻,建立他們自己的理論方法。《理解金融危機》描述了現代中介理論,介紹了資產市場和資產價格波動的原因,討論了銀行與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理解金融危機》還涉及了一些更專業化的話題,包括*優金融規制、泡沫以及金融傳染。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相關資料
插圖:金融危機發生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資產價格的崩潰。對于資產價格為何會暴跌,一種解釋認為是由于預期未來現金流會減少,此觀點也是第3章分析的商業周期危機理論的基礎;另一種觀點認為可能是由于流動性的缺乏。第4章會對資本市場的運作進行考察,在資本市場上流動性沖擊引起了資產價格的波動。這個模型同第3章的模型十分相似,只是這里沒有銀行的參與。除此之外,模型還加入了參與市場的固定成本,由于這種成本的存在,市場參與必定是不完全的。當流動性比較豐富時,資產價格會按照通常的方式由預期未來收益決定;但是當流動性變得稀缺時,市場就會依照市場現金定價機制(the cash-in-the-market pricing)決定資產價格。按照市場現金定價機制,一項資產的價格僅僅是要出售的資產數額與買方所擁有的現金或流動性的比率。事后買家在市場現金機制發揮作用時會傾向于擁有更多的現金;而事前(ex ante)買家將會在流動性豐富時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與流動性稀缺時可能產生的收益之間進行權衡。這個資產定價理論能夠一致地解釋資產價格劇烈變動的原因。該理論表明,可以存在多重帕累托排序均衡:在某種均衡狀態下,市場參與不完全,資產價格也不穩定;而在帕累托較優均衡狀態下,市場參與則是完全的,資產價格的波動也較小。有的危機是由大規模沖擊引發的,有些危機的觸發卻是由于一些小事。例如上文提到的1998年俄羅斯危機,觸發危機的債務延期所涉及的資產僅占全球資產極小的比重。盡管如此,全世界金融市場也還是受到很大影響,在之后一段時間內金融市場仍持續處于劇烈的震蕩之中。理解這種金融脆弱性何以產生即是第5章的主題。第3章我們只考察了銀行業,第4章只考察了資本市場,在第5章我們將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我們考察的市場實際上是銀行和機構互相分擔風險和分享流動性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市場應算作機構性市場,個人是無法直接進入的,但可以通過將資金存人銀行參與到市場活動中來。和第4章一樣,理解均衡狀態的關鍵在于了解銀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動機。要想讓銀行持有流動性,在流動性豐富時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必須能夠被流動性稀缺和存在市場現金定價機制時的收益所補償。如果流動性稀缺的情形很少出現,就很可能出現一個現象,即流動性需求方面的較小變動能夠引起資產價格的大幅度波動,而正是這些價格波動造成了破產和經營中斷。金融脆弱性
理解金融危機(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作者簡介
富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牛津大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Nippon金融學和經濟學終身教授。自1980年以來一直在沃頓學院執教,現為沃頓金融制度中心合作主任。曾任沃頓學院副院長,沃頓博士項目主任,世界主要金融學術刊物《金融研究評論》執行編輯,美國金融學會、西部金融學會、金融研究學會、金融中介研究學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司金融、資產定價、金融創新和比較金融體制。
道格拉斯·蓋爾(Douglas Gale),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先后任教倫敦經濟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和紐約大學,現為紐約大學Julius Silver經濟學教授,劍橋丘吉爾學院杰出研究員,《經濟計量和經濟理論》合作編輯,《經濟理論雜志》、《數理經濟學雜志》、《經濟學研究》副主編,《宏觀經濟動態》顧問編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金融制度中心高級研究員。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