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084452
- 條形碼:9787208084452 ; 978-7-208-08445-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本書特色
我在美國前前后后往了10年。在這10年中,我游走了它的許多大城市和無數的鄉村小鎮,我曾覺得自己比美國人還要了解這個國家,比他們對美國更有見識。直到有一天我決定離開時,才忽然覺得還有那么多地方我沒去過,更別說那些匆匆而過、似是而非的所在。由此,我開始懷疑起自己對美國的認識,懷疑我究竟有多了解這個國家。于是,我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跟美國告別,一種能夠延續我對這個國家記憶的方式。
當我離開時,奔馳在路上,我聽見亞美利加在歌唱。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內容簡介
一個國家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背后藏著人的故事。美國亦然。作者不僅從地理上橫貫了這個國家,也在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中順流而下。這是一本有趣的文化讀物,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的人對美國的*后告別。全書偏重文化歷史的內涵,但其中精美的圖片和比較自我的語言敘述可以緩沖調節歷史文化所帶來的厚重感,他讓我們看到了與我們想像中不一樣的美國。紐約的地址為啥要要在結尾時寫上兩次紐約?美國人特別愛惜自己的歷史,難道是因為歷史太短?美國為何意?美國人又為何?西部硬漢、牛仔文化是否已向多元文化讓路?美國人為何有擁有武器?多少人相信外星人存在?……全書在疑問中推進,語言輕松有趣,可讀性極強。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目錄
另一個紐約
紐約 薩拉托加 羅切斯特
遙遠的過往
費城 葛底斯堡 華盛頓特區
那里,曾經傳奇
溫切斯特 盧雷 威廉斯堡殖民城 斬魔丘 溫斯頓 塞勒姆 大煙山
深入南方
田納西
中西部,牛仔還是其他
俄克拉何馬城 阿馬里洛 阿爾伯克基 阿拉莫戈多
這里是印第安家園
博尼圖村 弗德臺地 濟亞村 圣菲 陶斯
奔向西海岸
紀念碑谷 莫阿布 大峽谷 洛杉磯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節選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一個國家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背后藏著人的故事。美國亦然。作者不僅從地理上橫貫了這個國家,也在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中順流而下。這是一本有趣的文化讀物,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的人對美國的*后告別。全書偏重文化歷史的內涵,但其中精美的圖片和比較自我的語言敘述可以緩沖調節歷史文化所帶來的厚重感,他讓我們看到了與我們想像中不一樣的美國。紐約的地址為啥要要在結尾時寫上兩次紐約?美國人特別愛惜自己的歷史,難道是因為歷史太短?美國為何意?美國人又為何?西部硬漢、牛仔文化是否已向多元文化讓路?美國人為何有擁有武器?多少人相信外星人存在?……全書在疑問中推進,語言輕松有趣,可讀性極強。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相關資料
另一個紐約
紐約 薩拉托加 羅切斯特
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出發了。
我借宿的Maggice和Kam的家位于長島一處寧靜的社區里。跟他們告別后我便起程上路。聽說大名鼎鼎的導演李安家也在長島,可不知道在長島的哪一部分。腦子里這么想著,車已出了街區拐上了大道。今天我去曼哈頓,紐約市是我橫貫美國的第一站。
從長島去曼哈頓的路我很熟,加之這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心情一愉快,車就開得快了。待我回過神來,發現已錯過了高速路的入口,正朝著完全錯誤的方向飛速前進。我急于撥亂反正,顧不上多想就拐上了一條岔道。進去才發現這條路哪兒也去不了,只能進一家什么大公司的停車場。我從標示著“出口”的車道沖進了停車場。后視鏡里很快就冒出個保安的身影,他氣急敗壞地邊揮手邊朝我趕來。我在空曠的停車場里繞了個大圈子,然后猛踩一腳油門從“入口”處沖了出去。好在時候尚早,停車場外的道路上沒有其他車輛,否則我可能會引發一場全責的交通事故。
我曾精心準備了這趟橫貫美國之旅,自以為而面俱到、萬無一失了。哪承想剛上路10分鐘就出了岔子,不免對自己的粗心有些懊惱。好在錯誤很快得以糾正。
曼哈頓是座長21.5公里、最寬處3.7公里、總面積59.47平方公里的小島。可一旦把車開進去,擁塞的交通、洶涌的人潮會讓你感覺這兒的1公里比10公里還長,無論上哪兒都有遙不可及之感。在紐約5個區中面積最小的曼哈頓卻是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最繁榮的所在。聚財的地方也聚人,所以曼哈頓的城市景象是白天亂哄哄,晚上特熱鬧,一日里少有冷清的時候,難怪有The City Never Sleep的別名。能在曼哈頓安家落戶的人都覺得自己挺牛,開口閉口總稱自己住在the City,言外之意紐約的其他4個區都是鄉下。特別是經濟好的那些年頭里,紐約人特在乎這種城鄉差別。如果一個小伙子在曼哈頓有間房,哪怕小得只能放下一張床,他交女友時最關心的也會是對方住在哪兒。即便這個姑娘美若天仙,但說自己住在皇后區(QlJeens)時都會臉紅。那時候,年輕人特別注意門當戶對。如今這種情況好了許多,倒是在華爾街(wallstreet)上班的人開始成了“交友困難戶”,在皇后區的年輕人反而讓人覺得可以穩中。
從長島高速公路“進城”總是堵車。不過這條路視野良好,能夠飽覽曼哈頓的壯麗景色。曼哈頓確實有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天際線,從它最南端的島尖上開始,高樓密集的下城金融區里曾鶴立雞群地豎著世貿中心的雙塔。往北看是中城密集的建筑群,帝國大廈(
亞美利加的天方夜譚 作者簡介
畢遠月(Bruce Yuanyue Bi),1963年出生于上海,資深旅人、攝影師、作家,加拿大傳媒與插圖藝術家協會會員,曾就讀于美國伊利諾藝術學院、加拿大班芙藝術中心,現居巴黎。 作為加拿大著名的文化地理雜志《British Colombia》的首位華裔簽約攝影師,畢遠月于1992年開始涉足文化地理和旅游專題的拍攝報道。此后,他常年游走于世界各個角落,足跡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專注于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報道外,古文明和古代文化遺跡以及各國土著文化更是他多年關注的重點。 近些年,他陸續出版了《百變紐約》、《失落的印加》,以及《大地瑰寶---UNESCO世界文化遺產》21冊、《大地紀行---世界名城》22冊等圖書,并合作出版了《世界遺產之旅》6冊、《世界遺產大發現》4冊、《世界瑰寶之旅》4冊等圖書。 除此以外,他曾為美國Towery出版公司拍攝《紐約》《奧蘭多》和《多倫多》等城市畫冊;作為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出版社的簽約攝影師和作者,參與拍攝制作了內容涵蓋10多個國家的系列旅游書;在北京《時尚旅游》雜志開設“印跡”世界文化遺產專欄。他所拍攝的圖片在世界范圍內被多種傳媒所采用,這其中包括中國《華夏地理》雜志、美國《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雜志、《GQ》雜志,英國《Sunday Times Travel》雜志、《The Economist》雜志、以及英國BBC Worldwide,、歐洲Discovery Networks和日本NHK 電視網所制作的節目和書刊。 他的攝影作品由下述機構代理:日本——American Photo Library/JTB photos;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 Images;英國——PCL;西班牙——AGEfotostock;美國——Danita Delimont Photo Agency。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